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渴贵州

2015-06-13文丨王伟康

当代贵州 2015年25期
关键词:大会战机井水利厅

文丨 王伟康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黄 锋

解渴贵州

文丨 王伟康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黄 锋

走进贵州,走进“三大会战”主战场,到处都是水利人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工程建设带来的民生画卷。

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上历史欠账,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省份。

贵州省长陈敏尔指出:“像解决交通问题一样解决好水利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制约贵州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2013年10月,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力争用8年左右时间,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小康进程提供安全的水利支撑。

精心绘制水利战略蓝图

贵州是一个降雨量丰沛的省份,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特性,再加上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有水留不住,水来是灾,水退是旱,人民群众饱受水困之苦。

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的欠账,让工程性缺水成为贵州的“水标签”。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制约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如何破解贵州工程性缺水短板,全面夯实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水利基础,成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发展议题。

2013年7月7日、8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和省长陈敏尔分别对加快贵州水利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把破解贵州水利瓶颈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全省开展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建设“三大会战”,下决心攻克贵州缺水短板,从根本上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

“三大会战”战略构想提出后,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立即委托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贵州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三大会战”实施方案》)。

贵州开启了一个激情燃烧的水利建设新时代。

“三大会战”将建设骨干水源工程539座,引提灌工程160处,地下水(机井)开发利用工程1万个。

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总投资1431亿元,计划用8年左右时间,建设骨干水源工程539座,引提灌工程160处,地下水(机井)开发利用工程10000个。图为黔中水利枢纽折鸡坡渡槽156米大跨。(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骨干水源工程充分利用当地雨量丰沛的有利因素,通过兴建不同规模的水库把丰富的降雨储存起来,用于解决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和集中式的城乡居民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

引提灌工程充分利用贵州河网密布、径流量大的优势,直接从江河湖库提水、引水,主要解决一些建库条件差,海拔位置较高区域的生产生活用水。

地下水(机井)开发利用工程充分利用贵州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的特点,解决大中型水源工程覆盖不到、居住分散的广大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的快速增长,连续干旱的严重事实,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老百姓的渴盼,贵州必须打赢打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省水利厅厅长黄家培说。

用活政策化解资金短缺

根据“三大会战”进度安排,到2020年,贵州水利工程的年供水能力将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基本满足工业及城镇化发展的用水需求,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一般干旱年份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不受影响,遇特大干旱年份也能够从容应对。

为基本建立起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利保障体系,贵州规划总投资1431亿元。

贵州属欠发达省份。面对庞大的投资任务,资金保障不足成了“三大会战”最大的“拦路虎”。

“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水利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面对资金困难,贵州大胆探索,创新模式,用金融杠杆撬动水利投融资体制的发展,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平台,着力在提高水利建设投融资能力上下功夫。

信贷融资成为新增水利投入的主渠道,省水利厅分别与省农行、省建行等商业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银行授信达800亿元,与省农发行达成70亿元过桥贷款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协议;全省51家水利投融资公司累计签订贷款合同271.21亿元,已按照进度提款93.28亿元。

作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的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把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全省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康明介绍,省水投按照“政府主导,平台运作,银行支持”的融资模式,综合运用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与国开行、农发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开展“银企合作”,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贷款。

近年来,省水投公司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增强融资能力,积极吸纳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截至今年4月底,共落实骨干水源工程省级融资164.38亿元,落实经营性项目融资35亿元,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激活了社会资本活力。

同时,《贵州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刚》、《贵州省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让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项目建设管理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破除体制机制“桎梏”

水行政审批职能冗繁复杂,工作效率低下;水利投融资体制不顺,水利投入不力;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多部门管水问题突出……

决战水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的“桎梏”。

为确保“三大会战”取得成效,贵州向水利体制顽疾“开刀”,向机制改革要效益。

2014年,省水利厅启动了水行政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等8个方面19个专题的改革行动,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探索,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个得到破解。

2014年以来,省水利厅实行了“月检查、季调度、半年通报、全年考核”的督促机制和“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方法以及“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建管机制,坚持以需求牵引,以问题为倒逼,带动各级水利部门抓改革、抓作风、促发展。

“现在的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多了,一些小的项目根本不用反复往省里跑;上级检查多要求严,年底还要考核排名,逼得我们不得不转换思路、改进作风、真抓实干、赶超进度,要不然会被省厅领导约谈挨板子。”正安县水务局局长万涛在接受采访时说。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创新工作方法,激发了水利建设者的工作热情,齐心协力向着工程性缺水困局发起挑战,推动了贵州水利的大发展、大提速。

一年多来,“三大会战”累计完成投资超210亿元,539座大中小型水库、160处引提灌工程、10000个地下水(机井)工程全部启动前期工作。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得批复,作为贵州最大的水利项目,从提交工程规划报告到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再到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全国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罕见的推进速度。

兴义市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通过审查并报国家发改委,紫云县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审查,正在按专家意见修改报告;观音、凤山两座大型水库已启动前期工作。中型水库方面,已开工57座,61座完成初步设计,87座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56.15亿元。小型水库方面,56座开工建设……

走进贵州,走进“三大会战”主战场,到处都是水利人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工程建设带来的民生画卷。(责任编辑/朱 江)

猜你喜欢

大会战机井水利厅
省水利厅召开2021年度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推进视频会
护秋
梧太公路建设大会战
访人民公社学党代会精神在交通大会战中践行“两学一做”
广东省水利厅原巡视员彭泽英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山西忻州忻府区机井普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