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也勃勃,亡也匆匆

2015-06-11王洪振

东方收藏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季札晏婴画像石

王洪振

《左传》记载,晋国执政者范宣子问鲁国大夫叔孙豹说:“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叔孙豹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这是人生在世的三件不朽盛事。

古往今来,立德立功属于伟人,但还有更多的人,都梦想着假立言而不朽。

于是乎,一代有一代的文化,一代有一代之创意和举措: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有手刻符号、商周时则雕于龟甲铸于铭鼎书于简帛。然而,陶器易于破碎,龟甲可以腐蚀,鼎铭可以销融。唯有山石永存,到汉时,则出现了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产生并蓬勃发展成为汉代葬俗中一道旷世绝世的风景,有其思想和物质方面的基础。《史记》关于文景之治的著名论述,此不赘录。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汉初统治者热衷于神仙传说,追求长生不老,永享极乐。当神仙不可见,长生不可得时,他们又迷上了“死即再生”的观念,希望生时极尽人世欢娱,死后还能继续。于是,墓室成了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另一方面,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而行孝的大端,又无过于养生,生极其欲,死更厚葬。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花钱千万为死者建造墓、阙、祠堂是孝的表现,《盐铁论·散不足》曰:“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可见在当时,生养的情况无关重要,只要死葬能竭其全力,并将费值数目刻于石上,以告生、死者,就被看成是至孝的行为。这是汉画像石得以产生的思想基础。

汉制,皇帝登基的第二年起,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将用于皇帝陵寝建设。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承文景之治,开创大汉鼎盛时期,陪葬之宝物,地宫已无法容纳。

河北省满城县的西汉武帝刘彻的庶兄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坟墓,也是非常豪华的厚葬墓之一。刘胜墓容积达2700立方米,刘胜妻窦绾墓容积达3000立方米。据计算,在岩石中开凿这样大的洞穴,就是用近代的施工方法,也得需要上百人花费一年的功夫。西汉的手工业工人和农民只用铁锤、铁杆,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所花费的工时更是难以想象和计算。这两个墓的随葬品也多达2800余件。刘胜夫妇葬衣,全用玉片做成,以金丝相连,名叫金缕玉衣。刘胜的葬衣,玉片达2498片,用去金丝1100克。竇绾的玉衣,用玉片达2160片,金丝达700克。制作一件这样的玉衣,须得一个熟练的工匠工作十年之久。

有了雄厚的物资基础,有了铁工具的使用,加之统治者倡导,推波助澜,形成空前厚葬风潮,汉画像石便成为潮头之上万世瞩目的绚丽浪花。上行下效,各地大量的画像石、画像砖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在这里,关于汉画像石的兴起并勃勃发展,我想就个案形象展开。

个案一。西汉早期梁王墓出现的汉画像石被认为是发轫之作。梁王何许人?汉景帝的亲兄弟,窦太后最钟爱的小儿子,差点儿兄终弟及当大汉皇帝,虽然由于窦太后亲侄子极力而巧妙地抵制而没有登上九五之尊,却制同天子富可敌国,汉文帝十二年(前168),改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称梁孝王。加上七国之乱时有大功,在众多诸侯王中居显赫地位。《史记·梁孝王世家》又云:“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汉书·文三王传》载,“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正由梁的繁荣富庶,国力雄强,加之铁石之便利,故梁所在的商丘才成为汉画像石的创始之地。就是在梁王墓里出现了最早的画像石。

个案二。南阳汉画像石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1973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李相公庄出土的许阿瞿墓志画像,画像分上下两层,上为墓主人许阿瞿生前观赏游戏的场面,帏幔下有一身着长襦的束发为总角的儿童端坐于榻上,右侧榜题“许阿瞿”三字。榻前置案,案上有酒食具。下为舞乐百戏,左起一人捧盘,另一人单腿跪地,双手飞二剑,跳四丸,中间女伎双髻长袖跳踏盘舞。右二人鼓瑟吹排箫伴奏。画面左为铭文,共136字。“惟汉建宁,号政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许阿瞿身。年甫五岁,去离世荣。遂就长夜,不见日星。神灵独处,下归窈冥。永与家绝,岂复望颜。谒见先祖,念子营营。三增仗火,皆往吊亲。瞿不识之,啼泣东西。久乃随逝,当时复迁。父之与母,感□□□。□壬五月,不□晚甘。羸劣瘦□,投财联翩。冀子长哉,□□□□。□□□此,□□土尘。立起掌埽,以快往人。”

