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坝特色农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2015-06-13文丨艾勇勤

当代贵州 2015年24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山药生姜

文丨艾勇勤

平坝特色农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文丨艾勇勤

芒种刚过,西南地区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安顺市平坝区不断加大基础投入、开辟特色农业发展增收渠道、探索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安顺市平坝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围绕“两带三区九产业”做文章,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激活“沉睡资本”,引导全区广大农民从土里“刨出”致富希望,走出了一条富民增收、率先小康的发展之路。

夯基础 增强发展后劲

“以前路不通,不敢多种,怕卖不出去。现在不但公路通到了家门口,田间地头也布满了机耕道,交通方便了,信息渠道多了,种什么都不愁卖不出去。”日前,笔者到平坝区齐伯镇桃花湖村采访,种姜大户罗德荣说。今年57岁的罗德荣从21岁跟随父辈种植生姜,至今已有30多年的种植经验。以前因为交通不畅,罗德荣卖姜要用背篓背到斯拉河对面的织金县猫营镇,由于山高路陡,每次只能背30多斤,销量不大,全家一年只能种姜1亩左右。去年进村公路修通后,全村家家户户扩大了种植规模,罗德荣一口气种了6亩生姜。生姜收成后,罗德荣没有拿到市场售卖,而是用来作为姜种,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生姜种植产业。今年一开春,罗德荣就向村里的其他村民流转了30多亩土地,眼下,种下去的生姜已经全部出苗。

地处大山深处的一类贫困乡镇齐伯镇,过去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无三分银、地无三里平”是该镇的真实写照。如何破解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大“瓶颈”?该镇决定首先加大投入,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两年时间里,全镇80.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通村路、通组路修建里程达118公里,实现了百分之百全覆盖,串户路硬化率达70%。同时,该镇自掏“腰包”,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即每公里补助1万元,鼓励群众投工投劳修机耕道90余公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后,激发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热情,生姜种植户逐年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余亩,覆盖了该镇光明、齐伯、水江、桃花湖、下坝等8个行政村。

“我们将以桃花湖村野毛长冲坝子为核心,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打造生姜生态高效循环示范产业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富民增收。”齐伯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赵帮鹏说。

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平坝区把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4亿多元用于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涉及农村道路、机耕道、水利设施修建等。

走特色 开辟增收渠道

仲夏时节,平坝大地到处绿意盎然,贵州盛禾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板刘锋在乐平镇大屯村山药种植基地上忙开了,由于今年雨水充沛,3月份种下的500亩山药已经长出尺把高的藤蔓。为防止倒伏,他要抓紧时间,指导工人插杆扶蔓。

刘锋是江苏省徐州市人,8年前,他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来到平坝发展山药种植产业。几年过去,在他的带动下,平坝山药种植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去年他经手卖出的山药就有1000多吨。“现在平坝种山药的农户已经达到2000余户,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年产值达6000万元左右,种植规模还在扩大。”刘锋说,为了适应发展,延伸产业链,今年,在平坝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将着手在羊昌乡建一个蔬菜冷库和深加工基地。

说起种植山药的好处,马场镇小伙子郑光毕心里乐开了花,去年他种了40多亩山药,净赚20多万元。“要想在土地山‘刨出’致富希望,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干。”郑光毕说。今年,尝到甜头的他在乐平镇大屯村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山药。

近年来,平坝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努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去年粮经比实现37︰63。申报认定蔬菜、茶叶、水果等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面积8万亩,新增认证水稻、蔬菜、茶叶等14个品种,新注册“昌香”、“昊禹”、“四邻香”等一批大米商标,开拓了广州、深圳、香港等一批省外市场。引进、培育农业企业2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2家,启动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引导农户流转土地4.25万亩。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7.37亿元,引资签约农业项目8个,入驻企业32家,实现产值7.32亿元,全区初步形成了“两带三区九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我们通过引资拉动,项目推动,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地生态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腰壮起来,农民的钱袋鼓起来。”平坝区农业局局长毛敬芳说。

平坝区羊昌河万亩大坝风光(马其京/摄)

探新路 观念一变天地宽

春播夏插时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正是一派繁忙景象,但65岁的村民曹清武没有像往年一样忙着翻犁田块,着手播种,而是到村里的合作社务工,负责丈量田块面积,因为他家的7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种植。

去年,塘约村率先在平坝区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成立村土地流转中心,对每家每户的土地进行勘界测量,确权认证,村民以土地作为股权“打包”给合作社发展,参与利润分红,实现了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此举唤醒了全村“沉睡资本”,激发了农业产业发展潜能。

目前全村963户村民中已有800余户以土地入股或者流转方式参与了合作社发展,2000多亩纳入发展规划。现全村种植红脆李520亩、核桃500亩、软籽石榴200亩、蔬菜150亩,目前正在规划150亩浅水莲藕种植事宜。

说起土地入股和流转,村民邱继敏算了一笔细账,他将4.5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得到流转费3150元,0.7亩土地入股种植核桃和红脆李,种一株果树苗合作社给他3元钱补助,种下后管护由合作社负责。现在他在合作社务工每天100元。“以前种植水稻玉米,我们老两口一年忙到头,除干打尽只得三四千元。土地流转后,光流转费就有3000多元。我到合作社务工按照每月工作10天每天100元计算,一年下来务工费就有1.2万元。这种好事去哪里找!”邱继敏乐呵呵地说。

村支书左文学告诉笔者,土地入股带来几大好处,一是实现农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二是可以把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三是增加了就业机会;四是可以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盘活土地资源,释放生产潜能。平坝区按照“ 试点先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的思路,启动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目前已在乐平镇斯拉河村、塘约村进行试点示范。在羊昌、白云、夏云等乡镇成立了乡级土地流转中心,流转土地4.25万亩。“土地确权后,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股权,农民变股民,从一个层面解决了农民无钱发展问题,更能调动其积极性。”平坝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吴先齐说。

(作者单位:安顺市平坝区新闻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张杨)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山药生姜
可以饱食的人参 晋臻长山药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山药买粗的还是细的
山药的养生吃法
山药记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文武小生姜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