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的未来,你不必忧虑

2015-06-12曹宗清

江西教育B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业学困生生活

曹宗清

未经过筛选的班级里面,或多或少会有那么几个学困生,有的成绩差得只考几十分甚至是几分,得零分的情况也时而出现。如此糟糕的成绩,让家长、老师以及同学都对他们没有了信心,有的老师和同学甚至有意隔离和疏远这些学困生。当然,爱护学生和为学生长远考虑的老师仍然居大多数。

不时会听到尽心尽责的老师叹息道:“哎!这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哟?”为孩子的未来忧思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教师,为学生的学业保驾护航,着眼于学生的当下,观望学生的未来,时刻牢记“为孩子的未来奠基”的教育使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教育者的良知。然而,这样的忧虑是否真有必要?

尽管目前以学业为主的单一狭隘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几乎被所有老师诟病,但仍误导了老师和学生的价值认同方向,认为“一好百好,一差百差”。这里的“一”指的是学业,只要学习好,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证有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进而体面的工作在前面等着他;而学习差了,就意味在目前这个主要以学历为敲门砖的竞争社会中,缺乏了最基本的垫脚石,如想再进一步就难上加难。

这是一个从学校到社会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就目前大环境而言,学优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的确普遍比学困生要“成功”。然而,随着体制的转型,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困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再差,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具有一席之地,世俗所谓的“成功”也会越来越青睐他们,这也是公平政策导向下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那些仅是学习差而其他方面有发展前景的学生,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优生和学困生今后的生活状态就是均衡而完全没有差距,也并不意味着学困生的未来是绝对乐观的。毕竟学困生有其学习差的综合因素,包括遗传智力、家庭教育、个人习惯、社会环境以及学校质量等等都是促成学困生的因子,而这些因子不仅会影响其学业的发展,对于他们的交际能力、应用水平、艺体发展和品德素质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换句话说,“一差百差”的现象也是对客观事实的表述,而非单纯意识领域的偏向。

对于这类各方面发展都显得相对落后的学困生,我们是否就持悲观态度呢?

俗话说,懒人自有懒人福,也有“叫花子自有叫花子的生活”一说。实际上,就是从社会属性角度来看,社会丛林中自然有其栖息和发展的空间,并且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即使再穷,也还不至于饿死,这是一种极端的假设。

实际上,我们忽略了教育的生活性和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进而又把教育的本质具体化——教育即生活。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且学校教育主要承担的是以可量化的教学为主,同时也包括赫尔巴特所提倡的管理和道德教育。纵然学校有意注重学生生活的教育,然而,学校毕竟不是真正的社会,学校教育的过程也不是实现学生人生发展过程的模拟,学生在社会环境下自我的主动和被动教育,必然需要学生自我体验和接受,很多时候是被接受。

一位十六七岁的学困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在与社会的融合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社会的教育,肚子饿了得找吃的,兜里没钱了得挣钱,这是生存给他的第一课,他必须接受。如此赤裸裸的教育,最为现实也最为直接,并且每一个人都必须及格,毕竟社会教育除了温柔的抚摸,还有刺痛的打击。学生时代学习的达尔文学说在此时得到了印证,以前不能吃的苦,现在不得不挺过去;以前受不了的委屈,现在不得不咽下。

社会教育让曾经的学困生很快体会到生活的教导,被迫努力适应和主动全力改造,让这个曾经的学困生快速成长和成熟。无论一个学生的成绩有多糟糕,他的未来他做主,他生活的道路必须要他自己去走,无论他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世俗的成功还是所谓的失败,他都得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过去。

因此,无论是仅学业差而其他方面还不错的偏差生,还是“全面都不开花”的学困生,同样会有自己心中的幸福生活,毕竟学业不等同于生活,更不等同于未来。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教书育人,并且努力提升自我,如果能够助学生的未来一臂之力,那就更好了;至于学困生的未来,大可不必忧虑,他会走好自己的路的。(作者单位:重庆市朝阳中学)■

□责任编辑 刘伟林

E-mail:1780724227@qq.com

猜你喜欢

学业学困生生活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