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之于英语词汇教学

2015-06-11尹蕊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认知隐喻跨文化

【摘要】隐喻是人类共有的,而隐喻化过程是相对的。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存在一种本质上的不对等关系。本文以认知为视角,着重从词汇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中存在的不对等现象进行归纳,在阐述隐喻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隐喻关系的对比,根据隐喻概念构建词汇模块,使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过程更加容易。

【关键词】隐喻 跨文化 认知 词汇习得

【Abstract】Metaphor is central to meaning,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two basically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there exists between them a latent confront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behaviours.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level of words,compare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difference of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To construct the lexical models,bases on the metaphor generalization,which would make the words acquisition easier.

【Keywords】metaphor; culture difference; cognitive; lexicon acquisition

一、引言

隐喻是人类共有的。在语言的历时系统中,隐喻显得极其重要,在词汇生成和语言应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贯穿于概念—词汇化过程。在词义变化中,隐喻起主要的建构作用。就词汇习得而言,其基本规律是:隐喻的生动性有助于激活认知图式。我们可以把一个词条或词项隐喻化为一个交际过程,语言传授者和学习者分别是交际的双方。只要有足够的语境,传授者就能激活学习者的认知图式,建立学习者大脑与词之间的联系以及词与词本身的联系。语言教学不仅仅要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更重视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全面提高。其释义真正重视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触发效果,而不是过分强调释义的圆通性及其充分必要性。

自1980年,Lakoff &Johnson 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以来,隐喻的认知研究才真正具有综合性,概括性和实证性。这对我们认识语言的意义表达机制、交际效果及语言教学都是很有意义的。在语言学领域,概念隐喻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隐喻学研究学者,国外代表学者有:Lakoff & Johnson,Gibbs,Turner,Crady,Steen等,国内有:林书武,胡壮麟,王寅,束定芳和文旭等。

二、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1.隐喻中文化内涵和语义外延的一致性。Lakoff & Johnson通过研究日常语言得出结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认知的普遍方式,即事物的投射映现过程是人类共有的。他们还有一个重要发现:隐喻是概念性的,即隐喻不是任意的、单一性的,而是又有理据的、具有系统性的。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在思维组织、新词语的创造以及新表达式使用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隐喻的系统性正预示着其强大的生成能力。喻体在其原始意义的范畴(original domain)内所具有的喻义特征都可以转移到属于另一语义范畴的某个词项上。通过语义特征的转移,使业已接受的隐喻不断生成新隐喻。隐喻一旦被接受,人们就可以心照不宣地运用同一种思维模式进行交际。这种默契而稳定的运用思维的模式正是生成和理解隐喻的前提。

隐喻是认知主体通过想象和联想(心理意象),发现或创造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产生的,而想象和联想的认知主体是具体文化语境之下的社会语言人。因此,隐喻认知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因为,“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每个言语社团都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习语和价值标准。这些必然反映于该言语社团的共同语中。”所以,“一种文化中的最基本概念的隐喻结构是和这种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由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具有共同性,不同语言中的许多语汇都能在特定的层面形成一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以wolf为例:

Original Meaning 中文词义

Either of two carnivorous mammals of the family Canidae 狼

One who is regarded as predatory,rapacious,and fierce 【喻】恶狼、豺狼

[slang]A man given to paying unwanted sexual attention to women 【喻】色狼

To eat greedily or voraciously 【喻】狼吞虎咽

Wolf in sheep clothing 【喻】披着羊皮的狼

表(1)

然而,两种语言植根于两种迥异的文化语域,受地域、环境、习俗、文化、宗教、经济和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在语法范畴、词义色彩和词义范围等方面必然存在着不对等现象,表现为词语的文化内涵与语义外延存在不对等关系。因此,在两种语言中,词义完全相同的词汇是很少见的。在外语教学的实践中,应该注重词的文化内涵及语义外延的差异性,以确保准确传达语言的本真意义。

2.隐喻中文化内涵和语义外延的差异。隐喻具有泛人类的普遍性。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具体的隐喻系统。由于人们所认知的对象往往是具有相似性的客观世界,在一个词的多个隐喻性意义中,往往具有与其他语言所相应的词义共性。然而在具体隐喻成何种东西时,又往往具有相对性,即在不同的语言中会隐喻成不同的事物,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特定文化的痕迹。因此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有力的认知工具,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价值体系中,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来。具体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认知有哪些相似之处?两者又有哪些差异?产生相似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在外语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来解决的问题。

以基本颜色词为例,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语义外延有差异性—词义内涵存在不对等关系。

颜色词 English Connotation Chinese Connotation

Red passion, strength, energy, love, sex, excitement, speed, heat, leadership, masculinity, power, fire- (dangerous) happiness, fire, blood, war, passion, strength, anger, revolution, radicalism, aggression, stop, popular