从记述可知,是父母痛失刚刚五岁的爱子之后,为了爱子在冥世不至于孤单才为之刻石,营造一个适合儿童生活的欢乐世界。

个案三。汉画像石最早见之于著录的是《后汉书·赵岐传》。赵岐其人,与张衡、刘褒、蔡邕同为东汉四大画家。为官到州郡。为人颇有骨鲠之气,横眉冷对宦竖,仕途蹭蹬,几经生死浮沉。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

这赵岐是一时名彦,自视也够高。让我们先看看他看得上眼的这四位何许人吧。

季札,春秋时期吴王寿梦之少子,颇有贤名。寿梦欲立之,坚辞不受,封于延陵(今江苏武进),因号称延陵季子。历聘上国,遍交当世贤士大夫,尝聘鲁观周乐,知列国之治乱兴衰。一次出使,顺路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和季札互相都非常倾慕对方,徐君很喜欢季札身佩宝剑,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季札看出了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也打算把剑送给徐君,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国,而剑相当于他的身份证,所以没有提出来。打算回来时候再送给徐君,但是遗憾的是当他回到徐国的时候,却发现徐君已死,于是非常伤心地去拜祭徐君,他解下自己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谏说:“徐君已死,你这样做的话这把宝剑不知道会落在谁的手里了,也不能算是送给徐君了吧?而且何必呢?毕竟当初你和徐君都没有说起过要送剑的事情啊。”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已经心许,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今天徐州云龙山有季札挂剑处,汉画像石上也有发现。

子产 (?—前522),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郑国为相数十年,他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他博洽多闻,为政宽猛并济,自郑简公时起任,历郑定公、献公、声公。时当晋楚争霸,郑夹处两大国之间,子产对内以礼法驭强宗,对外以口舌折强国,使郑得不被兵革数十年。闻子产卒,孔子为之出涕。

晏婴,即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五十余年。晏婴病逝。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使楚时曾舌战楚王。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至今收录部颁教材。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都是他脍炙人口的故事。

叔向,春秋后期晋国贤臣,公族大夫。政治家、外交家,历事晋悼公、平公和昭公,晋悼公时,傅太子彪,即后来的平公。他在晋国没有执掌国政,但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时。

赵岐认定自己足以不朽,理当受到千秋景仰,所以当之无愧当仁不让坐了首席,还拉了他自己认为已经不朽的四位先贤来陪着自己来吃子孙后代祭祀的冷猪肉!他自己创作的寿藏图,亦即自画像,当是子孙们为之修建汉画像石墓的蓝本,只是藏得太深,太隐秘,至今未被发现而已。

关于汉画像石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与甲骨青铜的贵族气派浓重巫风威猛狞厉相比,笔者想强调一下汉画像石的平民性、烟火气,民间史诗。生命只有神圣而没有高贵和卑微之分,艺术亦然。现世之眷恋,来生之建构,求仙之执著,想象之奇诡,气韵之沉雄,在汉画像石聚为一炉,奔来眼底,让你只有震撼!他们求索的目光,已经跨过前朝向着神灵膜拜的身影,看到更多的是世界是自己。他们明明知道,黄泉世界是幽冥世界,还是要在汉画像石墓里雕刻一个百叶窗,坚信会透过一缕缕金色阳光。

汉画像石作为汉代独有的一种文化形态,贯穿西汉中期到东汉末年,可谓其生也勃勃,其亡也匆匆。宛如一棵蓊蓊郁郁的巨树,这么一棵擎天巨树,盘根错节,深深植入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艺术之中。好大一棵树,怎么就訇然倒地了呢?

这个掘树的人当是曹操。

此为我一家之言。虽然我也是曹的粉丝而且铁杆。

我以为兴起者未必有首倡之功,而破坏者亦未必有罪。正是看透刘邦,看透汉朝,曹操深知这棵巨树之所以荣,之所以枯。他看到了大树深处蛀虫如蚁,蚁穴累累,已然中空。他便以非常之雷霆手段,极具创意设立發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成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目标直指王公贵族乃至豪绅豪强的祖坟!试想,如此一来,昨夜星辰昨夜风,汉画像石不立死才怪!

后来曹操数下求贤令,内中隐情与此一脉相承,与汉举孝廉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唯才是举,遑论其贤!

汉画之花,其兴也勃勃,其亡也匆匆。然终是一段史诗,遗失在历史长河岸。唐诗宋词元曲,均有三百品传世,辑汉石三百,亦有此意存焉。

读者诸君,你只需随心一瞥,信手一叩,便是一个故事,一首歌谣。

猜你喜欢

季札晏婴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季札挂剑
比肩接踵
季札挂剑
忠直不迂
——晏婴(二)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晏婴三拒齐王赏赐
季札赠剑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