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学军:扎根一线做足“核桃文章”

2015-06-15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5年41期
关键词:赫章县贵州大学核桃树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潘学军:扎根一线做足“核桃文章”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把核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你会越做越来劲,每一项成果都会给你带来莫大的惊喜,核桃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研究的特性,做研究不是要等到果实成熟才做。”从事核桃产业研究和推广已有十年的贵州大学农学院潘学军教授说。

“带动作用发挥得好,是了不起的‘核桃专家’”,这是2015年9月1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赫章县水塘堡乡考察核桃产业时对潘学军的评价。

“不保留、接地气……”这是村民眼中的潘学军。

“懂理论、通实践……”这是学生心中的潘学军。

每一种印象都源自潘学军十来年深入实践、刻苦专研,用汗水、心血凝练的核桃情结。从2005年毕业后在贵州大学农学院任教至今,潘学军致力于从事喀斯特山区特有果树种质资源鉴选、利用及无公害栽培。

“我对果树有种特别的情感”

20世纪80年代,潘学军的家乡山东临沂沂蒙山区开始种植果树。一颗果苗要花好几元才能购买,这对靠地瓜、煎饼加咸菜充饥的潘学军一家来说相当不易。

“为了买到更多果苗,我们家努力种地,并向多户人家借钱。”小小年纪的潘学军知晓果苗的来之不易,对每一株果苗都倍加呵护。为防止果苗被盗,潘学军一家在果园地里搭棚,时时刻刻守护。上学之余,潘学军多数时间都在果园里度过,跟父亲学习果树的栽培、剪枝、嫁接、施肥等技术。

四五年时间,村里因种果树富了起来,“我上小学四年级那会儿,全国电视机都不多,我们村每家都有一台,果树产业给整个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条件在逐年改善,潘学军对果树的感情也愈发增长。

从小与果树结下的情感,让潘学军与栽培结下了不解之缘。高考时他填报了山东莱阳农学院园艺专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他选择了园艺专业下的二级学科果树学专业。“我对果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不仅仅是因为兴趣。”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潘学军师从国内葡萄研究领域较权威的专家王跃进,导师的严格要求让潘学军丝毫不敢懈怠,还未毕业就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铁核桃的高位方块芽接方法和春季高位枝接方法。

博士毕业时,一边是西北农大留校任教的机会,一边是贵州大学的人才引进。潘学军选择了后者。真正吸引他来贵州的不是优厚的待遇,而是贵州满山遍野的野果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在果树划分上属于常绿落叶混交带,既有常绿果树,又有落叶果树,资源非常丰富。”初次来贵州考察,潘学军就被贵州优质的天然资源深深吸引,他看到了在贵州研究果树学的前景,所以毅然选择来贵州发展。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怕脏怕苦怕累、站在田埂上观望学不到东西。”潘学军说。图为潘学军(右)带领研究生在田间观测核桃生长发育状况。(受访者供图)

上学期间,潘学军研究的果树类型多与野葡萄有关,初到贵州那几年,他克服语言、气候等困难,跑遍了贵州不少县市,普查贵州野生葡萄的分布情况。一个背包、一瓶水、一架相机、一个标本夹就是他深入野外的行囊。

“农业科技人员应融入脚下的泥土”

2006年,贵州大学与赫章县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协议要求贵州大学选派优秀教师到赫章县开展专门的帮扶工作,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普及推广农业适用技术。

在核桃产业上,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樊卫国推荐潘学军,虽然葡萄与核桃同属果树学,但对于长期从事葡萄品种研究的潘学军来说,对核桃领域的了解非常有限。他不想辜负上级领导的期许,花一个多月时间专研国内外有关核桃品种研究的文献后才前往赫章,攻克一个个难关。

充分了解赫章种植核桃的优势后,潘学军开始在全县范围内筛选优良品种,“农户的核桃多是栽在门前屋后,几乎一棵树一个品种,这加大了筛选优良品种的难度。”他寻访了赫章县不少村落,取标本,提取核桃汁液,实验鉴定,最后选出4棵优质核桃树。

