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研究性学习的“4×3”管理模式
2015-06-12宋国松
宋国松
摘 要:研究性学习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情感意志和精神境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过程进行了反复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 “4×3”研究性学习教学管理模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提高认识、熟悉过程、掌握方法,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活动效率、活动质量和活动水平。
关键词:初中阶段 研究性学习 教学管理模式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二部分“课程结构”第5条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该纲要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之一,它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指向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品性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的形成和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目前,由于受教育教学理念等主观原因以及升学考试、师资力量、学生基础等客观原因的影响,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相当多的学校仅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面做表面文章,部分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的研究工作还停留在课程的实施上,个别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仅限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以十九中学为例,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知基本上都处于空白,和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呈现巨大的反差。
为了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与管理,我们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进行了反复的实践和探索,最终确定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过程,归结为:“4×3”教学管理模式(即四个阶段、三个步骤)。其中,四个阶段分别是:确定课题阶段、实践活动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步骤:培训指导、操作体验和质量认定。其中,培训指导和质量认定是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培训指导和质量认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掌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进而有效地促进活动效率、活动质量和活动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就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要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或研究课题;学生要初步学会自主制定研究活动方案,包括安排研究活动的时间、过程、方法、人员、条件等要素;学生要初步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良好的创新意识。
本阶段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通过讲故事、开设讲座等,目的在于做好选题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等进行研究课题的自主选择,并结合自身实际,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1.培训指导
培训指导主要围绕着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无所知的,直接确定研究课题、制订活动计划培训,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为此,我们的培训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新课程。主要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来源、基本理念、内容范围,讲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价值、活动流程、活动形式等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师生应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活动,而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同数学、地理学科等一样都是课程,都有规定的课时安排。
(2)课题的确定。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主课题、什么是子课题,然后介绍课题的选择形式、选择范围等。针对子课题的选择,我们确立了三个原则:一是新颖独特,课题不重复、不模仿、不常见、不俗套;二是大小得当,避免实践活动涉及面太宽、太大。三是难易适中,资料内容广泛、容易收集整理。
(3)计划的制订。包括活动目的如何确定,活动计划如何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流程以及活动形式的设计,学校要求完成的成果有哪些,以及关于活动公约在班级宣讲、师生签字等要求。
2.操作体验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应结合搜索到的相关资料,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并形成基本的研究目标和思路。
具体的操作过程是:由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主课题和小组子课题的选择,然后进行小组活动计划的制订,进行学习活动公约的填表与签字等环节。
3.质量认定
一是班主任和学生参加培训的情况,如到会人员情况、表现情况、记录情况;二是班级组织上开题课的情况,是否认真、课堂效果等;三是班级上交分组及课题统计表,是否及时、子课题的选择是否遵循了三个原则;四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简称手册)的填写,是否符合学校的各项要求。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要初步学会利用多种手段、方法和途径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获取,并进行信息的筛选、判断、分析和归纳;学生要学会相互沟通和协调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学生要初步学会研究报告的撰写,并进行相关课件、手抄报等的制作;学生要通过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在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研究课题资料的收集、信息处理和问题研讨,最后形成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
1.培训指导
教师要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确该怎样做,具体的环节和要求是什么,从而提高实践活动阶段的教学效率。
(1)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收集可利用三种形式实现:第一种就是网上查询,第二种是查阅图书,第三种是调查访问。培训要围绕着这三种形式展开,例如:这三种形式的最佳顺序是什么,应记录什么内容,如何进行访问,拍照时的适合时角度,采访时的礼貌问题等。在调查访问形式中,如被拒绝拍照或被拒绝采访时该如何处理,教师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参考方案。
(2)作品的制作。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都需要完成什么类型的作品,然后再针对各种类型的作品提出具体的要求,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3)手册的填写。主要结合资料的收集和作品的制作等讲解相应的具体填写要求,包括格式、笔迹等。
2.操作体验
