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多喝水不能一概而论
2015-06-11彭永强
家庭医学 2015年3期
彭永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有病服药的时候,多喝水是一条捷径。因为多喝水不但能预防药物损伤身体,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譬如说治疗感冒、发烧、结石类疾病的药物,多喝水的确有着很好的效果。然而,吃药的时候多喝水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喝水过多不仅无益,反而会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使药物失去治疗作用。
一些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服药之时就不适宜多喝水。例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这些药物多被制成混悬剂,进入胃部会形成许多不能溶解的细微颗粒。这些颗粒普遍覆盖在受损的胃部黏膜上,以此来隔绝胃酸,防止胃黏膜受到胃酸侵蚀,这样,就会生长出新的组织来修复受损的溃疡面。如果服用此类药物时仍然按照以往惯例,喝下很多的白开水,反而会稀释药物,使覆盖在胃黏膜上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变薄,失去保护作用。不仅如此,服用这类药物后,半小时内最好也不要喝水,因为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同样会将这些药物颗粒冲掉,导致受损的胃黏膜重新暴露于有腐蚀作用的胃酸之中。
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相似,止咳类药物如止咳糖浆、甘草合剂等,服用时或者之后也不宜大量喝水。这些药物较为黏稠,服用后会附着在咽喉等部位,直接发挥消炎等治疗功效。如果喝水过多,会将咽喉部位的有效成分冲掉,导致局部药物浓度降低,不能充分发挥药物效力。
因此,服用治疗胃溃疡、咳嗽类的部分药物时,应该遵医嘱或者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喝少量水把药片送服进去即可,无需再多喝水。而有的胃药甚至需要直接嚼碎吞服,无需喝水。同时,服完这类药物之后,半小时之内也应尽量少喝水,如果想喝水,应在服药半小时之后,等药物发挥作用后再适量喝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