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体验式”课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实施
2015-06-15雷娟
雷娟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266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是实现强化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何有效利用此阵地?该文探究了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实施“活动体验式”课型的原因、“活动体验式”课型的特点、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活动体验式”课型的实施效果及实施建议,以期为“活动体验式”课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活动体验式”课型 内涵 原因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c)-0266-02
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升学导向性,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随着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越来越明确,就是能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具有过硬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从业者,并为从业者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生源问题,有些中职生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现象,部分学生无心学习,对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知半解,或根本就没有学,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部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显得茫然无措。因此,对中职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中职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能够有效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中职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中职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帮助中职生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明确奋斗的方向,提升中职生成功的机会,帮助中职生树立成才的信心,增强中职生的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是实现强化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否利用此课堂阵地,实现有效教学,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就需要利用一定的策略,使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活”起来。该文探索了“活动体验式”课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的应用,通过此探究,以期找到强化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课堂策略。
1 “活动体验式”课型的内涵
所谓“活动体验式”课型,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并审视自己的活动实践,积累正确的经验,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更加侧重实施层面,即关注“活动体验式”课型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实施策略。
2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实施“活动体验式”课型的原因
(1)基于中职德育课的特点。作为中职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同样要遵循中职德育课的特点。第一,自主性。德育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予学生,让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课堂,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中积极体验,追求感悟。也只有学生自愿、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才能够做到用心去感知、去体会、去认识,这样的学习才能有感悟、有提升。相反,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无论课堂内容多么精彩,都有可能是流于形式。第二,现实性。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德育课应遵循“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德育课只有符合“三贴近”的原则,学生才能感受到德育课的魅力,明晰德育课中涉及到的点滴离自己并不遥远,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能满足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才能感悟德育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才会产生较强烈的学习动机,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第三,体验性。体验是德育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体验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作为一种过程,是主体亲身经历某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与情感;作为一种结果,是主体从其亲身经历中获得的认识成果和情感体验。德育课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动”,还要让学生“脑动”和“心动”,学生只有在德育课堂中实现“脑动”和“心动”,对一定的态度、价值、信念有了深切的情感体验并感悟到其意义,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实现道德主体的自我形成和发展。第四,开放性。德育课强调开放性,既包括授课内容的开放,也包括课堂组织方式的开放,还包括评价方式的开放。在开放的德育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自由地展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会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创造。鉴于中职德育课的上述特点,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就要积极开展活动,并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
(2)基于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 中职德育课教学曾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重明理,轻导行;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德育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较难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从2009年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进入第三轮改革,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运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这为进一步深入德育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德育课要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而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实施“活动体验式”课型,即顺应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程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中职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合理定位,初步认识职业,并能结合自身特点,立足社会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进行空洞的理论灌输是不行的,需要中职生通过活动进行充分体验,从而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感悟。
3 “活动体验式”课型的特点
(1)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体验式”课型关键是要创造出各种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2)教师起引领作用。在“活动体验式”课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要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积极投入到自我建构和发展之中。
(3)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体验的态度与情感等,关注体验过程本身对学生情感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的价值,以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
(4)体现专业性特点,彰显职教特色。在实施“活动体验式”课型的教学中,要设置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如何去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学会反思,让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不断成长。
4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活动体验式”课型的实施效果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通过运用“活动体验式”课型,能够充分调动中职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且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中职生的点滴成长。
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创业”为例。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讲授创业的利弊,创业的流程及可能的后果,学生可能觉得干巴巴的,味同嚼蜡。但是,如果实施“活动体验式”课型,创设与“创业”相关的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充分体验,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与提炼,课堂实效性就会大大提升。因此,笔者在该主题中,创设了“我们来创业”的体验活动。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一组组员进行合理分工,分组撰写“创业计划书”,并且运用PPT上台展示。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同龄人的奇思妙想,非常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也愿意聆听来自同龄人的创业意见,教师只是简单做引导,穿针引线即可。笔者对某一组同学的“创业计划书”记忆深刻,这个小组希望在学校周边开一个面馆,由此,他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数据,对于市场前景,极具说服力。另外,他们设计的形形色色的面条,以生动的图片展示出来,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兴趣。在垂涎三尺之余,这个班的同学愉悦地了解了创业的利弊,创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创业要做的必要准备。课堂目标的达成度让人欣喜。
5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活动体验式”课型的实施建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要贴近学生专业、贴近学生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选择难易适中、便于操作的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进行体验,引导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要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在活动时间、活动各环节的衔接上,要有总体的把握,不能让活动流于形式;在活动评价上,要关注后进生,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注重定量评价与定型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活动体验式”课型,既有来自德育课改革的诉求,又有来自学生心底的呼声。教师在运用此课型的过程中,要充分立足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适合的体验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进而不断成长,并且转变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爱上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中职德育课堂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 蒋淑雯.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J].广州大学,2013.
[2] 仲爱萍.学分制框架下中职德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21-24.
[3] 辛继湘.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5(3):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