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扇》中扇子的文学内涵

2015-06-15李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桃花扇扇子

李洋

内容摘要:《桃花扇》中的“扇子”是一把独特的道具,它贯穿了侯方域李香君爱情以及国家兴亡的始末,在作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侯李爱情的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一是作为定情信物,二是作为斗争武器,三是作为传情物件,四是作为斩情利剑;其次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侯李悲欢离合命运的象征,也是南明王朝兴亡的象征,同时也是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的体现;再次它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统摄全局的结构,加剧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有利于悲喜情节的互化。本文就是从其阶段特征、意蕴内涵、艺术效果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桃花扇》中的“扇子”。

关键词:《桃花扇》 扇子 阶段特征意蕴内涵 艺术效果

《桃花扇》是一部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这一对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为主要线索,以复社文人与魏阉余孽的斗争为主要冲突的历史剧。该剧最为突出的是作品中道具“扇子”的使用,对全剧结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起着穿针引线、珠联璧合的特殊作用。它在剧中还是一个意义深广、具有形象美的象征物,同时这把桃花扇在推动情节发展、悲喜情节转化、结构布局、抒情氛围和意境的创设等方面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一、桃花扇的阶段性特征

桃花扇是传奇作品中的一把独特道具,它贯穿了侯李爱情过程的始末。但是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中,扇子的作用是不同的,它由一般性戏剧道具发生了质的突变,被强烈地“活化”了,从无感情之物变为有感情之物。

(一)定情信物

《桃花扇》中的桃花扇就是侯方域送给李香君的定情信物。在新婚之夜,侯方域为表达对李香君爱的坚定,送了香君一把宫扇作为定情信物,并且亲自题诗,侯方域把香君比作桃李花,与辛夷树作比较,用桃花来形容香君美好的容颜和品格的高尚,同时也用桃花的绚烂来象征爱情的甜蜜。桃花扇这一信物寄托着侯李二人对爱情的坚贞和美好未来的憧憬,是心灵的象征,誓约的见证,这是信物的凭证作用。

(二)斗争武器

随着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斗争的进一步升华,“桃花扇”又成为香君反抗强权,支持复社文人斗争的武器,也是保卫自己人格力量的思想武器。李香君把这把诗扇作为斗争的武器,毫不畏惧封建强权,以自己的生命来守卫心中的美好憧憬,。它是香君不畏强权、正义勇敢的思想武器,是香君坚守自己爱情的思想武器。

(三)传情物件

在《桃花扇》中,李香君把溅满鲜血的诗扇当作书信寄给侯方域。这把扇子是独特的,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香君茂盛的原始生命力。香君把这么一把桃花扇寄给侯方域,一方面想直接明了地表现她对侯方域爱的执着和心灵的相惜,另一方面以此来鼓励侯方域继续同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做斗争。所以这把扇子是情意满满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传情物件。

(四)斩情利剑

桃花扇的声声破裂预示着侯方域与李香君爱情之路的终结,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斩断那恋恋不舍的情愫,他们二人终究无法在一起。在《入道》出,1张遥星生气地将扇子撕碎扔了一地,这就将侯李二人唯一的一点念想击的粉碎。而这把扇子也就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它如利剑一般斩断了侯李二人足以撩动内心的那根琴弦,同时它也很好的配合了侯李爱情悲欢离合的全过程,使得作品整体连贯完整,达到了作者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

二、桃花扇具有深刻的意蕴内涵

《桃花扇》的主题思想是“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作者用富有意蕴的“桃花扇”道具来结构全篇。它含有喜、怒、哀、乐之情,更含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像一位沧桑的老人,见证了俗世的爱情和历史的兴衰,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一)桃花扇是侯李悲欢离合爱情的见证

全剧从《听稗》到《眠香》是写侯方域与李香君的邂逅,他们二人初次见面就情意相通,情投意合。从《却奁》到《辞院》是写两人即将分离,而《阻奸》到《沉江》是两人的分离阶段,这几出是作者通过桃花扇的曲折流转来表现侯李二人苦涩的爱情。桃花扇也同他们的命运一样,经历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品尝着苦难的人生。随后两场戏《栖真》《入道》,侯李二人从分离到聚合,又从聚合到分离。随着桃花扇的声声破裂,侯李二人的爱情犹如断线的风筝,永远不可能重拾。整个作品从桃花扇的首次出现到它的最终消亡见证了一段壮丽而又凄美的爱情。

