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银行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15-06-11管理
摘 要:艺术银行通过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正府机关、企业或私人用于展示、陈列、收藏,从而支持国内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让更多民众接触到本国艺术家的作品,并用获得的收入投入到本国艺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生态。在这方面,国外的许多艺术银行为我国艺术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启示。虽然目前我国文化金融合作呈现出分散性、业余性、投机性的整体特征,一些照搬国外艺术银行的尝试大多惨淡收场,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银行不适合我国,反而凸显了我国建设专业艺术金融机构的紧迫性。
关键词:艺术银行 银行艺术品收藏 文化产业
一、国外银行艺术品收藏的发展情况
在国外,有大量银行从事艺术品收藏,并开展“银行艺术品业务(art banking)”[1]。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高峰期,主要的银行收藏者包括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美国化学银行(Chemical Bank)以及拥有多家银行的Daimler Chrysler Collection等。目前,在艺术品收藏方面比较知名的银行包括摩根大通集团(JP Morgan)、瑞士银行(UBS)、Unicredit、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意大利商业银行(Banca Commerciale Italian)等。
摩根大通集团的JP Morgan Collection 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富声望且拥有最多分支的收藏机构,收藏了3万多件艺术品,散布于该银行的450家分支机构中。瑞士银行的UBS Art Collection的藏品包括UBS、Swiss Bank Corporation以及金融公司Paine Webber所收集的艺术品,其中仅Paine Webber的艺术品就多达3.5万件。Unicredit 2004年集团在意大利发起了一个包括购买新锐艺术家作品在内的文化项目,目前已收藏了6万多件艺术品。德意志银行的Deutsche Bank Collection曾在48个不同国家以“9·11事件”为布景展出了的5.6万件艺术品,彰显了其全球最大企业收藏者的地位[2]。
国外银行主要是以收藏者的身份介入艺术品市场,其目的主要是创造良好氛围、彰显企业价值观、方便开展内部培训项目、强化个人团队精神、投资多元化等,此外,艺术品收藏实力对其拓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艺术银行的发展情况
区别于“银行艺术品业务”,“艺术银行(art bank)”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加拿大,在国际上通常是指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政策保障的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优秀的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从而获得运转资金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
最早成立的艺术银行是加拿大艺术银行、澳大利亚艺术银行,随后挪威、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纷纷效仿[3]。2013年,我国台湾地区文化部门也成立了台湾艺术银行[4]。
加拿大艺术银行1972年由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成立,通过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企业或私人用于展示、陈列、收藏,从而支持国内年轻艺术家。迄今为止,加拿大艺术银行已收藏超过2500位艺术家的18000件作品,主要租客是加拿大政府,占比近九成。
澳大利亞艺术银行1980年成立,隶属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讯、信息技术和艺术部,是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的一项艺术品出租计划。澳大利亚艺术银行同样收购本国视觉艺术家及工艺品制作者的优秀作品,将其出租给本国民众。建立之初,澳大利亚政府曾在场馆提供、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艺术银行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澳大利亚艺术银行藏品已达9000件,整个运营完全自给自足。
国外的艺术银行虽然是自负盈亏的艺术机构,但是从其组建者、经营目的和主要客户来看,不难看出政府的政策导向。从社会属性上看,艺术银行突出“国家推广”或“权威机构”功能,形成艺术话语权。从经济属性上看,艺术银行实现了对其重点建构的艺术家群体或作品集合的“定价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艺术品开发了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产品。
国外艺术银行的宗旨是鼓励和支持富有才华的、年轻的、崭露头角的本国艺术家创作,同时,让更多的民众接触到本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不断升值,艺术家知名度和声誉得到提高,艺术银行再用获得的收入投入到本国艺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生态。除借鉴这样政策性银行的扶持模式外,“艺术银行”还启示我们,若要成功开展国际艺术合作交流,也需要具备与国外“对等”的能力与平台。
三、我国文化产业专业金融机构的探索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专业金融机构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银行的文化产业专门机构。近年来,五大国有银行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潍坊银行等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其中一些还成立了专门机构。2012年12月,中国民生银行设立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这是国内首家在总行层面成立的文化产业金融专营机构,综合采用信托、理财、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多种金融工具为文化企业提供支持[5]。2013年5月,潍坊银行也成立了文化金融事业部[6]。此外,北京银行探索建立了文化创意专营支行,仅在北京就有6家[7]。2014年1月底,无锡农商行太湖文化支行成立,成为江苏省首家“文化支行”[8]。
