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要恰到好处变应本其灵魂

2015-06-16张峪铭

青少年日记 2015年6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改动

我去年对高考两类材料作文进行了微探,此文发在《现代语文》杂志上。我在文中列举了几年来高考材料作文出现了一个小规律:一是“比较式”材料;一是“关联式”材料。我的观点是,“比较式材料,一般将两件事或者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观点、方法、动机、思维、情态、效果等方面直接进行比较,有的给出比较后的差异事实,和基本结论。有的只给两件基本事实,不给事实差异,更遑论结论了。对比较式材料作文审题的一般思路是:A比B是否好?差异在何处?两种是完全对立,还是辩证统一?是何原因导致A和B差异的?”

我们先看一看去年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一,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显然,去年高考作文符合“比较式”材料作文特点,不过一改以往温和的对举,而是一种激烈的交锋。对照审题思路,(A与B,谁的观点正确,是完全对立呢,还是辩证统一呢?是何原因导致A和B的差异呢?)应说把握不难。

当然总体难易是适中的。这边降了,总有一边突起。窃以为,今年安徽的高考作文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审题难度降低了

为了避免学生宿构,安徽高考作文往年的审题比其它省市要稍难,可当你厘清了如何对付这类材料作文时,他又削减了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令人惊奇的是,审题难度虽降低了,但套作又不太可能。甚至你动笔时,竟找不到合适的例子。

当然,降低审题难度并不代表没有难度,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若根据一面之辞去立意,显然有失偏颇。我们先看看表演艺术家的观点: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咋一看,没错,演员不是木偶,他是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思考,改动台词应说没有什么。当年郭沫若的剧本,婵娟骂宋玉,演员就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觉得这字改得很是恰当。

这时,你是不是举起右手支持表演艺术家的观点?那你就大谈特谈改动、变革……

别急,再看看剧作家是怎么说的: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这也对。谁的孩子谁不爱?你随便糟践辛辛苦苦抚养大的孩子,能不与你急吗?

此时你是不是举起左手支持剧作家的陈述?那你就大声高呼:手下留情,不准乱动!你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剧本你不懂。

那请你将双手放下来,静静思考:此二人完全对立,没有调和的余地?非也!你看表演艺术家用了一个词“根据表演的需要”,剧作家也用一个词“随意改动”,有了这样的修饰词,观点就拉近了。其实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对剧本的改动都有一个前提:不是乱改,是根据需要改;不是不让改,是不能随意改。

你看你手白举了吧?他们观点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改要恰到好处,变应本其灵魂。根据这核心立意,你可以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谈社会的变革与稳定,可谈本与末,可谈拿来与创新……总之要牢牢把握住,改不是随心所欲,变不是无可遵循。变而无度是毁弃,改而有度是再生。

二是写作素养突出了

毋庸讳言,当将核心立意“改要恰到好处,变应本其灵魂”分析出来时,你背的热点素材竟没有一点能套得进去。当有些专家分析说,安徽作文贴近生活,在我看来是个套话。这种生活大概是无聊主妇的贴近吧!

若仅仅是从表面上看改与不改之争,那也算容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支持一方,不及其余。可问题不是生活中对一个陈腐观念的废除,不是改革与保守之争。从材料看,你选这个剧本,是对剧本的认可,你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得面目全非,否则你就不要这剧本作蓝本。剧本是根,表演是末,你的表演一定建立在这个根的基础上。在根本之外斜逸一枝,往往就破坏了其内在的逻辑性。你表演得再好也只是局部精彩,最怕的是这种精彩是别人院中的花,与自己庭院无关。

不能再绕了,你必须要有800来字的文章,你必须调动你的词汇、语句。当没有那些真材实料做填充物时,你的语言功底就显得格外重要。你可以搜肠刮肚,想起了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中,郭沫若剧本被改的例子。你这才想起,改或不改也很简单,关键是你向何处改,是将饕餮大餐改成了盒饭,还是将高富帅改成了瘪三。若这样编剧打死也不会同意。这样一想,你思路有开阔了点。你再极力联想,白居易动情地相邀“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是将曲改词,好像琵琶女也没什么异议。所以说用心改的,是朝正方向,朝精彩处的,这种改变,何乐不为?

