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06-15陈德俊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实效性德育

陈德俊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8-02

从教至今,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后担任政教主任、党支部书记,因此深知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不可回避的是,多年来不少学校的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并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内化在心灵中,可以说学校德育工作华而不实、收效甚微。

现列举初中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问题一:家校社会教育思想不统一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是,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并未得到提高,他们对于如何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子女却知之甚少,甚至处于一个盲区。常常是学校进行正面教育,家庭则采取现实态度,而社会却提供反面教材,小小年纪的孩子本来是非辨别能力就差,若面对家长父母的不同说法便无所适从,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扰更是缺乏抵抗力。没有正确、统一思想指导,又何来积极的行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怪“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懒孩子,在社会是个坏孩子”的现象司空见惯。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笔者也深感忧虑。

解决对策:构建立体化德育机制,合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人的道德品质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形成、发展、巩固的。三者只有统一认识、步调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学校的德育和教育的发展,使学校德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使德育的“合力”相互抵消,甚至导致受教育者思想混乱以至行为不良。所以,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纵横联系的立体德育网络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家长的积极因素,我们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每月邀请家长委员深入到学校进行交流,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学生家长会,并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使家长在了解学校德育内容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教育,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从而統一了教育思想,实现了家校的同步教育和管理。

问题二: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德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德育的对象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实施德育,其目的是要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后并付诸于行动。但是长期以来,德育过程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重校内、轻校外,忽视了学生的行为和道德体验,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这也是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对策:构建实践型德育模式,着力落实德育实效性

德育教育不应只是在班会课上的大讲道德、套话连篇,给学生强制灌输,也不应成为考试中的卷面知识。管、压、背是培养不出有思想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学生的,而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和高分低素质的“伪君子”。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应让学生立足于生活实践、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过程,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受到震撼、洗礼,在过程中得到熏陶、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真知实感和思想的升华,让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例如:我们学校把校内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分配给各班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照顾那些花草、树苗。让孩子们亲眼目睹它们慢慢长大,看到校园一天比一天美丽。这其间,教师根本不用说“我们要爱护花草,我们要热爱学校”之类的话,可学生自然能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一花一草的生命存在,懂得自觉地爱护它们,使学生珍爱、敬畏自然生命的教育和人性化理念浸入心灵。

问题三:德育监督乏力,缺乏活动后的行为监督和评价

很多教师总是抱怨:自己精心组织德育活动,学生也积极投入,怎么却收不到长期好的效果呢?细想一下,在我们每次主题班会和德育活动后,是继续监督并落实活动后学生自觉行动呢,还是完成任务、如释重负、撒手不管?德育活动如同一粒种子,前期在教师精心培育下终于发芽,正在其欲扎根生长时,我们却撒手不管了,没有了园丁的精心培育和呵护,种子怎么能继续生长呢?时间一长也就枯萎了!

解决对策: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扎实推进德育实效性

德育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既需要教师的前期准备,又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更需要教师的后期监督和落实。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扎实德育的实效性。

在教育活动中以明理、导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而学生在明理、知行后,思想品德就会在行为实践中表现出教育效果来的,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校内外活动中的品德行为进行细微观察、调查分析、反馈指导。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整体工作起到导向和动力保证作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虽然现在的德育现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广大教师和德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践行,德育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实效性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