APP下载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5-06-16柏燕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真学感兴趣状态

柏燕华

摘 要 乡镇上的初中生学习行为不够规范,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环境,课堂时间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因此课堂上的“学”“思”行为对他们的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课堂上学生“学”“思”分离现象明显,“假学”“假思”状态诸多,这不仅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成效,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后续学习都有影响,为此,针对学生“学”“思”分离的现象提出变“假学”为“真学”,变“假思”为“真思”,将“学”“思”“用”结合的对策。

关键词 课堂 学 思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87-02

我们的学生多数是乡村里的学生,外边的世界接触少,且学习行为和城里初中生相比要差一些。但是学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心重。他们虽然会因升学、家庭等原因去努力学习,但是对枯燥无味的知识的学习效果明显要差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往往是他们的强项。例如,有些学生喜欢打篮球,他能告诉你,什么样是犯规,什么时候罚球;有些则是喜欢自然现象,他会问台风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下雨。正是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学”和“思”上往往也表现不同。

一、“学”和“思”分离的原因

1.喜看学烦。就地理而言,会有很多的图片,有些图片很漂亮,学生很喜欢看,但是到了某些难记的知识点,如行政区图,学生就觉得学习困难,记忆困难,往往记不住相应的形状。

2. 思无定法。我们的学生都很喜欢思考,但有时会天马星空的乱思、胡思。如老师说:最快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有些学生会规矩的回答飞机,而有些则是火箭、宇宙飞船等,有些个别的甚至会因此联想到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上。

学生好学,好思,但是在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是:学与思之间联系不深。学生喜学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图片的刺激接受快,对文字接受慢;学生好思,但是容易将图片信息与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天马星空最后往往与课堂脱离。课堂是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环境和主要时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就要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学”和“思”的状态。

二、地理课堂上“学”和“思”分离的表现

1.“假学”状态——看似认真听课,实际心不在焉。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看起来听得很认真,眼睛随着老师的要求看向黑板或看书,所学的每个知识点看似都懂,老师讲的例题也好像听懂了,但是一到测验、综合性的练习或者没有提示的提问,往往答不对题目,就算做过的题也不一定能答对。对这现象,一般认为是由于知识的遗忘、综合运用能力不高而造成的,只要题目做多了便可解决。事实并非如此,而学生处于是一种“假学”状态,只有表象,没有实质。并且我们的学生的本身知识面窄,让他们大量做题即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又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种弊大于利的行为。

2.“假思”状态——看似认真思考,实际已经跑题。为了让学生活跃,有时候老师在课前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我们家乡的特长有些什么?这时学生会想:烟,酒等,但是不用多久,就会发现下边学生开始走神,或者开始窃窃私语,他们在想或在谈论自己家种了什么、有什么好吃的等。这是过度思索带给他们的能量,最终被非题目要求的内容吸引,脱离课堂。这就学生课堂上的是“假思”状态。

3.“学”“思”“用”,未能有机结合,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必然有练习巩固,但练习不等同于思考。以农业知识点为例,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洞庭湖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特点,见表。

地形、耕地类型、农作物熟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我们都已经学过,但是在比较过程中,有学生反映不出来耕地类型有哪些,有些则是不熟悉,还有个别学生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混在一起。

学生即“学”又“思”,但是未能有机结合,致使练习出错,或考试失败,最终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减,对今后的学习形成障碍。

由以上学生课堂“学”“思”分离的表现,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思”分离,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未来兴趣的发展都会造成影响,因此不能忽略学生的课堂“学”“思”状态。要对课堂上学生的“学”“思”状态加以引导和监控,以便向对学习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针对地理课堂学习中,“学”与“思”分离状态提出的对策

1.让学生学得有趣,变“假学”为“真学”。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老师完全可以不照本宣科,课本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指导教材,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变更教学内容和顺序。教师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知识体系。如学习山脉,学生本就生活在山区,对山有自己的认识,但是接触外界少,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名山,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的敬畏感、对祖国的自豪感,边欣赏边学习,将我国的主要山脉掌握。从而使“假学”变为“真学”。

2.“学”“思”“用”有机结合使知识学习由“简—繁—简”。知识的学习是“学—思—用”的循环过程,“学”为思提供知识基础,“思”使知识得到延伸,“用”使知识得到巩固;学、思、用循环将使知识学习循环上升,同时也是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景宏伟.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3).

[2]唐焕武.浅谈地理课堂反馈[J].继续教育研究,2002,(3).

猜你喜欢

真学感兴趣状态
神回复
更 正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这样的智能厨房台面,你会感兴趣吗?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热图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梦断交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