再来反弹一下琵琶,少数演员胡乱改台词,或有哗众取宠之心,或有道德缺失之嫌。那么生活中有些改变是不是也有自私之心、随意之为呢?那就来个迁移延伸,如有的地方殡葬改革逼死了老人;有的地方赋税新政加重了负担……如此等等的改动,是违背了以人为本这个宗旨。

摘其花,不能动其本;饮其水,不能断其源。正讲反说,反讲正说,考查的就是你的语言功夫和思辨能力。

三是理性思维强化了

外国有一种鲦鱼,从众行为突出,没有自己的思考,跟着领头的,那怕领头的脑残了,也义无反顾。当下生活中我们许多人缺少自我判断的能力,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戾气充斥,暴力横行。因为我们缺少了理性的思维。缺乏理性思维的表现在哪里呢?以作文材料为例,你站在表演艺术家一方,但很偏激,只考虑一面,只管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振振有辞,为演员改动台词极力开脱,不错你引经据典,你巧舌如簧,你生拉活扯,可总让人觉得像堂吉歌德,骑马仗剑斗风车。

你若站在剧作家一边,比剧作家还上心,你像天下所有慈母一样,瘌痢儿子自己疼,坚决不让你去动。那样的护犊子,也属妄自尊大或过度迂腐。

感性思维让我们血脉贲张,我们偶尔也需要,但我们更要的是一种理性思维。理性思维让我们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也让我们减少一些无谓的伤害。正如前面分析那样,我们不能一味否认或接纳那方观点,应辩证分析,找出其合理性及不足处。如材料中朝好的方向改,不脱离基本精神,那肯定好;若脱离原本,胡编乱改,那肯定不好。同样,允许和鼓励不违背创作意愿的改动,肯定是好;闭关自守、自尊自大、不愿改动肯定不好。

理性思维不能简单的说是骑墙思维,理性思维是站在一个中正立场上,树靶子,投标枪,观点也是鲜明的,不过它兼顾了双方。

总之安徽作文要求考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多角度思考,多层面生发,精思深虑,事理俱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理性思维较强的文章。

附:下水文

改而有“度”

张峪铭

你若将大地呈给天空的水汽,幻化成五彩云朵;你若将山泉汇聚给大海的细流,变得波澜壮阔。我想大地会缄默而窃喜,山泉会高兴而欢歌。

可不是一切改变都那么令人惬意。

这不,表演者将剧作家的台词改变了,剧作家有些不快。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真可谓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作为表演者,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达到“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的境界,这是表演者的终生追求。可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让演员随意改动,伤害了根本,逆袭了意图,创作者面对面目全非的剧本,不仅啼笑皆非,而且有切肤之痛。

可改乎?不可改乎?

其实表演艺术家说改,剧作家也没说一定不改,而是不能随意改。说到底,是如何改,朝什么方向改,改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改而有度。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记载,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位演员将“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一字之妙,全在味道。如此改变,编剧求之不得。

改变,让氤氲的水汽更为靓丽,瘦弱的细流更为生动,无味的句子更有味道。

就像将商品作个二次包装,卖出比裸品高出很多的价钱;将文化作个改变,让更多的人去喜欢、去接受。正如任继愈所说,防止文化衰减,就必须有所改变,但终极目的是让文化有所增益。

浔阳江头,白居易动情地相邀“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才有了曲词一体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丹山道上,李商隐真心地感叹“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吟出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和谐。这种改变,谁都乐享其成。

当然问题可能不那么简单。让编剧气恼的是,一句严肃的台词,可能从演员嘴里流出的是粗俗不堪;一段精心的描述,可能让演员无厘头得一哄而散。台词追求标新立异,若为人物形象服务,也无可指责,但只是哗众取宠,迎世媚俗而博得一笑,那就弱化了主题表达效果。让人感觉一个漂漂亮亮的孩子,因被人教说些不着调的话,而毁掉形象的悲哀。

这不难理解,就像老师,可以依纲据本的去发挥、创造,但若抛开了课本,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可能也关乎知识,但与此文本无关。

所以,一张蓝图,你可以稍加改变,但你不能动其根本;一个剧本,你可以稍改台词,但你不能动其灵魂;一个传承,你可以因时而变,但你不能动其精神。若殡葬改革逼死了老人;医疗改革加重了负担;将细流变成了死水,水汽改成了雾霾,这都是极其荒谬的。改不是随心所欲,变不是无可遵循。

变不可怕,可怕的是乱变。变而无度是毁弃,改而有度是再生。

作者简介:

省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著有个人文集《昨夜星辰今夜风》《南山雨一犁》和教育文集《杏林杂弹》。《格言》《文苑》《阅读经典》杂志签约作家,《思维与智慧》杂志特邀作家,《经典美文》杂志特邀主持“名师激赏”栏目作家。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次。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改动
“贪玩”的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养生故事
剧作家王辉
“东方皇后”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人生故事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
鸵鸟
爆炒米花(节选)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