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经典文化 奠“四宝”根基 育现代职业人

2015-06-12陈沫马辉王维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校行为习惯中华

陈沫 马辉 王维

一、案例简介

吉林工贸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现代职业人为目标,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原则,探索“工贸好声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通过“四四工程”(四校、四周、四月、四节)德育活动载体,将“四同音”内容融入德育实践中。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我校“诵-浸-践-寓”的“文房四宝”育人模式。

现在,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构建了“经典教育常态化”“素质教育外显化”“教材应用校本化”的德育体系,同时也促进了职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他们能够快乐學习、健康成长、广泛就业,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职业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背景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初中应试教育的失意者,“一多三差”(“一多三差”即单亲家庭多,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思想素质差)现象在中职校园里随处可见,他们对社会新鲜的事物、现代时尚的东西接受较快,而对传统德文化却不屑一顾,这一现状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职校学生的心田,对其实施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为此,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坚持传统文化“三进”原则,向学生传播普及传统文化,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常态化内容。

三、主要目标

(一)预期目标

1.通过提炼中华经典文化中能够促进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内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自主提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的目标。

2.弘扬和培养新时期职校学生的民族精神,促进职业教育中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营造新时期职校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广泛就业的环境和氛围,造就一代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职业人。

(二)创新点

1.致力“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坚持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原则,探索“工贸好声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将“四同音”内容融入德育实践中,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德育实践体系。

2.研究“经典常态化”“素质外显化”“教材校本化”三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实践中促进三元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整体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育人机制——“诵-浸-践-寓”的“文房四宝”式育人模式。

四、工作过程

第一宝:诵——诵经典,厚底蕴

“诵”,相当于文房四宝中之“笔”,这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先书写、读诵经典,再内化,简单易行。

树立全员学习的理念。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局限于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德育课、班团会,而应是“处处皆教育之地,人人皆教育之人”。我校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榜样和模范。从2007年开始,我校加大了对全体教工的传统文化培训力度,通过外出学习考察、举办读书报告会,经典诗文赏析,组织专题讲座,参加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了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育人理念。

将《弟子规》引入课堂。我校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学习内容,以传统文化在拓展型课程中的培育为有效载体,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整合为切入点,通过开设《礼仪与修养》《中国茶艺》《中国武术操》《中国礼仪手语操》等拓展性课程,让学生在欣赏、实践中了解中华文化发展史。2010年,我校将国学经典《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课程,引进课堂;2012年,我校根据实际编写了《学做弟子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校本教材,通过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端正了学生的思想态度,纠正了行为习惯,厚实了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二宝:浸——浸环境,营氛围

“浸”,好比文房四宝中之“墨”,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突出传统文化特色,注重学校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营造清新亮丽、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让墙壁会说话,用文图浸润心田。利用橱窗、走廊、墙壁、实训室等空间,张贴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企业文化等,让无声的墙壁变得生动起来;校园黑板报登载经典诗文,成为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的平台;各班级教室环境布置或是诗画、诗文的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学习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手抄报的学习园地,经典文化的内容,从而彰显班级文化特色;开放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交流平台(如师生论坛、师生博客等);保持校园环境卫生,健全卫生检查评比机制,为师生营造整洁、温馨的文化环境;创办《团之光》等校园刊物,展示学生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的心得与体会。

第三宝:践——践礼仪,养习惯

“践”,相当于文房四宝之“纸”,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我们的教育就是在纸上作画,培养一名懂礼仪的、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幅优秀书画作品。

我校根据《弟子规》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制定出《吉林工贸学校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手册》,对照行为手册纠正行为习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行为手册,明确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通过严格的“三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六管(宿舍管理;早操、间操、眼操、读报等环节的管理;课间、自习管理;风纪管理;日常卫生、生活消费管理、违纪学生管理),双落实(责任落实;效果落实),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猜你喜欢

职校行为习惯中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的职校我的梦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