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文化在省会合肥的呈现与传承

2015-06-11朱丽娜印心悦程实孙李康唐雯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徽菜徽州合肥

朱丽娜 印心悦 程实 孙李康 唐雯

[摘要]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指历史时期特别是宋元明清以来在徽州大地上孕育形成的文明程度较高的典型区域文化。繁荣发达的徽文化经由徽人特别是徽商向外传播和辐射,对全国许多地方的地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徽文化;文化传承

1、徽文化的历史背景

1.1徽商

徽商的崛起,为徽州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最直接的经济基础。徽商,特别是明清时期以来,遍布我国各地,也为我国民间经济的繁荣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是古徽州府籍的总称,它最先起源于东晋时期,在我国商业史上活跃了1500多年。尤其是明清300年间是徽商最为辉煌繁荣的时期,从而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十大商帮”,而徽商和晋商,一起成为皖南晋北的商业劲旅。“贾而好儒”、“儒贾并融”,使徽州成为“皖南邹鲁”和“商贾之乡”,也就有了声名大起的徽州红顶商人胡雪岩。

1.2徽派建筑

徽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称,又有新安之称。地理环境结构,也就产生了我国最有影响的徽州商帮。随着徽商队伍的壮大,徽州商人开始将无数大量的财富用来营建园林宅居,雕琢出造型风格独特的民居、祠庙、牌坊、园林等徽派建筑。而在古徽州区,也就形成并融合成一种“古徽州文化圈”的地理原貌。

徽派建筑,体现了徽州古朴的民风民俗,也展示了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而徽州古村落,也反映了徽州地区的人口迁移、乡土文化、宗法制度、血缘氏族的融合、民风、家族、宗室的发展和繁盛、没落。在这些徽州古建筑的苍凉里,见证了徽州人的繁衍和变迁,也就形成了徽州民俗。

1.3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里一种最具有文化性格的文化,它有著悠久的历史神韵,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它覆盖了徽州的人文、历史、文化、经济、地理、文明,以及所形成的古徽州流派和风格,也就形成了最独特的徽派建筑、徽派商帮、新安画派,还有祖籍徽州的程颢、程颐和我国南宋时期集大成者的朱熹共同创立的“新安理学”。新安理学的盛行,也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想,也孕育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文化。而徽州人所创造的徽剧,在清代中期风靡全国,它也是徽州艺术文人在明清时期所吸收戈阳腔和西秦腔的基础上,经过衍变而形成的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皖南剧种。

2、徽文化的发展现状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由于地形、地势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安徽民俗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生产商贸到岁时节令,从人生礼俗到民间信仰,形成了南北相异、多元的民俗风情。[1]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的比重高于10%,美国高达25%以上,而我国只有5%左右。作为中共十七大提出的需重点发展的产业,走进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元素。徽州文化作为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近年来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徽文化以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如淮河文化孕育的花鼓灯,目前已在安徽科技学院、凤阳县师范专科学院、凤阳二中、燃灯中小学、实验小学、府城小学及城内幼儿园等十多所学校建立了凤阳花鼓培训基地,有计划的开展凤阳花鼓的基本功训练和表演技巧的传授培训,并经常组织演出活动。芜湖铁画,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的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芜湖铁画曾参加法国巴黎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沙特等2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提及徽派饮食文化,那自然少不了徽菜,一个菜系的形成是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但是曾经贵为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如今日渐香消后继乏人。安徽餐饮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30,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徽菜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且在2008年的奥运会菜单上,八大菜系唯独缺了徽菜!虽然合肥举办了五届的徽菜美食节,却不知道“美”了谁,因为合肥可以说只是借徽菜美食节招商,提高知名度,在合肥市内正宗的徽菜馆几乎一家没有,何来的徽菜美食节之说?

3、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文化继承中的失真、虚假和粗制滥造

徽文化中包含了许多民风民俗,这些民俗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活力,尤其是在一些诸如婚丧嫁娶、节庆祭祀中。但是,目前时常出现打着传承徽文化的幌子,发扬封建迷信、违反现在社会文明和约定。

比如在徽州文化中,婚庆礼仪是典型的民俗象征,完整热闹的接亲过程预示着喜庆圆满。然而,有些人借此铺张浪费,甚至把接亲过程变成了一场低俗的恶搞秀,与徽州文化中的礼仪至上完全相悖。但是,事实上,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指出,古徽州少见抛绣球嫁娶,这多半是在影视剧里出现的桥段,是对民俗的曲解。

再如,在徽州文化中祭祀是一件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但是如今一些古村落一年四季都在表演祭祀,化妆跳舞,戏谑随意,极不正式。这是对文化的亵渎,也是对游客的不尊重。