学生要通过组内合作以及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等方式,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发现自我,最后将经过实践或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制作,形成具体成果。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成果报告以外,还可以是小制作、剧本等。
具体的做法:学生分小组通过三种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活动,进行资料的分析归纳,进行研究性学习手册相关内容的填写,进行各种类型作品的制作。
3.质量认定
一是班主任和学生参加培训的情况;二是手册的完成情况;三是各类型作品完成情况。关于实践活动过程的跟踪,这主要从手册中的文字材料和照片材料体现。因为文字和照片材料的内容和质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这也是我校设计比较完善的手册的功能所在。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要初步了解展示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并能够进行展示节目内容、形式的改进和创新;学生要学会如何将研究成果巧妙地融入展示节目中,以增加其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观赏性;学生要逐步形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本阶段,学生要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活动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1.培训指导
在最初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校的成果展示活动水平与其他学校相比有较大差距,本校内各班级的展示活动水平也参差不齐,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或要求。为此,我们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和总结,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标准。
(1)展示活动的原则。原则为三个方面,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多元。其中内容丰富是指,展示的内容不仅仅是获得的知识,还应包括活动的过程、获得的技能等;形式多样是指,活动可以是娱乐性的,可以是报告形式的,也可以是竞赛形式的;手段多元是指,使用媒体、资料、实物等方法。
(2)展示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以往展示活动的优秀节目实例来说明,如何在遵循以上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展示活动设计和班级展示活动设计,进而实现展示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观赏性。
(3)展示活动的样本。我们开始采取的是用个别班级上展示活动、引路课的方法为各个班级提供样板,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病,就是不能把最优秀的项目展现在大家面前。为此,我们采取将上一学年度各个班级的优秀节目挑选出来进行汇总的方法,为各个班级的展示活动提供设计上的参考和借鉴。
2.操作体验
学生要通过组内合作,把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精心设计成为具有欣赏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节目,并在班级进行展示汇报。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活动成果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的方式展示。
在我校,具体的操作体验过程是,学生首先进行小组的展示活动设计,然后对班级各小组的设计进行整合,完成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设计,最后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示。优秀节目可参加学校研究性学习汇总展示活动。
3.质量认定
质量认定包括班主任和学生参加培训的情况、手册相关内容的完成情况、班级展示活动设计、班级研究学习展示活动情况和学校汇总展示活动情况。其中,我们对班级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的认定,采取逐个录像的办法进行跟踪和评定。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要学会进行自我反思,查找自己在活动中的缺点和不足;学生要初步学会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和角度对同伴进行有益的评价;学生要形成克服缺点、不断进取的良好态度。
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是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对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1.培训指导
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它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评定性认识,它在人自身及各种事与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形式及原则,应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
(1)认识评价。介绍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的理念、原则以及具体的内容。目的就是要强调评价的教育性以及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2)实施评价。主要采取三种评价方式:一是学生的自评,二是组内成员的互评,三是教师对学生的师评。其要求主要是强调公开、公平、公正,以提高评价的可信度。最后介绍手册相关内容的填写等。
(3)评优活动。内容有优秀作品评选、先进个人评选(包括数量),方式为班级评选上报、学校综合评定等。
2.操作体验
学生对自己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按照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顺序进行,最后班级内进行评优活动。
3.质量认定
质量认定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班主任和学生参加培训的情况、手册相关内容的完成情况、学校对班级上报优秀作品和先进个人进行综合评定,最后对班级的研究学习活动情况进行量化统计,评定出学校年度研究性学习活动优胜班级。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动手、创新、交往等各种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在2014年中,我校学生在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展评活动、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全国电子制作锦标赛等全国竞赛活动中获奖48项,在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以及上海发明创新大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21项。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跨越;促进了对课程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掌握了新课程的理论;实现了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历届大连市甘井子区综合实践活动年会上,我校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专业教师,我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促进了活动本身的良性发展:在探索中学习问题,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纠正和完善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娜,洪克强.解读研究性学习的本质[J].教育探索,2005(5).
[2]陈大超.研究性学习——设计、操作、评价[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叶平,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胡兴宏.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中的操作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1(5).
[6]廖大海.研究性学习的学校管理[J].上海教育科研,2001(5).
[7]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吴志宏,杨颖秀,程凤春.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