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如何待“旧事”?
2015-06-13马宇彤
马宇彤
“新官要理旧事”、“新官不留旧事”,才是干部应有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干部的新老交替是政府执政活力与事业平稳过渡的必然规律,虽功成不必在我,但失误必不可因我
作为特区的珠海总有领风气之先之举。近日有消息称,该市拟通过立法根治“新官不理旧事”、“一罚了之”等不规范政府行为。这部万众瞩目的全国首个法治政府建设条例,把法治政府的要求转换为法律原则,明确划定政府权力边界,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为保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杜绝“一届政府一个规划”等不良现象,还将明确行政决策不得因行政首长或者部门负责人的更换而停止执行或暂缓执行,要求“新官要理旧事”。
上级空降,异地交流,多岗锻炼,已成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新常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干部的新老交替本应符合政府执政活力与事业平稳过渡的必然规律,但长期以来,由于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严重扭曲,导致“新官不理旧事”成了积重难返的顽疾,对政府公信力和政策连续性造成极大威胁。
逐渐浸淫成一种官场文化的“新官不理旧事”何以被一届一届的继任者们心照不宣地忠实践行呢?官员们的内里到底拨着怎样的小九九呢?稍加盘点,就会发现“新官不理旧事”的思想基础大抵有如下三种:
一是唯我独尊。接过权力指挥棒后,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时代我描画,以前的痕迹一定要抹去,以前的旧账一定要归零,否则怎能凸显我的理念、我的政绩?
二是缺乏担当。“理旧事”不但操心费力,而且极易“引火烧身”,昨天的他们欠的债,凭什么今天的我们来还?
三是内心冷漠。少数领导干部的为民情怀随着个人地位的不断攀升反倒逐渐淡化,和百姓同坐一张席、同吃一锅饭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便下基层,也是点卯作秀,对他们而言,本届政府的事情尽数完成尚嫌麻烦,何况上届政府留下的难缠旧事?
“新官不理旧事”, 归根结底是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和权力观的准星出现了偏差,同时也是懒政思维的典型表现。殊不知,无论新官、老官都是政府之“官”,无论新事、旧事都是民生之事。民生无小事,为官须尽责,这是连封建社会的“官”都明白的基本道理。如果新官都不理旧事,那就一张蓝图永难绘制到底,结果失的是政府信誉,毁的是干部形象,误的是发展机遇,寒的是百姓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说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
珠海市通过立法要求“新官要理旧事”,使“为官之事”操作有形化,约束有效化,这种突破性的尝试,势必对“新官不理旧事”的惯性思维和无奈现实造成实质性的冲击,带来根本性的改观。另一方面,在明确“新官要理旧事”要求的同时,还需大力提倡“新官不留旧事”,也就是说,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必须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集体决策,事前充分论证,杜绝面子工程,一切以人为本,力避烂尾项目。
如果每一位为官者都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都有“新官要理旧事”的使命担当,都能厘清前任与现任、现任与继任的逻辑关系,都能参透栽树与乘凉的因果关系,都能破解现实与未来的协调关系,那么,在官场中形成一种全新的“功成不必在我”、“失误不可因我”的良性循环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