而被选中的核桃树主人,不乐意让潘学军拿自家的“养老树”做实验。其中有3棵树是赫章县财神镇财神村常吕端家的,这3棵40多年的老核桃树就是他们一年的全部收入。

潘学军多次拜访,告诉他们采集枝条、收集样本并非是伤害核桃树,而是为了有更好的收获做实验,并承诺每年每棵树补助6000元,补偿5年。老人一听到这“巨额”的补助远高于他们卖核桃的收入,便欣然接受了。每到丰收的季节,老人整夜守在核桃树下,一有青皮开裂的核桃落下便立即捡拾收藏好,待潘学军来时给对方更多样本。

经过几年实践,潘学军和研究团队培育的黔核系列大获成功,4棵优良品种成功选育为“黔核5号”“黔核6号”“黔核7号”“黔核8号”四个新品种。其中“黔核7号”先后被评为“2008奥运推荐果品”和“中国十大名优核桃”。提及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潘学军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每一位农业科技人员都应该融入脚下的泥土,希望我的努力,能让村民们通过栽种果树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站在田埂上观望学不到东西”

潘学军帮扶赫章建立核桃产业链的同时,也积极帮助赫章建设核桃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

近几年,潘学军为赫章县培养了6名核桃研究领域的硕士研究生,赫章县核桃局副局长彭剑就在其中。

在彭剑眼中,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潘学军都极为严谨,有时近乎苛刻。“潘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高,起初我不太理解,同样是在职研究生,在其他导师那儿论文很容易过关,而在潘老师这里要付出很多倍的精力。”

有一次,彭剑和几名研究生跟随潘学军去赫章调研,为了得到优良品种,需要了解一棵老核桃树的枝条发育、病虫害、挂果多少等情况。核桃树很高,学生们在田埂上采集树底部的样本,潘学军立即制止,对学生提出严厉批评,“这样可不行,这样采集的数据有代表性吗?做学问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说完,潘学军脱掉鞋自己爬上树去收集样本,学生们一个个面红耳赤。

三年学习下来,潘学军在彭剑心中的印象完全改变,“现在我才懂得潘老师对学生高要求的意义所在,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指导群众生产来不得半点马虎。其实有人督促你,严格要求你,是在锻炼你。”彭剑说,要想成为潘学军的学生首先要能吃苦。

“能不能吃苦?”这是每一年贵大研究生面试时潘学军都会提出的问题。于潘学军而言,吃苦意味着敢尝试、能坚持,有时下地采样,潘学军直接脱掉鞋袜,赤脚踩在泥土里,感受土壤的湿度,“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怕脏怕苦怕累,站在田埂上观望学不到东西。”对于学生的研究,潘学军要求必须与实际结合,研究出来的成果一定要能指导农业生产。

在学术上,潘学军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他担任着父母角色,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应该是教书育人,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只做到了‘教书’,忽视了‘育人’,这和种果树一样,小树苗该修剪该拉直就要立马做,不然将来长成大树就晚了。学生一旦养成不好的习惯或者性格,这对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潘学军说。

潘学军对学术、对学生的标准高、要求严,成效显著,名气和荣誉也接踵而至,“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巡讲员”、“贵大好老师”……。对于这些荣誉,潘学军说:“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该沉下心来做学术、搞科研,不应受这些外在的因素干扰。”

对话潘学军:

记 者:核桃的挂果期较长,学术研究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出成效,对于这一点,你怎么看?

潘学军:这得看你用做事业还是做职业的心态去对待,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你会越做越来劲,每一项成果都会给你带来莫大的惊喜,核桃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研究的特性,做研究不是要等到果实成熟才做。

记 者:我们购买核桃时该如何去挑选?

潘学军:壳薄、仁色浅的核桃口感细腻,出仁率高的核桃味道香醇,香而不腻。

(责任编辑/王远白)

猜你喜欢

赫章县贵州大学核桃树
谢以家绘画作品欣赏
高海拔区核桃树体器官养分累积、分配及生长发育特征
核桃整形修剪技术及注意事项
赫章县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培训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核桃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
老核桃树
赫章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贵州省赫章县核桃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