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获一生财富
2015-06-12叶雁卜宗晖
叶雁 卜宗晖
4月23日,一个平凡的日子——世界读书日。
据调查,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8年呈下降态势,全国每年每人平均阅读只有四五本书,远低于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犹太人的64本。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读书的意义,感受时代对读书的呼唤。
{关键词——“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2015年4月23日为第20个“世界读书日”。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
【阅读·造就经典】
莎士比亚的诞生日和辞世日同为4月23日,2015年的“世界读书日”,同样是莎士比亚诞辰451周年纪念日。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歌舞片《西区故事》,从《哈姆雷特》到汤姆·斯托帕德改编的戏剧《君臣人子小命呜呼》……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能于问世后的数百年间经久不衰,归根于他爱阅读的习惯。
≥≥声音·意见客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微说·小结: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作起来就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适用文题:阅读积累/读书习惯
【阅读·造就力量】
有位青年曾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倾诉人生困惑,杨绛给他回信时写了句诚恳而不客气的话:“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由是观之,读书之于人的作用是何等重要。读书带给了我们什么?读冰心的《繁星·春水》,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月光一样的柔情和海一样宽阔的情怀;读鲁迅的《呐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强音,给人以震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动之外赋予了我们一种向上的力量……
≥≥声音·意见客
我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微说·小结:古今中外,但凡有建树者,无一不是饱学之士。曾有农民形象地指出:“三代不读书,犹如一圈猪。”可见,读书不仅能使人明智,读书本身也是明智之举。
适用文题:感受阅读/为何读书
【时闻】“鸟巢图书馆”:传递知识,蔓延温情
国内最早的“鸟巢图书馆”于2014年1月13日被设立在江苏无锡,此图书馆全天24小时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提倡“拿走一本书,带来一本书”。 目的在于让人们在书籍的交换中享受自由的阅读。设立者师素方说,她不在乎书屋里书的总数是多是少,重要的是这些书“流转”了。“鸟巢图书馆”在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考验的也是每个人的诚信。
点赞理由:环保低碳、方便易得,小小“鸟巢”传递着知识,蔓延着温情。“鸟巢图书馆”建立的意义不仅唤起了人们对读书的热爱和关注,更倡导了学习、分享与诚信的文明精神。
【趣知】“真人书”:真实更可读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真人书”,给人带来了一种前所未见的阅读方式。所谓“真人书”,便是把人当成一本书,而这个人的经历、见识与感悟,则成为书本的“内容”。读者可以通过聆听这本“书”,与之交流,获得更多见识。上海交通大学“真人图书馆”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平时看一本书,无论它是厚还是薄,都要看到最后才能提炼出精华,而‘真人书则可以将自己最有趣、最精彩的部分直接拿出来分享。”
点赞理由:不管何种阅读形式,只要打动了人,温暖了人,抵达了人的内心世界,并能进行心灵的询问、灵魂的对话,阅读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对比·经典化的阅读】
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起的一项“说说你死活读不下去的一本书”的调查显示,前十本中包含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等外国文学名著。许多人谈起电影、动漫来滔滔不绝,却连《论语》《西游记》《增广贤文》等基本典籍都没有读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著作都是英国人最爱读的书。
思考:任何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和经典作品的出现都和社会的变革、哲学思潮等密切相关。我们国家要上进,唯有推动全民经典化阅读,才能以更大的智慧凝聚中国力量,以更大的活力激活中国精神,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扬帆远行。
【调查·精神上的阅读】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平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不到上网时长的三分之一。由此而看,读书问题尤值得高度重视。客观而言,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提高国民阅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种报刊书籍日益丰富,图书馆等阅读场所日益完善,特别是遍布各地的农家书屋更是为各族人民提供了阅读的便利和支持。眼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阅读”,摒弃那份喧嚣尘世中的浮躁气和功利心,静下心来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启迪: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整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当前,我国已将“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只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书香的中国便指日可待。
【标向·习近平的读书“三让”】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人民网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上述读书“三让”的好处。
启迪:面对各种物欲横流的迷离引诱,置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三让”之说,把读书当作一生最大的爱好,多一点书卷气息,少一点物质享受,领略“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幸福境界。
“世界读书日”:被遗忘的作者权益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换言之,我们不仅要多阅读,还要保护版权。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的出版业迅速引发了莫言图书热。市面上不同版本的莫言图书多达几十种,号称拥有莫言版权包括电子版权的出版方超过15家。然而事实上,目前市面上的实体图书以及电子阅读网站上所推出的莫言图书,只有一小部分尚在合同期内。莫言的盗版书甚至堂而皇之地摆在他老家门前兜售,对于这种情况,莫言在维权的同时只能无奈地说:“让我的乡亲们赚点钱,何乐而不为呢!”
同类·链接: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曾到北京和上海访问,钱钟书陪同。当马尔克斯看到书店随处可见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他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时,怒称:“各位都是盗版贩子啊!”
思考与对比: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如果不能持续创新,我国的文化发展也难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尽管没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拥有包括版权保护在内的比较成熟的制度保障,因而具有較强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