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2015-06-12刘弟
刘弟
[摘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丰富信息容量,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文教学多媒体情境图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40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所谓“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要使学生对所学习的材料感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不断进步。目前,中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较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能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创设情境的手段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初中一年级的一次写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完整地记叙一件事。课前,我先让学生录下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一些声响,如雨声、笑声、鸟鸣声、上课铃声……写作时,用录音机把这些声音放两遍,要求学生听完后,选择其中的八种声音,完成一篇记叙文。由于声音形象逼真,有的还是学生自己特别设置的,他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激起了强烈的写作兴趣。不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分别以《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师,我错了》《我的同桌》等为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文。
二、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开拓学生思路
布置了作文题后,不少学生托腮皱眉,旋转手中笔头,难于下笔。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把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不少教师在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上颇费苦心。运用多媒体技术则为学生开拓写作思路提供了优势。
我曾经布置了一篇议论文,题目是“路”。学生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可写。我先在胶片纸上画了一幅画:一个人驾着马车在路上。通过投影仪把图片投射到屏幕上,问:这幅画里“路”的特征是什么?这个特征说明了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接着展示第二幅画:一个人弯腰向一位长者请教。上面写着“问路”两字。问:走路不辨方向怎么办?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怎么办?两者后果如何?危害哪个严重?通过两幅画,学生思维活跃,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我又趁热打铁,展示了另一幅画:中间是一个圆圈,里面写着两个字“罗马”,旁边有几条直线指向这个圆圈,旁边写着一行字“条条道路通罗马”。要求学生展开联想,举一反三。学生通过分析几幅画,由不会写到有话可说,有话要写,思维活跃。
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写作知识是抽象的,虽然教师在介绍这些知识时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如材料像造房子用的砖,线索如一串珍珠上的线,观点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等,但学生往往听时理解,实际写作时又忘记了。运用电教手段可把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加深印象,易于理解、接受、掌握。
写景散文要做到情景交融,不少学生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之类的话,但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中,往往在开头和结尾处加上“啊,我多么……”之类的直接抒情的句子,显得矫揉造作。我曾选了一幅描绘江南雨景的钢笔画,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它放大,展示给学生,要求根据图画内容写一篇以“雨”为主题的写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这幅画的近景:小街、隔河的几处房屋、石拱桥和打着伞的行人;中景:桥后的几幢房子;远景:天空和乌云。我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这幅画的主题及背景后,指出如果用语言文字把这幅画中的景物原封不动地再现出来还不够,还要有真情实感。那么,就这幅画应该表现自己什么样的情感?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接着,我利用录音机播放了二胡演奏的《奔驰在千里草原》音乐,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学生边欣赏图画,边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说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有的说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也有的说要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并要求当堂作文,效果很好。
四、增加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每一学期,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课内外大作文,每次作文都要在课上讲评,而高中语文知识容量大,时间紧,不可能让学生在课上占更多的时间用在写作上。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法灵活多变,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不同区域、时间的事物或现象重现出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感知,缩短教学时间,达到易懂易学易用的效果。
在摆事实后讲清道理,是议论文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在教学中我用了一课时,采用了以下“四部曲”:一是看录像。我采用俞旭初老师主讲的《作文系列讲座》录像中的“议论文的论证”片断,边播放,边把教学重点归纳整理,通过投影片展示出来。二是做练习。看完录像后,要求学生当堂练习。把“分论点”和“述例”部分通过投影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写作方法,补写“析例”和“归纳”部分。三是讨论。出示四个学生的投影片,然后集体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四是教师小结。根据四个学生的练习,强调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出示用因果析例法来讲道理的投影片。课后进一步检查学生的练习,发现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