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与哲学课堂中渗透心理疏导的尝试

2015-06-11韦婷婷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心理疏导

韦婷婷

摘 要:心理疏导是我国明确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这种方法一直在运用。高中政治课堂上有非常丰富的心理疏导应用资源,特别是高二年级开设的生活与哲学。因此,在哲学课堂中渗透心理疏导是完全可行的。从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在哲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心理调适的尝试。

关键词:心理疏导;生活与哲学;社会阅历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其实质在于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一味的、高高在上的训诫式的工作方法,通过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诉求,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高中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了解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摆正認知,实现良好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机制,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生活与哲学教学资源,渗透心理疏导,引导高中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群体共性,将心理疏导目标融入教学目标

心理疏导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明确目标。教师只有找准学生群体的共性需求,将这种需求融入教学目标,才能让心理疏导真正发挥作用。生活与哲学面对的是高二学生群体。没有高一的新鲜也没有高三的紧迫,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节奏,不会因为成绩引起情绪的剧烈波动。但也正因如此,学校、家长给予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加之高二文理科分班,让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莫名焦虑和孤独感,分班带来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困扰着他们。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挖掘心理冲突的根源,学会管理情绪,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挖掘冲突根源,实现情绪宣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这一知识点也最为抽象,难理解。在处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在课堂做了一个互动环节——我和我的对话。用PPT投影“过去的一年,我 ,因为 ;现在,我 ,因为 ”。请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横线上相应地填入表达情感的形容词和原因,并请大家写好后客观真诚地向一位同学(可自选)倾诉。最后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进入高三的自己。

很明显,在这里的情感表达是意识的表现,而且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则是客观的物质表现,物质决定了意识。这个互动环节的设计,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挖掘无故低落、烦躁背后的真实因素,正视心理冲突的根源。在与人倾诉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情绪的宣泄,减轻心理压力也能拉近双方关系,加深进一步的了解。最后的课后作业,更是启发了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鼓励进入高三之后的自己,实现自我状态的调整。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换位思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这一课的处理上,借助社会上热议的青年与老年人让座之争的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后,启发学生: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矛盾是哲学矛盾的具体体现,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必然的,在我们体验到矛盾斗争性带来的困扰时,也要提醒自己矛盾具有同一性。何不创造条件,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呢?

很明显,宿舍、班级人际关系冲突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借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解决冲突的时候可以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对立面的观点去看问题,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和谐人际关系。

三、丰富社会阅历,优化语言艺术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用语言的艺术、语速的节奏、语气的轻重缓急表达不同的情感,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坦诚地剖析自己的内心需求,挖掘冲突根源,实现自我心理调适。所以,教师应当尽量优化语言表达,丰富社会阅历,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调整语言表达,语音、语调和语速。只有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才能真正地敞开心扉开展互动,心理疏导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心理疏导是我国明确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得很多,但是以它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并不算多。心理疏导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渗透心理疏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生活与哲学心理疏导
《生活与哲学》教材辅文的特征、功效及运用
《生活与哲学》教材辅文的特征、功效及运用
学生的“难”,老师的“解”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调查分析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