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因素分析

2015-06-16苏桐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苏桐

摘 要:随着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上一代农民工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市民化意愿,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处于非工非农的的尴尬处境。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因素众多,如不加以解决,势必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制度障碍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20-0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与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目前,我国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还存在着争议。例如,最早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学者王春光认为,20世纪80代外出的是第一代农民工,90 年代及以后外出务工且年龄较轻的是新生代农民工[1] ;其他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应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业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2] 。

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在一个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甚至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成长过程中已经远离土地农田。这就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无论是内在的意识形态还是外在的行为方式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受教育比率有所提高,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子女受教育问题上十分重视并且有着很强的接受教育的意识。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更为强烈。我们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仍是农民身份,但是却在城市中成长,远离土地和农田,对他们而言家乡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推力。最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因多样。上一代农民工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历史阶段,进城打工多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但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来到城市,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拥有更优的教育资源、拥有更好的前途。

二、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的制度因素

(一)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在很多国家都作为一项统计人口变化的制度而存在,但是我国的城乡二元制度却一直严格的将城市居民和农民区分开来,二者之间享有不同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待遇,甚至使绝大部分农民无法在城市落户,这无疑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下发,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更加深入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开启。《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并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针对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相关的落户政策。该意见的出台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未来仍然存在了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落户能否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毫无阻力的推行下去,另一方面是否能够在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时当地政府不以某种利益交换作为前提条件并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和支持。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否能够真正的终结,目前来看还是未知的,但是作为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要求,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教育制度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问题较为重视,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到城市生活都是为了子女能够在城市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农民工子女中学龄儿童未上学的比例,上海为 3.56%,北京为 3.81%,广州则高达 7.19%。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上海为49%,北京为63%,广州仅为34.6%。此外,农民工子女半数以上都有转学经历,许多农民工子女转学的次数都在3次以上[3]。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一方面,过去受户籍制度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无法纳入所在城市的公共服务中,并且城市中农民工子女能够顺利就读的学校十分少,有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即使能够在城市中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受资源的制约也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去就读;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家长选择子女到其他学校借读,由于借读费用高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无法承担额外的教育费用的情况下,不得不回到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也会对其市民化起到阻碍的作用。

(三)就业制度

目前,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不平等。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仍然主要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他们中大多从事着脏、苦、累的工作。不仅如此,由于受到身份的制约,难免会遇到同工不同酬、克扣福利待遇等问题。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中自身权益难以保障。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无法享受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在就业过程中如果遭遇工伤或者职业病等风险,只能够由自己承担。另外,缺乏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我国还没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形成一个规范、系统的职业培训机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覆盖率较低,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最后,劳动力市场信息匮乏、就业服务不规范。目前在我国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就业服务体系,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机会都是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即使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也无从得知;同时,我国很多提供就业服务的中介都存在着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在新生代农民工寻找就业机会的道路上,中介也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住房制度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较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 年对青年农民工的调查表明,超过八成(81.8%)的流动青年居住在工地的工棚、集体宿舍或租住的房屋内[4]。工棚、集体宿舍以及租住的房屋都无法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住房问题能否解决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长期在城市生活、工作,最终完成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难以解决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受到农村户籍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被排斥在我国福利住房体制之外,他们作为最需要福利住房的群体,却无法享受住房公积金的福利,更加无权申请保障性住房。其次,由于近些年房价上涨过快,新生代农民工又无法申请保障性住房,所以大多数农民工除了单位提供的工棚和集体宿舍之外,只能选择租赁价格低廉、环境较差的房屋,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种价格低廉的房屋也会逐渐被淘汰,数量也会越来越少,最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三、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制度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目前,我国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改革,目的是彻底终结我国多年来的二元户籍制度。户籍改革不仅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将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户籍统一,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教育、就业、住房等问题,使其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待遇和福利,在城市生活中找到归属感,最终完成市民化。

参考文献:

[1]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2]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EB/OL].http:/ /www.chinanews.com /gn /news /2010 /06-21 /2353233.Shtml.2010-

6-21.

[3]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R].2009,(5).

[4] 刘俊彦.青年人口流动态势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5):64-67.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