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纠结的80后妈妈

2015-06-13尤蕾

小康 2015年11期
关键词:隔代学区育儿

尤蕾

网络社区、APP、微信公众号等,成为80后家长“育儿经”的三大来源,“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另一面,是因为妈妈们在纠结地寻找教育孩子的新路径

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一个失控的孩子,这是一个中国式家庭。

乍看这个命题,或许觉得有些言过其实,而细细咂摸,便心有戚戚焉,妈妈情绪的遥控器完全掌控在“熊孩子”手中。有人说,生孩子让女人变得无所不能,就像绘本《我妈妈》里那样,厨师、护士、魔术师等样样精通。而一旦孩子有个风吹草动,妈妈瞬间都成了“玻璃心”。

纠结、焦虑、无助,也许人们用这些词来形容母亲的频率远低于伟大,但现实就是如此。

全职妈妈:当还是不当?

辞职,不辞职,这是一个问题。

儿子淘淘的降生让宋菲再也不能无期限地犹豫下去了。36岁的宋菲在一家保险公司做财务工作,收入稳定,生计无忧。但孩子的到来,还是打破了她的人生规划。

宋菲留恋儿子在自己怀中的每一刻,也会仔细观察孩子身体和情绪上的任何一点变化或异样。在孩子未满月时,宋菲就发现孩子的黄疸退得很慢,她就像着了魔一样,每天无数次解开儿子的衣服观察,在网上搜到的答案更吓得她一夜未眠。直到带儿子去医院测了胆红素才放下心来。

“我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奶奶,她看到孩子黄疸退得慢,竟然要给孩子喝葡萄糖水,这种做法不是已经被证明不科学了吗?”宋菲回忆说,她最恐惧的就是隔代抚养的种种弊端。在宋菲身边,有太多隔代抚养“负能量”的说法和现实:隔代抚养的孩子跟父母不亲密、过分依赖别人、适应能力差,甚至还会被娇惯成“小霸王”。“当然,这些已经涉及深层次教育问题了,我的孩子才几个月大,我就为奶奶不用开水给奶瓶消毒、抱孩子前不洗手、用嘴喂孩子吃苹果泥抓狂了。”宋菲说,隔代抚养她接受不了,但是真下决心做全职妈妈也并非易事。

“那段时间实在难以决断,看看孩子就一咬牙,辞职吧,但是在梦里梦到自己抱着孩子漫无目的地走,还是会流眼泪。”宋菲一直纠结到产假结束,第一天上班儿子哭,她也哭。

宋菲的纠结与《虎妈猫爸》中的毕胜男相比,重量级显然轻了很多。在这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中,赵薇饰演的毕胜男是职场女强人,她将女儿茜茜交给奶奶抚养。奶奶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每天把孙女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样,并极度溺爱孩子。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小镇青年毕胜男的人生信条。毕胜男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塑女儿,为此她索性放弃了工作。

为了改掉茜茜挑食的坏习惯,毕胜男强硬地逼着女儿吃青菜,引起茜茜的强烈反抗。当茜茜哭着喊“讨厌妈妈,不要妈妈”时,毕胜男崩溃了,她冲女儿吼“我都是为了你,辞职就是为了好好照顾你,你有没有良心啊”,之后毕胜男夺门而出,落寞地走到了曾经工作的地方。看到前同事后,毕胜男有意躲避,还谎称自己是“有事路过”。

继续工作,不放心;辞职带娃,不甘心。

对此,同样身为妈妈的傅莉看得却通透得多,她有一个三岁半的儿子。北京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北京邮电大学做了十年的心理咨询教师。傅莉告诉记者,如果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孩子在一岁之前肯定是由父母来抚养最好,而且她本身也非常支持这样的选择。“隔代教育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我和我父母以及公婆之间也会有观念上的不一致,但是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老公的角色也很重要,我老公有时候就会帮助我与老人进行沟通。”傅莉说。

傅莉坦言,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她就越相信,孩子并不那么脆弱,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过度保护了,也过于追求完美育儿了,“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又何必苛责老人”?妈妈们之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时难以淡定,总是在自己带与让人带上左右为难,很多担心与焦虑,多是妈妈自我放大的结果。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自己带娃也完全正确。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认为,在孩子出生一段时间内,家庭中有一个人长时间照顾孩子是合理的。从成长规律来看,最先是生理、物质上的成熟,这需要父母的精心照顾和培育。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和父母极度亲密的接触以及全面保护,这是建立亲情的必要条件之一。

傅莉也认为,如果选择做全职妈妈,就要学着去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如果妈妈认为全职就是牺牲自己为了孩子,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人不适合全职。带着这种态度抚养孩子,带来的问题并不比隔代教育少。”傅莉说。

“育儿经”满天飞:到底该信谁?

