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学片段赏析
2015-06-16吴秀芳
吴秀芳
有幸欣赏了薛法根老师《水》一课的教学,薛老师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作品,引领学生透过言语现象把握言语表达的艺术,直抵文本的“言语秘密”,令我回味无穷。现摘引三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
一、 概括场景,点明文本的言语内容
【教学片段一】
师:课文的第一句话谁记得?
生: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师:(板书:缺水)课文的哪些句子、语段写出了缺水?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平时都没有水洗澡,说明缺水。
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水比酒还要珍贵。
生:“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如果不是缺水,母亲就不用把水窖锁起来,“我们”也不会对水那么渴望。
生:“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一勺水竟能舒服得“啊啊”大叫,都是因为太缺水了。
师:老师读了课文以后,发现作者围绕缺水的生活经验,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三个一”。(板书: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它们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赏析】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概括关”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只有清清楚楚知道文本内容,才能领悟言语表达形式,感受言语运用之妙。学生初读课文后,薛老师让学生围绕“缺水”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体验,但这些体验和理解都是零散的、无序的,薛老师准确、简洁地概括为“三个一”: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将课文脉络梳理得清楚明白,能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作者所写的内容,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二、 质疑点拨,揭示文字背后的“语言风景”
【教学片段二】
师: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场雨”的感觉。
生:痛痛快快。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用心感受“一场雨”带来的“痛痛快快”。(生自由品读)
师:谁来读一读雨中热闹的场景?
生:(读)“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师:哪些词最能体现孩子们的痛快?
生:脱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
生:这些都是动词,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的快乐。
师:你会在雨中这样尽情地奔跑吗?
生:不会,但是那里的孩子们能!因为实在难得下雨,就像过节一样难得。
生:我们是不吃雨水的,而那里的孩子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可见水真的很珍贵。
师:体味一下这些动词,怎样读才能表现孩子们的快乐呢?(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请你继续往下读。
生:“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圈出“只是”)“只是”这个词告诉我们——
生:只是这一点不同,其他的都和我们一样。
师:哪一点?
生:“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除了这一点,其他都一样。
师:不同的只是——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因为毕竟是大人,不可能和孩子一样,脱得光溜溜的,其他的都一样。(引说)一样的奔跑跳跃,一样的大呼小叫,一样的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
师:大人们痛快不痛快?
生:痛快。
师:“只是”这个词很关键,读书要注意关键词句。
【赏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启发和点拨非常重要。“你会在雨中这样尽情地奔跑吗?”薛老师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引领学生读到了语言背后的东西,作者“藏”在语言里的生活感觉——苦难的生活中也有欢笑与乐趣。薛老师还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孩子们在雨中的表现是学生熟知的,无需多讲,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大人们的表现,似乎没有那种“痛痛快快”的感觉。于是,薛老师点拨“只是”一词,让学生领会它所传达的意思:就只有这一点(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不同,其他的和孩子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一样的奔跑跳跃,一样的大呼小叫,一样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由此,让学生在容易滑过去的地方停留,欣赏到文字背后的“语言风景”。
三、 提炼归纳,欣赏精彩美妙的言语形式
【教学片段三】
师:一场雨给我的感觉是“痛快”,那么一勺水给我的感觉是——
生:舒服!
师:一勺水从头淋到脚,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作者却写了一大段话,他是怎么写出这个“舒服”的呢?
生:(朗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师:哪个字让你感觉到了“舒服”?
生:“滑”字,水滑过身体时的感觉是很舒服的,我洗澡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
师:这个“滑”字,让你感觉水流得快还是慢?
生:(齐)快!
师:而“滑过了……滑过了……滑过了……”,你感觉水流得是快还是慢?
生:(齐)慢!
师:到底是快还是慢?
生:就这一勺水,其实是很快的,他写得长就显得慢了。
生:每一滴水都让我感觉到舒服,我很享受这个水流的过程。
师:三个“滑过”,写出了水的珍贵,也写出了“我们”的舒服。(引读)水滑过了我们的脸,(生接)我们的脸舒服了!水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生接)我们的胸和背舒服了!水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生接)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舒服了!
师:作者把水流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觉都写出来了,(板书:每个部位)所以感觉是那样慢,这叫“细腻”。我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有感情地朗读,掌声)
师:你读得真好,用缓慢的语速表达了舒服享受的感觉。
师:“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读一读这句话,还有什么舒服了?
生:每一个毛孔舒服了。
师:(板书:每个毛孔)毛孔怎么舒服?
生:尽情地吸吮。
师: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吸吮”这个词?
生:婴儿尽情地吸吮乳汁。
生:庄稼尽情地吸吮雨水。
师:现在呢,我的每个干瘪的毛孔尽情地吸吮着水,感觉是那样——
生:痛快、舒服。
师:还有什么舒服了?
生:每一条血管。
师:(板书:每条血管)血管怎么舒服?
生:血液里好像输进了新的活力。
师:说得多好!血管里有了水分,也像小溪流般,是那样——
生:欢快,鲜活,流畅。
师:原来,“我们”就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现在这些狗尾巴草吸足了水分,变得——
生:饱满,充满了活力,翠绿了。
师:再往下读,还有什么舒服了?
生:(齐读)“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板书:每寸皮肤)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舒服?
生:抚摸。
师:因为这一勺水,我的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都舒服了,这叫全身舒服。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从头顶倾泻而下的水,让我全身上下都舒服了”?
生:直接这样写,就让人感受不到一勺水是那样让人舒服了。
生:把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的感觉都写具体了,才真的能说全身都舒服了。不然就显得不真实。
师:那叫“不真切”!
生:这样写,才能说明一勺水带给我的舒服,才显得水的无比珍贵。
师:把模糊的感觉写得具体了,把蒙眬的感受写得清楚了,这叫“细腻”,这叫“生动”!(生齐读这段)
【赏析】课文最细腻的描写是母亲将一勺水浇灌我们全身的感觉,薛老师用他的教学智慧掀起学生心中一波又一波的张力:“滑过”是快还是慢?一勺水怎么像一条小溪流?为什么不直接写全身上下都舒服了?学生情愫放飞,思维跳动,细细地品味,反复地揣摩,最终领悟到了矛盾中的美妙,细腻中的精彩。于是,阅读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关注内容转移到了自觉地关注语言、体悟语言、发现语言的秘密!
(作者单位:高邮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