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015-06-16王晓妮
王晓妮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来认识一个人,请看大屏幕——(PPT出示毛泽东像片)他是谁?你对毛泽东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自己对毛泽东的了解)
2.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呢!(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七律 长征》。
3. “七律”是什么意思?“长征”从字面意思看,怎么理解?
4. 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并简介。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惊心动魄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毛主席怀着无比豪迈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5.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说:“这些战士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顽强、最结实、最有政治觉悟的战士,这支队伍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一位外国作家,为何对一支中国军队给予这样高的评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现历史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初步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在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做记号。(2)与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讲给他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2. PPT出示词语,指导读词,读出每个词的“味道”。
3.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三、 诵读品味,领悟诗境
1. 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2. 把你看到的这些山水,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万水千山)透过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千难万险)
3. 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思绪来到五岭和乌蒙。(出示图)
(1) 五岭:连绵起伏——你从诗中哪个词体会到的?(逶迤)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岭是怎样的岭?(PPT五岭的远景、近景图片,补充五岭资料)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五岭?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 乌蒙:高、险峻——你从诗中哪个词体会到的?(磅礴)(PPT出示乌蒙山图片及资料)
(3) 这是些什么样的山啊!想想红军在这崇山峻岭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经过长途跋涉,那单薄、破烂的衣服,怎么抵得住高原上的寒冷?在山上可能没有吃的、喝的;忍饥挨饿的他们,可能几天几夜没合眼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战士们的伤口还在流血;另一场战斗又打响了……)
4. 可在红军眼中,这却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岭?(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诗句,你又读出了什么?(理解:腾细浪、走泥丸)逶迤的山岭,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滚动的泥丸。同学们,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5. 现在,让我们回到1935年5月,来到天险大渡河边。(播放飞夺泸定桥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6. 这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读出了怎样的红军战士?(不怕苦、坚强)这就是——(板书)无畏。你还读出了什么?(信心)这就是——(板书)乐观。
7.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同学们刚才看录像,看到了铁索寒光闪,杀声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默哀。此时的毛主席,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生命铺就的道路!(生齐读)
8. “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我们回忆起来,还有点心惊胆寒。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气温那么低,那13根铁索也让人心发“寒”。望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血的铁索,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9. 把悲痛埋在心底,把信念写在脸上。谁也挡不住红军前进的脚步,这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又读出了怎样的红军战士?
10. 1935年5月,长征队伍来到金沙江南岸,我们来看,这就是金沙江。(播放视频:金沙江。随视频简介)看着金沙江水一次次拍打着江岸……仿佛把这江岸都拍暖了。说说这“暖”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金沙江水势很大)
11. 金沙江水流湍急,红军是如何渡过金沙江的呢?(课件出示资料《巧渡金沙江》)聪明勇敢的红军战士,使用调虎离山之计,结果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渡金沙江。此时此刻,红军战士高兴、兴奋,他们又一次战胜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前途越来越光明了,这就是“暖”。
12. 一“寒”一“暖”,两种心情!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男女读)
13. 这股暖流,就像春天的风,就像冬天的火,抚摸着、激励着红军战士,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手挽着手,心连着心,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岷山。啊,胜利在望着他们呀!看,红军战士们跳啊,唱啊。同学们,一起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 “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谁再来读这两句,读出你的喜悦。
15. 同学们,红军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用坚定的脚步告诉我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降低了理解诗的难度,很好地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亲身感受那种艰难险阻,体会了红军的大无畏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 总结升华,感悟诗人情怀
1. 回顾长征,毛泽东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融进了只有8行、56个字的一首七言律诗里,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向人们述说着……(播放歌曲《长征》:横断山,路难行……)此时此刻,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
2. 这首诗正是红军光辉的形象写照和热情的颂歌,它集中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同时也生动描写了长征的壮阔和惊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伟人诗、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经典诗。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再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借助远教课程资源中的视频,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红军战士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五、 布置作业、拓宽视野
历时一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有人说,长征是人类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远望漫漫征途,还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课后大家可以登陆《长征》专题学习网页,查阅有关长征的书籍,如《地球的红飘带》《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也可以积累毛泽东诗词,感悟他的诗人情。最后,把你的感受在班级QQ群里与大家分享,开好“走进长征”班级读书会。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检索式的高效率阅读方式,突破书本限制,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平台,扩充教学知识量,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