(二)桃花扇是南明王朝兴衰成败的见证

《桃花扇》与其它文学作品相比更侧重于表现南明兴衰的真实历史,侯李爱情的聚散只不过是作品展开的一个引子,作者通过桃花扇这一道具的勾连来使读者看到南明一代的盛衰更替,深刻的揭示南明灭亡的真正原因。一把“桃花扇”,将诸多历史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正面人物侯方域、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描述,以及反面人物生动形象的刻画,让读者看到了南明的锦绣江山是如何毁于一旦的。

(三)桃花扇是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操的体现

《桃花扇》借贯穿全文的“扇子”所表现的就是“气节”,即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操。桃花扇闪烁着李香君不畏权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勇于抗争的刚烈个性的火花。剧本就这样通过描写由宫扇到诗扇再到桃花扇的变化过程,巧夺天工地一次又一次以道具作载体展现了这位风尘女子忠于爱情的美好道德品格和为国家民族利益,勇斗权奸的诤诤气节。这也是作者创造此作品的初衷所在。

三、桃花扇起到天然浑融的艺术效果

《桃花扇》是一部经过作者广泛考据、三易其稿而完成的优秀历史剧,它不仅将真实的人物事件糅合在剧作中,表达了深广的思想主题,因而超越了其它历史剧,而且在艺术上达到明清戏剧的高峰,重要的一点是“道具”的设置。

(一)桃花扇具有加剧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美

“桃花扇”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它在剧中出现好几次,串联始终,伏线千里,每一次在剧中地位都不一样。第一次侯方域赠扇,确立了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但也引出了矛盾斗争的焦点。第二次溅扇,香君以生命保卫爱情,矛盾斗争激化,处于白热化阶段。“寄扇”出,香君独守空闺,思念侯方域,因此让师傅苏昆生把这把扇子寄给侯方域,来寄托她的爱,双方矛盾斗争缓和。到撕扇出,二人重逢双双入道,一切归于平静,爱情破灭国家灭亡,在“桃花扇”的勾连中,整个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波峰突涌,或明或暗。

(二)桃花扇具有引导戏剧悲喜情节顺利转换的纽带作用

桃花扇贯穿全剧始终,在情节的悲喜转换过程中功不可没,有助于剧本悲喜氛围与意境的创造。“眠香”一出,呈现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见证了二人的浪漫香艳。而在“守楼”出,呈现的却是一幅悲惨凄冷的画卷。香君对爱情矢志不渝,却遭众人抢婚,以扇子为武器,来保卫爱情,乃至血溅诗扇。作者正是通过这一道具来实现一喜一悲画面的转化,冷热场合的搭配,营造了香艳与哀伤的气氛。这种正反搭配的结构方式,一苦一乐,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桃花扇具有统摄全剧的结构功能

在整个布局结构安排上,“桃花扇”这一道具具有勾连全剧的结构性功能。作者采用一生一旦双线叙事结构,花大量的篇幅描写侯方域一线的各个场面,不单单是写侯方域爱情际遇的曲折艰难,其意义在于通过他悲惨的人生见证一个小小的南明王朝的摧枯拉朽之势。写李香君一线通血溅扇面、点染画扇、寄扇代书、撕扇出家等情节既写她对爱情的忠贞,也写她藐视权奸的傲骨和因之遭受的迫害,从而也就借她写了朝政。最后通过“桃花扇”把两线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组织起来,使得全剧结构紧凑,情节发展脉络自然流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之,作品中“桃花扇”道具的巧妙使用达到了古典戏曲艺术的高峰,它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步步逐层深化,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蕴,满足了主题表达的需要。在艺术上,勾连两线,贯穿全剧,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正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才使《桃花扇》这部作品超凡脱俗、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桃花扇扇子
可收缩得彩色扇子
扇子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