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拉背后的故事

2015-06-11曲韵

孩子 2015年6期
关键词:萱萱拖拉冲洗

曲韵

这五种故事当中,必有一种说中你。

磨蹭、拖拉、不准时,现在被统一称为“拖延”,甚至被命名为“拖延症”。孩子一拖拉,家长就着急,不停唠叨、督促,甚至责骂,认为孩子不对。

其实,每个拖拉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实在太不公平。

女儿游完泳淋浴时,妈妈不停地催她“快点洗”,数落她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

事实上,女孩是按照正常速度冲洗的;跟她一同进淋浴室的人,也并没有谁已经冲洗完毕。只不过因为妈妈没有游泳,穿着长衣长裤,在密闭的淋浴室里感觉很热,着急出去,在心急如焚的情况下,就觉得女儿冲洗的时间格外长。

一位爸爸喊儿子去跑步,儿子于是去门口穿鞋。他一下一下认真地系鞋带。按照6岁孩子的能力,他算系得相当不错,而且速度也不慢。但爸爸却在门口等得不耐烦,怪儿子拖拉。

爸爸希望的是:当他叫儿子时,儿子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并喊“到”;当他发出“穿鞋出发”的指令时,儿子应小跑到门前“刷刷”踢掉拖鞋,蹬上跑鞋,迅速利落地系鞋带。这哪里是5岁的反应?简直就是士兵的紧急集合。爸爸拿成人的动作做参照,孩子怎么能达到要求?

因为上幼儿园迟到的问题,阿佳和妈妈不知道爆发过多少次战争。妈妈总是责怪阿佳做事慢,没有时间观念。事实上,阿佳的慢正是从妈妈那儿学来的——跟朋友约会时,阿佳妈妈很少准时到;明明说好10点钟去公园,最后出发的时间总会变成12点。

也许,阿佳妈妈认为这类活动不重要,不准时也无所谓。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她又怎么能辨别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也许在她心里,上幼儿园一点儿也不重要。她从妈妈那儿唯一学到的就是:拖拉,不准时。

幼儿园布置了一个创意展,要求每位小朋友独立完成一个创意作品,家长不能帮忙。贝贝妈为了出新,建议贝贝用纸箱搭建一个机器人。但贝贝是个女孩子,对机器人之类的东西不那么精通,所以进展很慢,直到最后一个晚上才勉强完成。对此,妈妈极为不满,觉得她是因为贪玩而导致拖延。

父母不了解孩子,或者对孩子期望过高,就难免会用5岁的标准要求3岁的孩子,用10岁的标准衡量6岁的孩子。其实有时孩子表现出拖拉的行为,是因为任务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产生了畏难心理。

妈妈叫萱萱帮忙丢垃圾,已经叫了三次。每次萱萱都说“来了”,可说完后,继续捣腾桌子上的玩具,半天也没有要动身的意思。妈妈急了,一把把玩具抢过来,扔得大老远。萱萱这才慢腾腾地站起来去丢垃圾。

为什么父母的要求合理,孩子也有能力,但却不愿意、不想做?这涉及动机问题。有的孩子会明确问“为什么要我做?”有些孩子嘴上不问,但心里同样不满。他们不喜欢,所以用拖拉来抗拒。拖拉现象,其实是孩子在用行动抗议。

发现这种现象时,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有问题,适时做出调整,想办法把“应该”“必须”的事情变得有趣,让孩子愿意做,乐意做。

有一个7岁女孩,因为挑食,比较瘦弱,肠胃消化也不好,妈妈决定给她看中医。疗程中要针灸。性格内向的她,出门前种种磨蹭,若遇上妈妈因事取消一次,则高兴得直蹦。但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还是坚持把10次针灸都扎完了。哪知道,最后因为针灸的原因,小女孩竟然晕针了。

拖延行为中显示的情绪不清晰、不激烈,所以常常为家长所忽略。

当家长讲完道理,孩子懒洋洋地拉长声说“好吧”时,家长不要以为真的好了,一定要追问孩子:“你听起来并不乐意,能说说原因吗?”如果家长不问,装没听见,后面的结果,十有八九是孩子不好好做。

当孩子反复用请求、用讲条件、用嘟囔等形式表达不愿意时,家长就更要重视。

只有识别并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家长才能够与之进行更好的沟通,真正解决拖延问题。

猜你喜欢

萱萱拖拉冲洗
鼻腔需要冲洗吗?
拒绝拖拉
我家的多肉
Notic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Sleep Medicine & Reel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of Directors of Sleep Medicine Specialty Committee,WFCMS
你是“拖拉王”吗
怎样才能不拖拉
你的脸像水蜜桃
自我管理让拖拉变高效
不同冲洗剂对桩道玷污层清除能力的体外研究
邦鼻净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