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大禹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探究

2015-06-16徐如浓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瓶颈产业化对策

徐如浓

摘 要:绍兴市的文化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大禹文化资源是其较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全国的知名度较高,将大禹文化进行产业化发展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意义。所以,从大禹文化资源的发展入手,分析大禹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并针对大禹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大禹文化产业化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大禹文化资源。

关键词:大禹文化;产业化;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39-03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播,在《尚书》、《山海经》、《史记》和《越绝书》中经典古籍文献中都有记载。大禹追随父亲鲧的脚步,多种选择治理水灾的人员,现场检查,指导修筑防洪堤坝,使小水导入川、大水导入海,疏浚河道,沿西高东低地势引水到海的东岸,最终成功控制洪水。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大禹的故事和精神脍炙人口,大部分人从小学开始就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神话传说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使之流传经世、长久不衰,同时也表达民间社会老百姓的情感诉求。

绍兴市现有的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已拥有一批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但还有许多尚待挖掘的内容,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产业化发展。而文化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利用绍兴丰富的文化资源,把它转变为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化生产力。

一、绍兴大禹文化资源的发展及产业化的意义

1.绍兴大禹文化资源的发展

绍兴市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越国遗址位于绍兴市中心,鲁迅故居、秋瑾故居位于绍兴经济繁华地段。小桥流水人家,一叶小舟,数百万公顷的湖塘经常被用来描述传统的江南,自然场景是一个绍兴的生动写照。即使是遭到历史上的战乱和现代某些不合理的人为行径的影响,绍兴市仍保留着城市中的水,保留着水在城中,人家枕河的水模式。内部和外部的城市河长约2000公里,有河道和七处滨水古街。

同时,绍兴市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现代秋瑾、鲁迅、蔡元培和古越王羲之、陆游、徐渭、王冕等,其中以大禹最负盛名,传播历史最为悠久。

历史上很多君王和名士都到会稽山祭拜大禹,留下了很多历史真迹,如清乾隆帝参观访问绍兴大禹祭祀,留下了许多诗歌文学和祭文等遗产。

同时,每年大禹的祭典活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大禹文化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可以带动绍兴其他文化旅游的发展,对其他衍生产业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大禹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意义

西方文化资源开发研究集中于区域和行业发展研究,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是文化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研究的重点。查尔斯·兰德利的《文化创意城市》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探讨了作为一个创意城市应具备的文化资本,并强调文化产业重要性。同时,邹可兰·高特列波在《一座国际化都市面临的挑战》一文中概括出经济具有主导地位、比较优势,拥有出色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是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大禹祭祀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一些政治和社会因素,该活动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断。随着大禹祭典活动的举办,慕名而来的学者和游客必定会增加,相应的吃、住、行、娱方面的消费也会相应上升。尤其是会带热禹陵墓的周围旅馆住宿,推动在绍兴地区其他文化景点的旅游发展,如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兰亭风景区、西施故里等。而且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大大增加,我国文化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化已成为中国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在现代经济发展下,文化既然是产业,也就与其他产业部门一样,文化产品的生产,还需要社会必要劳动的某些现实社会再生产过程。近20年来,出版了许多关于“大禹研究”的书,大禹的精神文化和他所在的朝代历史背景,不仅要研究这段历史,还要将这些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绍兴大禹文化资源产业化遇到的瓶颈

1.绍兴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度较低

目的地形象是一个游客区评价公众的视线,是游客的声音和思想的反映总和。与周边热门城市相比,绍兴市的形象感知度较低,主要表现在旅游收入差异较大。如图1。

图1 2006年—2010年绍兴、苏州两地旅游外汇收入

从图1中可以看出,绍兴和苏州而且两地之间的差距正在逐年增大,与同档次旅游城市相比,绍兴市在游客心目中的目的地形象有待提升。

这点也在大禹陵景区的游客逐年下降得到反映,这几年来虽然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在推广大禹陵景点做了很多努力,游客数量一年比一年少是不争的事实,对游客的吸引力显得后劲不足。

2.古城改造与古城文化保护存在冲突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需要对古城进行了改造,这会对古城的特色保护产生较大冲突,不利于城市总体的发展,也不利于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如仓桥直街整条街长1.5公里,老街主要为河道、民居、街坊,且多为清末民初建筑,是以古城为特色,传统居为主要内容,社区旅游、商业、住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然而,日益陈旧的楼房现在正逐渐被改造成现代化的居民楼,街区周围的一幢幢高楼大厦与古朴的老街形成鲜明的对比,公园广场的改造正一步步向老街区扩展,仓桥直街被四周的现代化建筑包围古城的特色正在逐渐被新颖的当代建筑消磨。旧楼的改造必定会损坏一些古楼古房,如何协调好旧城改造与古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绍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努力。

在大禹景区内设置了花卉园和百鸟乐园,虽然是为了延长旅游线,增加游客的呆在景区的时间,增强游客的观赏性,但也在客观上削弱了大禹文化的影响力,容易分散游客对大禹文化的注意力,给游客造成中心不突出的感觉。

