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现代管理
2015-06-11李焕胜
李焕胜
【摘要】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管理;投资收益率
【Abstract】Analysis to strengthen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of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 the specific improve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corporate management's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Market economy;Business management;Investment rate of return
1. 前言
計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苦练内功就要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内部管理。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它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把一切经济活动纳入市场体系之中或与市场联系起来,并运用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杠杆作用和平等竞争,促进社会资源、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实现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企业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正确调配使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并通过微观效益的提高,保证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与企业管理在目标上具有同一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特征与计划经济有明显的不同,其特点表现在:
2.1管理的物质性含量提高。从内容上看,由于实行市场竞争机制,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求得生存和发展,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效益的高低。谈经营就得谈生产经营,讲究经济效益,管理上对效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面对市场,企业管理必须不受任何干扰,独立自主地选择最关键最现实的“物质”突破口。从形式上看,企业管理与经营越来越贴近,管理的概念有所扩展和延伸,管理者就是经营的组织者,管理活动就是经营的高级活动,单纯的管理不复存在,从方法和手段上来看,由于价格规律的作用和现代化、社会化的要求。企业管理将更多地使用经济的、法律的方法,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
2.2管理的动势程度增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这种“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是确定的,而是随机发生的。比如商品价格的波动、资金的运动、劳动者的流动等等。经营活动的“动势”,决定了对企业人、财、物管理的动势对预测的准确性、决策的时效性、信息处理的及时性要求更高,企业管理必须跟踪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并加及时指导、协调、服务。过去那种慢腾腾的工作节奏,那种静态的管理方法和落后的管理程序,那种陈旧的监督控制手段再也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更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
3. 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功利主义导致企业管理的位置降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市场意识、效益观念普遍增强。但也有人简单地用经济效益衡量企业管理的好坏,认为抓管理工作既麻烦、得罪人,又创不出产值,出不了效益,于是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把企业管理摆到次要位置。在一些企业,管理工作已被各式各样的承包制取代了,用经济指标去考核管理工作的实绩,“一俊遮百丑” 一些负责企业管理的同志也不去研究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新内容、新措施。
3.2方法上老一套导致企业管理缺乏活力。不少企业的管理方法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某些过时的做法上习惯于订订制度,补补台帐,翻翻报表,算算奖金。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做法.不可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的领导满足于听汇报,作报告,不深入实际去了解和解决具体问题,有的甚至大话、空话、假话连篇,这种不着边际的管理方法,只能引起职工的厌恶。还有一些同志把管理工作与本单位的经济工作割裂开来,死搬教条,为管理而管理。不善于把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出现了企业管理的“一潭死水”。
3.3多种利益调整导致企业管理不系统。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和多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呈多元化辐射,加之产权流动和重组,使财务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单位日益增多,不少企业实行了股份制、租赁承包、国有民营、公有私营等,但部分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更没有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存在以“包”代“管”、“转”代“管”、以“改”代“管”的现象。
4. 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议
4.1改、管并举是根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主要任务。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保证的关系。不存在没有管理的机制,也不存在没有机制的管理。事实上,企业改革的成果要靠管理来加以规范和巩固,而坚实的管理基础又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企业改革中,企业管理有四个不变:
(1)地位不变,即始终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
(2)作用不变,即对企业人财物优化配置,产生最大最优效益,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追求的效果不变,即运用管理取得效益,是永恒的主题,强调行之有效的管理,不做表面文章。
(4)要求不变,既要做到科学管理,又要注重整体优化。因此,要认清改革与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改革促进管理水平的
提高,用管理巩固改革的成果,用管理促效益的结果。
4.2夯实基础促提高。基础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石,是现代化管理的前提和条件,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础管理之上。因此,改进企业管理必须从夯实基础管理入手。抓基础管理的关键是注重细和实。所谓“细”就是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要抓标准的宣传贯彻,也要抓标准的执行考核,重在落实。
4.3资本经营是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随着这种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革,即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再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
4.3.1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提高资本的使用率的重心是解决企业资本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例如,企业资本闲置从基建环节看,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低。资本利用率低的直接表现是:机器、设备等开工不足,原材料利用率低等。资本经营就是要针对资本闲置和利用率低的原因,盘活存量资本。
4.3.2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资本配置問题是资本经营的核心问题,其目的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产出最大;二是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投入最小。
4.3.3加强资本收益管理。资本经营从一个周期看,往往始于筹资,终于收益分配;从持续经营角度看,资本收益分配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因此资本收益管理是资本经营的重要环节。资本收益管理包括三个过程:资本收益过程管理、资本收益业绩管理、资本收益分配管理。资本收益过程管理主要有价格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等;资本收益业绩管理主要有利润管理、盈利能力管理、资本收益考核评价等;资本收益分配管理包括资本收益分配标准、分配政策、分配方式等。加强资本收益管理。(1)加快技术创新的投入与改造,提高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搞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正确处理收益与风险的关系。(2)注重企业投资管理,选择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优化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同时要搞好财务预测,选择科学的财务决策程序与方法,提高投资收益率。(3)控制好企业规模管理,即处理好资本投入与企业经济规模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特别要注意搞好企业扩张和组建集团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
5. 结束语
企业管理是微观管理,具体管理,这就要求企业是实实在在的。一切空话、假话、大话,不切实际的东西都与企业管理无缘。企业管理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企业经营决策计划决定以后,更显出务实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