李未未彻底凌乱了。她的宝宝刚刚满月,正躺在床上哇哇大哭,而她老公陈浩守在一旁拿着手机看时间,嘴里还不断地嘟囔着“看你这小娃这次哭几分钟”。陈浩的理论依据来自于一条被广为转发的微信,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抱,否则孩子会养成以哭求抱的坏习惯。

孩子哭了五分钟,还没有停的意思,李未未实在受不了了,一把抱起孩子。在妈妈怀里,宝宝渐渐停止了哭泣。

此后,李未未还陆续看到许多类似的说法。就在她为自己的心软而懊悔时,她订阅的微信公众号中,另一批“育儿经”蜂拥而至,如果说上一次的说法是“反抱派”,那么这一批次的观点就是“挺抱派”。“按照另一种说法,孩子哭的时候需要父母的怀抱,否则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李未未说,第一次觉得做父母也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她订阅的微信公众号里,有七成都是与育儿相关的,每天“叮叮咚咚”更新声不断。

孩子成了家里的“试验品”,而李未未这个蹩脚的新手妈妈无疑是“非专业”选手。最初接触到各种“育儿经”的时候,比如应该从小就跟孩子分床睡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给孩子的辅食最好自己做才更安全,学走路时最好光着脚,要对孩子的哭闹冷处理,孩子犯了错误必须施以惩罚之类。她都会忙着用于实践,但顷刻之间,这些说法却又被看似更有道理的理论推翻。

被各种“育儿经”所缠绕的不仅仅是李未未,几乎所有新手妈妈都遇到过类似烦恼。根据艾瑞调研数据2015年的调查显示,83%的父母主要通过网络来获取育儿知识,与上一代相比,他们的育儿知识和教育理念更为丰富、多元。通过各种网络媒介,如社区、APP、微信公众号等,成为80后家长的三大法宝。

最近,傅莉在自己的微信里分享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妈妈的耳边充斥着各种声音,但如果我们了解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常识,就可以很容易做出自己的判断。傅莉举例说,有一次自己的儿子伤心地大哭不已,并且对着她喊“你抱,你抱”,一旁的外婆很生气说:“抱什么抱,这么不听话,还想妈妈抱。”但是,傅莉却选择将儿子抱起来,通过温暖的怀抱和安抚的语言,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傅莉在文章中分享了《游戏力Ⅱ》中一句话,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关怀,就是在孩子受挫并寻求安慰时,能及时通过联结来抚平他的伤痛。

另外,不少妈妈都发现所谓的“育儿经”不是用“大数据”说话,就是用一个又一个的模板或框架去抚养孩子。例如把各种婴儿或儿童食品的营养成分制成图表,以便进行比较得出哪种更优,哪种食品营养成分缺失或添加过量,国内超市购买不放心,国外海淘回来的也可能有问题,这给本就对食品安全纠结不已的中国妈妈平添了更多的紧张。而且,不少妈妈热衷于“我的女儿怎么考上哈佛”、“一个爸爸培养出两个博士”等文章,对其中的经验做法也亦步亦趋,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没有跟上节奏,妈妈们就开始纠结“我的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其实,无论妈妈们面对“育儿经”如何焦虑,都是源于爱。而爱,也恰恰是走出“到底该信谁”这种困惑的钥匙。

广州市少年宫之前一份针对80后父母育儿问题的调研报告显示,超过70%的父母对于孩子迷恋电视和网络感到不知所措,加上日常工作繁忙,致使这种状况很难改善。但这群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代父母较其前辈更重视家庭教育,更愿意多学习、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并通过玩亲子游戏等方式加强亲子关系。

