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自治县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增收途径探讨
2015-06-11齐达
齐达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24-01
近年来,和布克赛尔县始终把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但影响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1 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
1.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和布克赛尔县的农业基础设施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缺水及农村电网陈旧等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离现代农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制约了和布克赛尔县农业的快速发展。
1.2 生产技能水平不高。由于资金、信息、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等因素制约,和布克赛尔县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民都不愿从事收入低、见效慢、劳动强度大的农业劳动,但是又缺乏其他实用技能。近年来,虽然农广校、农技站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生产技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3 农业经营方式落后。我县农牧民主要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较小,加之农区专业的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比较少,难以及时有效地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与农户有机对接,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壮大。
1.4 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由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农业劳动力用工价格上涨,平均种植成本增加。成本上涨幅度超过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被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所抵消,农业的收益与其他产业相比呈下降之势。
1.5 农产品质量低。自治县优质特色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不多,对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认识不足,对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无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2 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途径探讨
2.1 从调整农牧业结构中促进农牧民增收。 要坚持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成本调低、效益调佳的原则,加快调整步伐。北部乡场依托蒙哥尔肉类开发有限公司和江格王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有机畜牧业,合理调配畜群母畜结构,引导牧民提高牲畜出栏和商品率。同时北部乡场根据海拔、积温、土壤等特点,鼓励农牧民种植特色林果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牧民增收渠道。和什托洛盖镇区周围可以发展大棚蔬菜、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主要以发展专用小麦、制种玉米、加工辣椒、打瓜等。夏孜盖及查和特乡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生长,通过高压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从主攻单产上下功夫,通过提高单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2.2 推进规模化经营,在加快现代农牧业进程中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规模化经营,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是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和布克赛尔县农业发展现状,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着眼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加快土地和草场向种养能手、公司企业集中,实现由粗放增长的传统农牧业向集约发展的现代农牧业转型,从而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二是坚持以发展工业的思路经营农牧业,重点支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型向复合经营型企业转变,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有机农牧业资源优势,打特色牌、走生态路,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大力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依靠科技进步,調新品种、调大规模、调高效益。
2.3 从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保障农牧民增收。农业受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因素的影响很大。针对我县缺水的现状,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加快公共卫生、农村道路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推进白杨河引水工程进程,扩大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抓紧制定水利工程前期规划,努力扩大项目储备,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强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增强后劲。
2.4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农牧业科技推广促进农牧民增收。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建立多元化乡镇场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牧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实行市场化运作,增强经营性服务机构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力度推广有机棉、有机南瓜、科学饲养等农牧业实用技术,加快农牧民掌握科技速度,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2.5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增收。建立健全农牧区劳务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牧区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县财政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资金,落实税收、金融、人才等优惠政策,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牧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拓展增收空间、拓宽增收渠道,构建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2.6 深化农区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办法,探索使用权依法入股、转让、出租或合伙经营等方式参与收益的办法;加快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外出打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消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