3.旅游业的住、行、食、娱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绍兴市的游客人均留住天数仅为1.7天,与省内其他10个城市相比较来说相对较低;其中67.7%的留宿游客在绍兴只住一晚上,愿意继续留住的游客比例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旅行目的上,旅行仍然是国内游客来绍兴的主要目的,占42.9%;其次是商务会展旅游,占了20.3%;最后是休闲度假,占18.9%。这主要是由于绍兴的吃住行游的体系不够完善,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游客意愿留下的不多,缺少总体规划和引导,这也大大影响了大禹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绍兴市旅游部门在旅游配套建设方面作了不少的努力,基本设施得到了较多改善,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绍兴旅游需求,特别是到了春、秋两个旅游旺季,各旅游服务部门均显人满为患,旅游交通、旅游创新明显不足,具有大禹特色的文化产品也不多,吸引力不够;旅游产业中的软件建设,也存在如管理不严格、宣传不力、导游能力差等方面的缺陷。

三、绍兴大禹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对策

1.建立合理的旅游交通网,改善基本环境条件

旅游交通和旅游交通网络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质量,同时也是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吸引广大游客的必备条件。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设置一些合理的主要旅游景点,方便的交通线,以提高游客的旅行时效。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加快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努力把绍兴打造成环境好、条件优良的旅游城市。

要重视基础设施的细节,如旅游景点内的厕所都应干净、整洁。在大禹风景名胜区咨询中心,尽力为游客提供方便,以及各种交通工具也应有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通过夯实基础设施,留住游客,方便游客,为大禹文化产业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要进一步开拓大禹文化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大禹文化的旅游文化产品,积极推动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支撑条件的完备。

2.以大禹文化特色为中心,做实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要多方面利用大禹文化资源,不是单单局限在大禹祭奠活动上,发展与大禹相关的衍生产品,创新文化发展的多向性,建设大禹文化村、大禹文化旅游区等。

大禹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开发决不能盲目只顾眼前的利益,破坏它的规则,毁坏宝贵文物。应制订科学和严格的发展规划,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建筑物外形与高度都要有严格的规定,以保护城市原有的大禹历史文化风貌。在文物保护上,所有重要大禹文化的文物都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景区门票收入资金也应主要用于景区的资源保护,协调好大禹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间的矛盾。

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项目,围绕大禹文化的项目是发展产业的最主要因素。应注重资源整合,在区域内重点打造气势恢弘的禹庙作为大禹文化朝拜中心,使用先进的高新技术项目,建立古代治水文化、战略文化体验项目,建设大禹书院、治水体验区、水战区、儿童游乐区、器具展示区和雕塑花园;还可以特别设置一些大型的会展设施作为一个产业观察点来充分利用,如大禹的祭典等大型活动,打造旅游度假区,旅游区将大禹文化、治水文化、谋略文化贯穿始终。

3.可持续发展大禹文化产业

经济活动的紧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文化是现在经济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大禹文化的产业化须充分考虑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应重视和加强大禹文献编纂工作,把绍兴市的实践作为证物,推进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出研究新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保护优秀的大禹文化遗产,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史料。要充分挖掘固有的大禹文化,发展大禹历史的治水牌和文化牌;要十分重视历史遗址作为重要的大禹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保护和整理所有的大禹遗址,加以好好利用,促进大禹文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要设立自己的网站,让国内外大禹文化爱好者、崇拜者和大禹后裔、研究学者能够经常访问大禹文化网站,由此来满足他们对大禹文化的好奇和追求。英文网站也应建立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并且将大禹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让大禹文化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部分。

大禹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注重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最好设计出服务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旅游品质,让游客体验更加真实和舒适,增强游客的口碑宣传,促进大禹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不仅要让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还要玩得开心和安全。不仅要狠抓不懈服务质量的管理,同时也要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的步伐,投资主要用于道路交通、环保设施、文物开发和保护、旅游教育和科研、景点开发、景区和度假区的环境改善和辅助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丰富优化旅游产品,增加旅游就业,保持大禹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绍兴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对于大禹文化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中国传统社会都表示了高度的认可。绍兴市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大禹文化资源,促进大禹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大禹文化保持传统性和民族性。

参考文献:

[1] 陈志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与民族国家认同——以“大禹祭典”为例[J].文化遗产,2010,(2).

[2] 孙远太.大禹祭典与大禹文化的传播[J].前沿,2010,(9).

[3] 汤夺先,张莉曼.“大禹治水”文化内涵的人类学解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4] 李祥林.民间叙事和身份表达——羌区大禹传说的文学人类学探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0).

[5] 张泽洪,熊永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禹崇拜——以岷江上游羌族为例[J].宗教学研究,2009,(12).

[6] 徐明波,晋超.灾后四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0,(3).

[7] 吴晓东.四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中国商贸,2010,(20).

[8] 高王忠.公祭大禹陵典礼[J].浙江档案,2009,(7).

[责任编辑 仲 琪]

猜你喜欢

瓶颈产业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