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课后活动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
2015-06-12贺丰林�オ�
贺丰林�オ�
[摘要]课后活动逐渐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后活动的内容涉及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及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后活动,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后活动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27
伴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中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进行创新,教学工作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不断改革,课程教学由原来的只关注教科书正文逐步扩展到对教科书课后活动部分及课后作业的重视。高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科学地进行课程活动,也成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国内的高中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等四个版本,本文主要分析了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课后活动设计,并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课后活动的设计
1.活动设计的特点。根据湘教版高中地理的课程设计基本理念,课后活动是湘教版地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活动也成为湘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不同章节的活动设计存在较大差别,就总体而言,人文地理章节的活动数量远高于自然地理章节,不同章节的活动类型也有所不同。另外,课后活动的表达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简单的文字表述,也有图表呈现,此外数据统计与比较也占很大一部分内容。而活动类型则主要以读图分析与材料分析为主。
2.活动设计的原则。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课后活动的设计主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活动类型,根据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活动内容,根据地理科学方法设计活动过程。其中课程标准要求是严格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地理课标编写的,活动类型是根据相应的课标要求进行权衡并设计的;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基于地理素养的培养而进行设计的,多层次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学习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运用地理科学方法,从而向学生传授观察、试验、调查、分析、演绎等地理学研究方法。
3.活动教学原理。 课后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手段。湘教版高中地理课后活动教学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理:首先,活动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标;其次,活动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分析;再次,活动教学的过程应体现地理学思想;另外,活动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湘教版高中地理课后活动教学策略
1.基于地理素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地理素质的培养是高中地理重要的课程要求。地理素养主要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三个方面。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与分布、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教师通过教材中的课后设计,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相应的扩展,从而使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地理能力主要包括空间定位及观察能力、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力、地理现象因果关系分析能力等,课后活动中关于环境污染、河流治理等方面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能力。地理方法是指通过多种手段搜集资料,并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地理学科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课后活动借助观察、调查、分析、演绎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掌握地理方法的能力。
2.基于地理学思想的教学策略。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包括整体性思想、空间思想、区域性思想、因地制宜思想以及人地协调思想等,其中,人地协调思想是地理学思想的核心。课后活动中的多因素地理现象分析很好地体现了整体性思想;活动中对于地区差异的对比分析体现了空间思想与区域性思想的综合利用;而某些实例分析中对于城市发展中协调问题的讨论则体现了人地协调的重要思想;对于农作物种植地区的选择性分析则表现了因地制宜的地理学思想。因此,课后活动是培养地理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3.基于不同类型活动的教学策略。课后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辅助教学型活动、教材分析型活动、读图分析型活动、举例说明型活动、动手操作型活动、社会调查型活动、辩论研讨型活动、探究论文型活动等,不同活动的设计目标及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如在材料分析型活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材料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而动手操作型活动的教学则要求教师对操作内容进行细化与分工,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不断回顾课程知识,以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目的。
作为湘教版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活动内容必须涉及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及思想,另外,针对辅助教学型、动手操作型、社会调查型等活动,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后活动的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地理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