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青年返乡带来生机
2015-06-13刘忱
小康 2015年11期
刘忱
在全国各地,返乡知识青年的行动犹如涓涓细流,正在汇聚成一种浪潮。就在《小康》上期杂志上,我们见到了在海南、在四川、在河南等地方的乡村,多了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带着与老农民不同的思路、现代化的理念和全新的方式回到家乡,服务农村,报效乡梓。这种新农人已经不是个别人,而是成千上万。这个现象令人好不欣喜!
我国社会转型已经进入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这个变化既令人欣喜,又令人担忧。一方面,通过城镇化,许多农民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社会又承受了心理和精神的巨大伤痛——我们的家乡在城镇化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得越来越快。
乡村的衰落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同时也是心理意义上的。双重衰落使人不由得担忧乡村的命运与未来。城镇化当然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但乡村不能全部变得与城市一样,在城镇化的命题里,城、乡都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既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又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中国强,农村一定要强,中国美,农村一定要美,中国富,农村一定要富。”
在当前乡村的价值被贬低、被蔑视的社会环境里,乡村的命运令人揪心,但同时,挽救乡村的力量也在积聚。新知识青年的返乡,就是一种挽救乡村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希望和生机。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是有价值的,农民是有尊严的,农业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