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与表达方式的转变——融媒体时代的电视写作

2015-06-13

科技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纪录片媒介受众

朱 頔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北京 100086

0 引言

电视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融媒体时代,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技术的发展融合了不同媒体的多种功能,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尤其“在不同媒体之间,传播方式和内容可以相互借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形成共同发展之势。”[1]这便是“媒介融合”的概念。

1 电视写作与媒介融合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电视写作贯穿于文本、节目创作的全过程,包含着前期策划、脚本提纲、解说词等电视生产过程中与文字相关的内容。运用有组织的语言文字进行电视写作,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世界,展示客观的事实,而且通过辅助画面,能够表达思想观念,传递情绪和情感。

在课堂中观摩的很多案例都体现出电视写作对于整个创作过程的重要价值,例如在纪录片《远行》当中,“远行”的概念便贯穿于纪录片始终,“与海鸟共住七年”、“和死亡同行”,通过不同的意象进行表达,形成群像之感。纪录片《北京记忆》当中,通过对时代历史背景的介绍、当时社会环境的描述,弥补了过往的很多已经无法触及的画面,使得电视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化。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认为,“10年前当许多杂志、报纸、电视台创立时,道路只是通向一本‘百年大刊’或打造传媒集团,但在今天,打造全媒体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2]对于行业的发展尚且如此,电视写作的表达更是需要结合数字网络等新媒体的力量进行自身的变革和发展。

2 写作思路与线索的安排

电视的艺术表现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这就要求电视写作的思维要具备整体性。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传播模式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发生了改变,接收信息的时间、地点、范围变得十分灵活,受众的选择主动性大大增强。因而在电视写作的思路上应当放弃以往的“主动提供——被动接收”的模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将“关注度”和“吸引力”放在重要位置,首先从思路和线索的安排上做文章。

以Google年度搜索短片《Year in Search》为例,短片实则Google搜索引擎的一则广告,却巧妙地结合了2014年全球发生的热点事件,将年度全球公众最关注的事件内容与Google搜索的理念相结合。在写作思路上,短片中首先定位“Search(搜索)”的主题,一方面体现出公众在新媒体时代获取资讯的首要途径即利用不同媒介进行搜索和获知,另一方面体现出Google搜索的强大功能。电视写作在思路上起到整体串联的作用,通过挖掘受众感兴趣的表达手法,调动其观赏欲望,进而强化所要传播的主题和植入的信息。

短片中几处起到串联作用的内容如下所示:

如图1所示,短片从宏观视角切入,开门见山点名“搜索”主题,并通过疑问的方式,询问观众“搜索的内容都传达给我们了什么?”从而起到互动的效果,这也是在融媒体时代写作内容的变化特征,即将重要信息放置于最醒目的位置,并着力增强语言的互动性。“感同身受”是写作思路中需要贯彻的理念。

如图2所示,在短片中通过“希望、科学、伟大、纪念”等关键词的串联,使得受众切身感受到搜索给个人生活及社会带来的价值。在内容选取上,电视、手机等不同终端的传播内容均有所呈现,并经过思考进行分类归纳。除去开头部分,短片中每一屏的字幕均未超过五个英文单词,以三个单词居多,这体现出媒介融合背景下对电视写作提出的新要求,即内容信息的高度精简化。通过简化信息,对线索进行引导,让写作思路清晰易懂,便于受众的接受和认同。

3 叙事内容的设计

电视写作的叙事要注意控制开场、叙述、悬念、冲突、节奏五个方面的问题,而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将新兴传播媒介的“影子”投射到电视写作叙事内容的设计当中,是电视节目创作者应当关注的,也是受众所感兴趣的。

在纪录片《成本华 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兵》中,开头部分展示给观众一位抗日女兵的两张照片,通过渲染、铺陈等信息的预示后逐步深入,在之后告知观众这位女兵就是被网友称为“最美抗日女兵”的成本华,信息隐藏形成的心理期待也得到了满足,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呼应。

如图3、图4,“两张抗日女兵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高度关注”这样的叙述很容易引发观者的收看兴趣,而搜索的过程是站在受众角度,假设在不了解成本华的状况下还原陌生信息的过程,从而将发现寻找的过程设置成为悬念,成为叙事中的亮点。

4 解说词的灵活运用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和表现因素,不仅是电视写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传统的电视写作中受到“画面加解说”说教模式的影响,使得一些电视片的解说词没有特色,常常与画面各行其道,影响了电视综合语言的充分体现[3]。

4.1 与画面内容相契合

解说词是帮助画面完成编导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要与画面信息形成有机地关联,从而起到补充画外信息的作用。在台湾大众银行的系列广告之《母亲的勇气》中,矛盾冲突高潮的画面表现是一个老妇人在疯狂地挣扎喊叫,而编导通过解说词补充“因携带违禁物品”、“是中药材,给刚生产完的女儿炖鸡汤”等背景信息,使得受众获取的信息更加完整,从而更好地为“母爱的伟大”这一主题构建作铺垫。

4.2 精确、精瘦、精致、精神

电视写作中解说词必须关注到受众的听觉感受。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量的繁杂使得个人接受严重“超载”,微博等传播平台对字数的限制也体现出新时代信息传播愈加浓缩精简的趋势。对于电视写作来说,就要求在原本提炼信息的基础上更加精简和生动。电视文献纪录片《宋庆龄》的第一集中,以解说词“她曾经走过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她曾经留给人们无数鲜活的记忆”作为开头,概括性的语言不拖泥带水,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志态度;同时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使得精致感得到体现。

4.3 修辞的使用

修辞的使用能够对视听语言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把握,通过引导观众的思考和联想来创造某种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的结尾部分,金顺姬家的冰箱里被来自家乡的各种味道塞得满满当当,解说词陈述的是对家乡味道的眷恋,而“女儿也要自己做泡菜了”一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将意味上升到传承的高度,简单通俗的语句中饱含深情。而结尾处“才下舌尖,又上心头”更是点睛之笔,通过照应全篇主旨,起到升华作用。电视写作的完成是一个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修辞活动,而修辞手段的运用自然会使修辞文本呈现出不同的效果,[4]这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对于电视写作内涵的提高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论

电视写作思维与表达方式的转变体现在电视节目创作的方方面面,需要电视工作者不断汲取新媒体不断更新的内容资源,在思路构建、叙事构成、解说词构想等方面拓展写作方式,迎合受众的需要。

媒介融合下电视写作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转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电视写作在新时期应具备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电视媒介的竞争力。

[1]曾丽清.媒介融合—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D].南昌大学,2007.

[2]刘长乐.全媒体核心是争取用户[J].中国记者,2011,5.

[3]马叶英.浅谈电视解说词写作[J].电视研究,1996,10:44-45.

[4]柯娟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句子修辞特点及效果探析——以《美丽中国》解说词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4,01:15-19.

猜你喜欢

纪录片媒介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