White reverence, purity, innocence, simplicity, security, huminity, marriage, sterility, winter, clinical, surrender, cowardice, fearfulness, unimaginative death, horror, purity, paleness, innocence, cleanliness, surrender, emptiness, vanity, fruitlessness, foolishness, reactionary, forces

Black power, sophistication, formality, elegance, wealth, mystery, evil, death, fear, anonymity, anger, sadness, remorse, mourning, unhappiness, mystery darkness, evil, death, fear, clandestine, reactionary, hide, cupidity, mafia, outlaws, greedy

Green nature, spring, fertility, youth, environment, wealth, money, good luck, vigor, generosity, grass, inexperience, envy, misfortune, jealousy nature, spring, fertility, youth, serenity, immaturity, inexperience, envy, misfortune, jealousy, illness, greed, vigor, bruise, cuckolded

Yellow optimism, idealism, wealth(gold), summer, cowardice, hazards, dishonesty, avarice imperialism, magnificence, grandeur, obscenity, wealth(gold), fail

中英基本颜色词词义内涵对照表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颜色词不是单一的表达色彩,更多的是用来表达特定的感情。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有相一致,相重叠的方面。一说到黑色(black),我们自然会想起黑夜,而黑夜使我们感到神秘、恐惧。在汉语中,我们有“黑心肠、颠倒黑白、黑白分明”等,还有来自英语的“黑钱、黑匣子、黑名单”等;英语中有black money,a black box,a black heart,a black list,black and White,a black-letter day,a black future,a black market等。说到白色,汉语中,我们有“翻白眼、清白无辜”等,还有来自英语的“白热化、白皮书、白色恐怖”等;英语中有white heat,white paper,white terror,white innocence,turn up the white of ones eyes等。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用红色的范畴来隐喻认知其他事物的表达方式。西方国家人们把圣诞节和其他节假日称为“red-letter days”,表示“喜庆的、欢乐的、可纪念”的意思。英汉中的红色(red)都可以表示“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的意思。如a fine old gentleman,with a face as red as a rose可译为“一位红光满面老绅士”。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绿色来象征安全和平,用绿灯表示安全通过的信号。绿色是生命色,含有“青春”“活力”的隐喻意。例如:green light绿灯,green revolution绿色革命,green peace灯绿色和平。

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也有相反相对的部分,再加上英汉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在利用基本颜色范畴去隐喻化认知其他事物时,就会呈现出许多不同的个性和差异来。语言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英语文化中特有而汉语中没有对应表达的情况,例如:

(1)black mail—敲诈、勒索; black lie—不可饶恕的谎言;black sheep—败类,害群之马;black memory—对死者悲痛的记忆 black mass—指安魂弥撤; black eye—丢脸的事。

(2)a white lie—无恶意的谎言;white elephant—大而无用的东西;a white day—走运的一天;a white war—经济战。

(3)red alert—(空袭)紧急警报;red activities—左派活动;see red—火冒三丈; to be caught red-handed—被当场抓获。

(4)yellow dog—孬种;you are yellow—你是胆小鬼。

(5) blue Monday—蓝色星期一(令人忧郁或沮丧的星期一,对英语国家的家庭妇女来说是大清洗的日子,对上班人员意味着一周艰苦劳动的开始。)

blue law—直译为“蓝色的法律”,但实指严格的法律,尤指星期天禁止跳舞宴会等,源自于美国历史上殖民地时期清教徒社团颁行的法律

另外,还有一些英汉中都有的而隐喻对象不同的表达。例如:汉语中的“红人”在英语中表达为“a white-headed boy”;“红白喜事”可以直接理解为“weddings and funerals”。英语中的green可以表示“嫉妒、眼红”之意,如green with envy,green with jealous,the green-eyed monster等。因此,汉语中的“眼红”亦表示“嫉妒”之意,要译成“green-eyed”英语中绿色还常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含义,如green hand (新手),green horn (没有经验的人或外行)。

三、结语

隐喻是表征语言的手段。在语言的历时系统中隐喻显得尤为重要,它贯穿于概念词汇化过程,在词汇生成和语言应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隐喻在词汇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人类语言系统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挖掘隐喻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语义外延的不对等关系,正确传达词语表层之下的文化内涵,准确的传达词汇的本真意使学习者共享意义,从而更好的利于词汇习得,使词汇学习更容易,更有趣。

参考文献:

[1]Jan, Svanlund.Metaphor and conven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7.

[2]马伟林.框架理论与意义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223(102):18-21.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5]王文斌.论隐喻构建中的主体作用[J].外语研究.2007, 105(5):17-21.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7]文旭, 叶闯.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 21(1):145-154.

[8]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尹蕊,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翻译学。

猜你喜欢

认知隐喻跨文化
《活的隐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