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5-06-15孙琳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学生

孙琳琳

【摘要】师生关系是班级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从而顺利的实现教育目的。本文主要从三个大方面探讨有关师生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8-02

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有夫妻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这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他也是影响一个人学校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述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相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他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定政治、道德、伦理等关系在教育范围内的集中体现。

(一)国内师生关系的过去与现在

中国古代社会的师生关系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等级制度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比如孔子和其弟子的关系堪称良好师生关系的典范,他非常喜爱他的学生,学生们也很尊重他,他对学生们一直秉持着谦逊、平等、恭谨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就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但在封建社会时期的师生关系却是截然不同的,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的命令必须服从,只能信而不疑,听而不问。这个时期的师生关系大多都是比较拘谨、冷漠的。

当代社会的师生关系较之古代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能从三尺讲台上走下的学生们的朋友、兄长、姐妹。师生之间可以共同讨论感兴趣的新闻、故事、情感、分享不同时期的心情。教师也成为了学生们在不同成长时期中的见证者。

(二)国外近代的师生关系

法国教育家、思想家卢梭等学者提出了“民主”、“平等”、“个性自由解放”的口号,反对压制儿童的天性,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后来,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又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这两者理论长期争论不休,僵持不下,对师生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一)民主平等,友爱和谐

教师和学生虽然在学校里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是施教者,一个是受教者,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他们在政治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知识,在真理面前师生也是平等的。正是因为这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交往过程才会友爱和谐。

(二)热爱尊重,合作信任

尊师爱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师,就是尊敬教师,学生不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更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课下积极做好复习。爱生,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尊师与爱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爱生”是前提,正是因为教师的热爱,才会让学生心存感激,从而“尊师”。

(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生活上的领路人。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被动的听课。教师应转换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三、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究竟应该怎样构建这种关系,我们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涉及各方面的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学生的人格因素会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管理的方式也会影响师生关系。

1.教师、学生的人格因素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要谈的是人格问题。因为教师是领导者,所以不能不談教师的人格”。师生关系是在教师、学生双方人格基础上的相互交往关系,它会受到师生双方的态度、兴趣、动机、责任心等人格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学生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在课堂上教师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教师特别偏爱优等生,厌恶差等生,这样就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不同的距离,师生关系因此也有好有坏。教师对待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用自身的语言、眼神、笑容来鼓励学生,告诉学生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学生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这也是“期待效应”的结果。

3.教师的管理方式

教师是班级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一方面,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另一方面,教师掌有奖励、惩罚的权利,可以通过这些权利来达到影响和控制学生行为的目的。因此,教师的管理方式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专制型或放任型的教师不利于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而民主型教师更受学生的喜爱。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1.改变观念,换位思考,树立新时期的师生观

作为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老一套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学生们必须完全服从教师的命令,哪怕这个命令是错误的。那个时期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刻板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畅所欲言、据理力争,这也是对学生们创新意识的极大压制。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个伙伴。只有认清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平等,也只有这样,教师凡事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布芬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交换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教师要善于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要包容他们的优点和任何的缺点。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较大的空间,让他们都能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2.正确看待教师威信并合理运用

每一个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由地位衍生出来的便是威信。正确合理的运用教师威信,对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树立教师威信,只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因为你是教师,学生们才尊重你,证明你是一个失败的教师。要让学生们从心底佩服你,而不仅仅流于表面,这才是作为教师真正追求的目标。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严于律己,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资格让学生自愿接受你的安排和命令。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班级如同是一个小的社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学生作为班级的成员,都要和其他成员尤其是教师进行良好的交往和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常见的交往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师生之间保持单向交往

仅限于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课下没有任何的交集。教师缺乏激情,只管教学,不管其他,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顾,凡事听之任之,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情况。学生对教师则不亲不爱。如此教学气氛平淡,教学效果一般。

(2)师生之间保持双向交往

课上教师充满激情,学生们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自如,不会的学生教师也耐心讲解。课下师生玩做一团,谈天论地,好不热闹。教师既关心学生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样的,学生们也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工作是否顺心。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和蔼、耐心、真诚、关心理解学生,只有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只要是带着真诚、善良、热情,学生们必定会回馈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只有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

参考文献:

[1]潘一.教育学[M].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2]魏明刚.心理学[M].1版.沈阳:辽海出版社,2004.

[3]李镇西. 爱心与教育[M].1版.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斐文龙、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苏婷.“一把手”抓好家教[N].中国教育报2000.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教师如何说课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圆我教师梦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