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民间包装中的生态意趣

2015-06-11彭芳燕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包装中国民间

彭芳燕

摘 要:中国的传统民间包装所呈现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即为生态意趣。传统民间包装多产生于农耕文化社会,相对于精英阶层造物方式与表现语言,传统民间包装更多是民间大众的智慧结晶,这些包装从取材到制作均以天然朴素的形态呈现,隐含在其中的是深厚的人文意趣与生态价值。

关键词:中国 传统 民间 包装 生态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民间传统生态包装设计研究”编号:14SB0449的研究成果。]

中国传统民间包装的起源隐蔽在大众日常生活之中,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关于民艺活动有此论述:民艺品必须是满足民众的全部生活需要的物品,实用、能够被大量创造、价廉物美,并由匠人所制。[1]民间匠人以平实廉价的材料来塑造这些传统的民间包装。相对于贵族、官方的造物,这些传统的民间之物更为生活化日常化。以使用为前提,日常化的民间包装利用大自然的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从选材本身、到制造者、再到制造过程、到最后所形成的包装形态散发着生态意趣。基于物体性质与结构的选材,多来源于天然;多趋于手工制,这些原生态的选材与制造方式让整个制作活动展现出淳朴素天然之美。

一、选用材质的意趣

中国民间传统的包装的选材自然,或就地取材,直接使用竹、木、叶茎、石等天然材料,或将这些天然材料进行一定的二次加工制成棉、麻、绳、纸、陶等材料来制作。相对对金属、皮革类材料使用较少。民间传统包装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涉及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例如:稻草、蒲草一类柔韧的植物被用作包裹陶器、鸡蛋等易碎物品;民间包装所用木材不如上层所用名贵,相对彰显朴实经济的特征,木材被加工为各种形态的模块,构建出新的物品。在很多南方地区,植物的叶,如竹叶、玉米叶等,被用来包裹食材。陶瓷容器作为日常物件盛放生活用品。竹经过各种手工营造,用作各种包装容器。同时,经由如古法手工造纸一类的朴素工艺塑造出手工纸、棉布、麻布类的环保材料也被广泛使用在民间大众的日常包装中。

“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2],对美的感知是对形象的关照,传统民间包装所选用的材质相对上层工艺美术品选材的名贵精美而言,呈现出的形象是自然的素朴的,对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富含原生态的形式韵味,也体现出生态美。

二、营造功能的巧趣

民间传统包装的使用功能常常以结构巧妙,使用方式灵趣为特征。在结构上民间匠人们,大多以无意识的生活经验,结合被包装物品的特征,将天然的材料合理营造;在使用方式上,民间包装的使用对象为大众,且多为平凡生活所用,包装的结构简介,易于使用操作。

例如,中国人自古以来喜好竹。竹,不仅代表着风雅的文人情怀—竹林七贤、丝竹之音;在民间,竹更是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并为人们的巧思所善用。图5至图7图呈现的民间的竹筒酒、竹筒饭、竹筒茶等,利用了竹子中空的柱状结构与竹节,这种天然的容器结构而制成的。内装入食材,饮品,再用叶或者土纸将竹筒口堵严,蒸、煮、烤制成。整个包装空间,基于内装物的需求,选材得当,用料天然,结构应用得当。内装之物与外包之竹都浑然一体,虚实之间形成的包装自然天成。

民间大众生活的生趣也影响着包装的构造,春夏担着一大担子蟋蟀笼走街串巷的叫卖人。每一个小笼子,装一只蟋蟀。气候炎热,如此多蟋蟀笼子拥挤在一起,里面的蟋蟀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活力。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每个蟋蟀笼的空间结构都是空腔、有韧性、透气、轻质的,这四个关键的空间要素缺一不可:空腔、透气的空间:作为容纳活物场所基本条件;用有韧性的竹片或藤条编织,防止相互挤压使整个空间坍塌伤害内装物;轻质,便于运输与保存。四个要素共同保护着了其中蟋蟀不受挤压、炎热、缺氧的伤害。

编织的灵趣反映在民间的线性材料编制中,将竹子分解成内外部分,可以制成形装各异的包装。南方地区盛产竹,竹成为这些地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经由交易往来普及使用。例如,重庆江津中山古镇的地方工艺特色—装花椒的竹壶。花椒的保存需要阴凉干燥防霉变,密封仿走味道,重庆的气候比较潮湿,于是当地人就地取材,用竹精密编织的层叠空间,加以竹塞子制成竹壶保存花椒。在皖南古民民间礼篮同样以竹编制成。

传统民间包装的功能营造还反映出了民众的生活智慧,面对不同的包装对象,民间大众和民间匠人们随机应变,同样的材料,不变应万变,创造出各种包装的结构和形态,稻草既可以包装球体物品,也可以包装线状物体,下图是传统民间的鱼干和虾干包装。

中国民间传统包装所营造的功能巧趣,基于生态的包装原材料,以巧妙趣味人性化的功能之美为平凡的日常生活服务。彰显出包装最本初的“服务意识”和人性化之美。

三、民间造物的美意

“劳动创造了美”[3],包装的制造实则是物的创造。包装以自身的形象为人感知,民间包装服务于芸芸众生,日常生活以平凡为美,这些传统的民间包装即以日常使用为美的原则。

20世纪初,民艺美学家柳宗悦将使用作为衡量民艺之美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标准。中国传统民间包装以实用、健康、亲近。器物的根本属性是供人使用,使用不等同于消费。器物通过被人使用,才能展示其根本的面貌,这才是器物真正的美之所在。随着使用的频繁,美与日俱增,心予物之爱也与日俱增;置之不用,器物便失去了意义,美也荡然无存,因此用是美的表现,使用器物也正是真爱器物的表现。将“用”理解成物的功能性,这种功能性植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将“用”作為心的所需,作为心灵需求的物化。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出“天工”(既自然力)和“人工”(人力)相协调以开发万物,所谓“天人合一”心纯志真的造物理念。传统民间包装的制作者是平凡大众,是普通的匠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制造这些包装,顺应着自然,顺应着人生,将生活经验和最平凡的喜怒哀乐以双手融汇于不同材料,黑格尔“ ”,不同形态的包装中,透过这些包装之物,我们能感受到手作与劳动之美,这些就是民众平凡造物的美意。

四、结语

席勒说过:“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4]中国传统民间包装的生态意趣,以审美内涵、功能、材质三个方面由内及外散发,将日常生活之美无声地传达给世人。时至今日,这些产生于中国传统民间的智慧包装仍然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尽管我们曾不断思考科技与人、手作与机械的关系、手作的益处以及局限性,但是这些民间包装散发着自然、感性、真实的人情味,反映出设计、造物的本源观:友善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物、人与物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的今天,这些问题提醒着当今设计者,力求创造具备社会责任的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设计品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猜你喜欢

包装中国民间
探析趣味性包装创意元素的表现形式
似球形多功能礼品水果包装机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信息时代包装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与设计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