在傅莉看来,现在很多“育儿经”过于强调技术,常常让家长产生“我这样做是不对的”这种感觉。其实,只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家庭环境,有情感的交流,有安慰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偶尔忍不住对孩子发发脾气,也无伤大雅,根本不需要纠结是否每一次对孩子的回应都最正确。

教育挑战:学区房与课外班

在城市中,尤其是人口密度大、教育资源稀缺的特大城市中,有一种别具特色的房地产统称——学区房。这类房产通常在外观上属于“老破小”,而单价却高得让人望而生畏。其内在价值就在于学区房占尽优质教育资源。在《虎妈猫爸》中,毕胜男为了让女儿能够上“牛校”第一小学,可谓是费尽心机,她卖掉了舒适宽敞的大房子,重金买下属于第一小学划片的一处老房子,全家开始了“蜗居”生活。

剧中的毕胜男如此,现实生活中的赵薇亦不能免俗,有新闻报道称,她为了女儿下重金1亿元买下一处学区房。

学区房,通常意味着居住面积缩水,房子老旧,原本没有贷款压力的家庭开始给银行打工。放弃原有轻松的生活,为了孩子成为“房奴”的确让不少家庭反复挣扎,每年一次的旅游将要取消,不能再大手大脚,外出就餐也要减少,生活质量与学区房诱惑之间的较量此消彼长。

然而,学区房只是第一步,毕胜男羡慕上司“狼爸”打造出的优秀女儿,羡慕第一小学那些才艺出众的“学霸”,与这些孩子相比,毕胜男觉得自己的女儿茜茜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她变得异常焦虑。而茜茜第一次摸钢琴琴键就将手放在了中央C上,又让毕胜男觉得自己的女儿是个音乐天才。于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当钢琴老师认为茜茜小拇指太短又没有力量时,毕胜男坚持缴纳了学费,回到家中,她让丈夫和弟弟一人抻一个茜茜的小拇指,企图揠苗助长。

“虎妈”的做法或许有些艺术的夸张,但不少妈妈看了便会心一笑,因为几乎每一个妈妈都在教育问题上举棋不定,给孩子自由快乐随心所欲的童年,还是学习才艺和知识跑在同龄孩子前面。在采访中,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告诉《小康》记者,她和老公坚持让女儿自由成长,除了孩子特别喜欢的美术之外没上任何兴趣班。可一年级入学时,她惊呆了,班上1/3的孩子已经可以独立看完一本书了,她的女儿却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几个简单的汉字。女儿回家告诉她,他们班上的女生都很厉害,不是会弹钢琴就是会拉小提琴。这个本来坚持给女儿自由快乐童年的妈妈开始动摇,自己是不是太放纵女儿了?

而另一位妈妈则是在内心斗争了很久以后决定收回儿子每日疯跑的权利,她在孩子一岁半时,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识字、绘画、英语、地理、三字经、弟子规等都被提上了日程。“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只能在他还小的时候由父母代为做选择。如果现在整日疯跑就是自由的话,我宁愿把他放在家里学习知识,只有这样,等他长大后才会体会到出人头地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在这两种自由之间,我选择后者,有挣扎但不后悔。”这个男孩的妈妈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对“虎妈”的力挺也出现在美国华人的群体之中。一位妈妈感谢中国教育的“狠”,也赞赏“狮子姥爷”说过的一句话,并将其稍作改编——生活没有捷径,吃不得苦,就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她在美国生活4年,在其认识的美国人当中,没有一个真的对自己的孩子实行国人误解的“快乐教育”。

傅莉说,自己目前还没有那么焦虑,可能是因为孩子尚未到读书的年纪,也许等孩子读小学的时候自己也很难置身事外,所以她完全理解那些纠结的妈妈。在她看来,一边要面对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一边又受到“爱和自由”新理念的冲击,才造就了当下中国母亲的焦虑。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咨询师江姗,曾经对420名80后父母进行过关于父母教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后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更强,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兼容度更高。

“不过,我在大学中也见到了强制学习的后果,本来学习很优秀的孩子却对学习毫无兴趣,他们取得成绩无非是满足父母的期待,而自己根本就不快乐。”傅莉说,真正快乐自由的孩子,是自己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的孩子,动力来自于内心。所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尝试多体验。

猜你喜欢

隔代学区育儿
偷偷摸摸育儿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