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实践育人改革

2015-06-16苗玉凤初建玮闫兴亚

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保障体系以学生为中心

苗玉凤+初建玮+闫兴亚

[摘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在此背景下,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发,从关注“教”的改革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的实际效果,通过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改革,以实践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多元化;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2-0100-03

0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教学转变,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与成才的关键所在[1]。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3]。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质是以学生的发展、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为目的,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学习效果为重要关切,给学生以发现、探索、创造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过多地关注于“教”,但教的过程主要是传授知识,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必须要经过实践才能得到锻炼提升。因此,以学生的发展、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中心,就要高度重视实践育人,要以实践为重要载体,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出发,围绕全程教育实践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强化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层层落实,在实践育人中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1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要围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系统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理论

和实际结合、知识和能力结合、提高创新思维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数字艺术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均需要通过创作大量的习作作品来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对相关课程需要精学,更要多练。针对这一特点,学院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实践育人全程化、全覆盖”的原则,从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深入分析、有效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种教育环节、资源、因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作用,对培养方案进行整合、优化,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学院精心设计课内实验、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企业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目标、要求、形式、内容,使其相互协调,构建了紧密衔接的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

系统规划、循序渐进、逐级深入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1课内实验及实验课程

为加强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对课内实验及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多综合性、设计性、创作创新性实验,构建了由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创作创新型实验组成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学院要求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并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例如,对于一些理论加实验的课程,改变以往那种理论课后进行实验的方式,理论部分也在实验室上课,课程的理论内容结合实践来讲,学生则可以边学边实践,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1.2课程设计

数字艺术学院旨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工具进行艺术作品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课程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院非常重视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以“技术+艺术”的全局视角,将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影视制作实习、平面类作品设计、动画及多媒体交互设计等课程设计有机串联,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递进有序的“技术+艺术”教学体系和生态环境。其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在课程设计环节,让不同年级学生间相互合作、团队配合、角色转换,在学院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创作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和创新实践的能力[4]。

1.3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在第六学期深入企业参与为时16周的企业真实环境加真实项目的“双真实训”。通过这种企业实训,使得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企业实习这一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环节,使得学生将专业课与实际应用更好的联系起来,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作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1.4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培养环节。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环节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数字艺术学院不仅将毕业设计的时间由学校规定的14周增加为21周,而且在选题方面,注重体现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培养理念,在平面设计、动画、多媒体交互、DV数字短片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五大类选题要求的基础上,对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品的创作也有具体要求,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技术+艺术”专业优势,将艺术创作思维与信息技术能力融合成为一件件质量优良的新媒体作品。在要求每位同学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要求每个学生参加的面向全校公开的毕业设计作品大赛。

2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数字艺术学院在强化教学计划内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培养的同时,还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不断拓宽实践育人的培养渠道,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动互补,实现了实践育人的全程化、全覆盖。

2.1实践作品竞赛

数字艺术学院力求通过各类实践大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设计美学品味。围绕“展示创作成果、提升专业技能、竞争促进成长”的宗旨,学院每年组织写生绘画大赛、数码摄影比赛、原创动漫作品大赛、原创DV作品大赛、平面设计大赛、视频剪辑大赛、“双真实训”成果作品大赛和毕业设计作品大赛等8大赛事。通过开展各年级的各类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在本院各年级学生间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形成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2.2兴趣小组

为了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创作活动,学院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参加,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目前学院共成立有动画、多媒体交互设计、摄影与图像处理、数字短片创意、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和原创DV短片制作等7个方向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在积极创作作品参加大赛的同时,提升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训练。

2.3项目实训工作室

项目实训工作室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创办,鼓励并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平台。目前有“木牛流马”、数字合成、数字转印、互动联合和3D等多个科研方向的工作室面向学生开放,吸纳学生开展项目实训工作。例如3D工作室的虚拟“数字校园”项目吸引了许多学生,他们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风格,用3D手段展示学校的各个方面、角角落落。项目实训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项目中实战训练,培养了创新精神、增强了适应能力。

2.4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5],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设计课外实践育人内容,明确课外培养活动要求,并且认真组织落实,严格评价考核。学院制定了学生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学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细化了课外学分的认定标准,规范课外学分的申请、批准办法,明确课外学分的登记管理职责等相关规章制度,有效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3完善实践育人保障体系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关涉到教育诸多领域,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特别重大。学校和学院上下联动互通,政策措施融合,通过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改革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和建设专业化实践师资队伍等措施,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推动实践育人工作。

首先,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确保实践育人成效的重要保障。多方面的经验表明,即使设计了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但若不注重对其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数字艺术学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与要求,在精心组织各项实践育人教学活动的同时,高度重视过程监控管理,明确各环节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完善实践教学规范和考核体系。例如,针对长达16周的企业实训环节,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同时进行全程监管和量化管理,切实确保实训质量。

其次,积极改革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方式。本着增强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学院建立和完善旨在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考核的实践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为更好的落实和体现培养方案中各集中实践环节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各集中实践环节上改变传统的验收考核方式,改为“答辩+投票+参赛”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考核。例如,在企业实训环节结束时,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项目实战汇报,学生要向评审组进行面对面的汇报、演示和答辩,答辩后评审组综合其作品及汇报情况给出综合基础成绩,此外再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好的作品,推荐参加作品大赛,大赛结束后,根据各环节的情况,最终给出总成绩。通过这样的考核过程,激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切实强化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三,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数字艺术学院在校内实践教学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与此同时,进一步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强化实验室的开放与共享,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作品的创作活动。

第四,培养与引进并举,建设专业化实践教师团队。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与水平决定实践教学的水平,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队伍的培养与聘任机制,才能提高实践育人的整体水平。为此,数字艺术学院一方面强化现有教师的培养,选拔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学习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参与实践教学工作,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2] 陈明.本科教育教学:从“教”到“学”的转型[J].嘉应学院学报,2012,(12):83-87.

[3]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0-07-29)[2014-10-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 刘国钦.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教育中国.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2-06)[2014-10-29].http://edu.china.com.cn/quanwei/2012-02/06/content_24563987.htm.

Deepening reform of practice education with center on students

MIAO Yu-feng1,CHU Jian-wei1,YAN Xing-ya2

(1.Institute of Hihger Education;2.School of Digital Art,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Xi′an,Shaanxi710121,China)

AbstractIt is becoming a tendency for both the world-wide and China high education to reform the educational teaching system with center on students.Under this background,School of Digital Art at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attempted to reform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with more focus on learning-centered orientation rather than teaching-centered orientation.The practice shows that by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ractice education,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developing potential could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student-centered;practice education;teaching system;diversification;supporting system.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保障体系以学生为中心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