第二,文化企业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2012年7月,宁夏成立了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系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包括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贷款担保、文化产权交易、文化项目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等投融资业务;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9]。2013年12月,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财务公司成立,是出版集团中首个财务公司,由上市公司中南传媒(601098)与其母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业务范围包括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交易款项收付、经批准的保险(放心保)代理业务、对企业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吸收存款、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同业拆借等[10]。
第三,从事文化产业投资的民间私募基金。民间的私募基金常常以咨询公司、顾问公司、投资公司以及理财工作室、甚至个人名义,以委托理财方式为其他投资者提供集合理财服务,其中一些也专门投向文化产业。
尽管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金融创新,但整体上金融体系的举措与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有极大差距,尤其体现在专业金融机构缺位上,这也导致文化金融合作面临诸多问题。
四、关于我国建设艺术银行的建议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专业金融机构的缺位,导致文化金融合作呈现分散性、业余性、投机性的整体特征:一是力量过于分散,目前尚未诞生专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文化产业专业金融机构难以满足深化文化金融合作的需要;二是现有的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不熟悉,缺乏积极性,在政策的推动下强行上马项目;三是现有金融机构受投机性影响,对冷热门领域、骨干企业与小微企业、知名艺术家与青年艺术家呈现“冰火两重天”。
这些问题在艺术领域表现尤为明显。由于艺术品的抗通胀特点,大量流动性涌入艺术品市场,从事艺术品投资的金融机构在数量与规模上爆炸式增长,成为文化产业中绝无仅有的受金融机构追捧的“现象”。然而,这些金融机构良莠不齐,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艺术品市场的泡沫与乱象。正是由于艺术金融机构缺位,导致艺术市场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呈现“市场失灵”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模仿国外的艺术银行,一些艺术机构试水艺术品租赁。早在2005年,杭州就有艺术机构推出艺术品租赁业务[11]。2006年底,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徐汇区共同筹建了国内首家艺术银行——上海公共艺术银行,通过公益性质的艺术品购买和租赁对艺术原创给予支持[12]。同样在2006年,上海证大艺术银行成立,向各大机构租借其所代理的100余位优秀艺术家的500多件当代艺术品[13]。2007年3月,北京世纪墙文化艺术中心开业,提供艺术品租赁、委托出售和作品置换等业务[14]。然而,这些照搬国外艺术银行的尝试大多惨淡收场。
艺术机构试水艺术品租赁业务失败并不意味着艺术银行不适合我国,反而凸显了我国建设专业艺术金融机构的紧迫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服务文化产业的专营机构”,“支持发展文化类小额贷款公司”,“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国亟需专业金融机构从政策角度介入艺术领域,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基础上大胆创新,弥补市场缺陷,贯彻落实国家的文化战略、政策与意图,为深化文化金融合作提供示范。事实上,艺术银行可以采用的支持藝术发展的金融手段有很多,支持领域也并不局限于实物形态的艺术品,艺术银行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
因此,我们建议建立专门服务于艺术产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打造成为全国性的艺术投融资平台、艺术项目孵化平台、艺术企业信用评价平台、艺术品市场要素配置平台、艺术金融人才集聚平台、艺术金融信息传播平台,通过配置艺术品信贷资源、艺术品金融资源和直接配置艺术品资源,以经济的手段实现艺术品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rt Bank 与 Art Banking[N].中国证券报.2007-9 -22
[2] Alessia Zorloni.The Economics of Contemporary Art[M]. Springer.2013
[3] 马健.国外艺术银行的运作模式及其影响[J].美术观察.2010,(02)
[4] 台湾推“艺术银行”鼓励艺术创作.中国新闻网.2013.3.25
[5] 章文贡,杨柳晗.破解文化与金融对接难题 民生打造“文化银行” [N].第一财经日报.2014.7.10
[6] 银行,艺术圈的新角色和突围者.雅昌艺术网.2014.2.12
[7] 北京银行“文化创意专营支行”倾力服务文创企业[N].金融时报.2013.9.17
[8] 谈剑平,何建军.无锡农商银行首创江苏“文化支行” [N].金融时报.2014.4.3
[9] 宁夏成立投融资有限公司孵化文化产业.新华网宁夏频道.2012.7.25
[10] 陈茜.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N].潇湘晨报. 2014.5.7
[11] 艺术品租赁:海外艺术投资新风尚[N].中国文化报.2013.7.19
[12] 首家艺术银行年底投运 支持艺术原创[N].东方早报. 2006.9.1
[13] 邱家和.上海证大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出击[N].上海证券报.2008.12.20
[14] 艺术银行京沪低调扩张.中国青年报[N].2007.4.19
作者简介:
管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