诸如以上对徽文化继承中的失真、虚假和粗制滥造,已经成为文化传承中的严重问题,避免这一点是保证文化不走样,不失本真的基础。

因此,在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应该首先解决真实性的问题,不能随意歪曲嫁接以求效果,也能粗制滥造获得更大的利益。这除了需要文化的直接传播者的自我规范,更加需要政府相关文化部门对此作出明确的规范和有效的监督。

3.2完全继承,不加选择的文化传播

相比于一些组织为了谋利而使徽州文化的失真,在文化的传承中个人经常会犯的错误是不加选择的继承,这点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上活动上表现的尤为显著。

宗祠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徽人重祭祀,重宗祠。现代文化主张祭祀活动的从轻从简,而非大张旗鼓,环保和节俭的祭祀活动成为现在文明的要求。但是,一些家庭或者家族为了与传统保持一致,仍旧采取旧式的、铺张的方式进行祭祀活动。也不理会环保主张,燃烧纸钱,燃放爆竹,造成清明节等一些集中的祭祀时期的严重污染。

如果不保存和发展旧民俗中的“绝对美”的分子,以更好的民俗(更科学化、更艺术化的民俗)去取代它,旧民俗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移风易俗绝不能“先破后立”,“破就是立”,而应该并只能是反其道而行之——“先立后破”。当主客观条件均已具备,新的良俗蔚然风时,还有旧民俗的存在,所以从根本上创造新民俗的物质条件,改变群众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标准,这才是移风易俗的必由之路,才算真正掌握了民俗的本质。[2]

3.3文化传承发展的形式呆板、单一

文化传承的形式问题一直是所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康的、创新的文化发展形式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目前对于民俗文化的继承大多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物质的多于精神的,展示的多于互动的。

就拿合肥来说,在新常态下,文化发展亮点十足——省级非遗和市级非遗增容扩充、文化事业惠及城乡、文化产业版图不断扩大,人们对于传统民俗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的问题仍是民俗文化身影往往还是局限于博物馆、非遗园里,这些集中展示,单纯的陈列观光的模式对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实际效用甚微。展馆多存在入不敷出,浪费资源等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合肥的多家传统文化或民俗文化展馆中,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在民俗文化传承的形式创新上做到了示范作用。

“一座不好玩的博物馆,一定不是一家好的博物馆”,源泉民俗博物馆将这一理念融入在自己的划归经营中,开拓创新出了一系列互动式、体验式的项目。“馆效合作”、“专业定制文化课程”“触摸式参观”……一系列的项目开发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等文化展馆的单一参观而产生的距离感,让博物馆和传统文化不再被束之高阁,更加有人情味。

同时源泉民俗博物馆在古文物的陈列上又往前走了一步,对“每个展品都有它背后的故事”的笃信,不仅表达出对历史的尊重,更增加了博物馆游览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道的,并为察觉的,或者是习以为常的民俗历史,用典故的形式重新示人。所以硕,发挥人的能动性,打破思维局限,对文化的继承于发展是意义重大的。

3.4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极缺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承担着文化的集中呈现的功能,相应的在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上的资金投入应该与之相当,人才的培养也该跟上。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仅一个区就有32家民俗博物馆,政府每年对这些展馆都有相应的财政补助。安徽省政府和合肥市政府虽然每年也有相关财政支出,但是力度不足的同时,对省建和市建博物馆的支持倾斜,民间的私人博物馆能够得到的支持更加不足。

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政府的支持是不可少的,但是在文化建方面单纯靠政府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开放补助渠道,引进更多社会资金能够为博物馆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博物馆本身要重视专业性,加强职业培训之外,要形成“产学研”的联动,合肥作为省会和科教城市,拥有优势教育和科研资源,在这方面更应该加大投入力度。

合肥市源泉民俗博物馆运用“展动研”的经营模式,将场馆展览、游客互动、专业研究融为一体,将所有展品分为12个类别进行文书编撰,极具历史意义。

3.5宣传缺位,供需不协调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宣传策略效用大打折扣。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也要跟上时代。

目前我市的民俗文化宣传工作还较为落后,突出表现在传统文化氛围缺失,民俗文化活动参加度低,民俗传统知识知晓率低等方面,这些都与宣传不到位密切相关。

市民对于文化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合肥市相关部门和组织也都积极发展相关事业产业,但是这之间出现了传播到达的断层。市民有需求得不到满足,场馆有活动没有人参加,这其中宣传是大问题。

在新媒体占领宣传市场的巨大份额的时代,民俗文化也应该在这其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微博、微信的内容推送,线上、线下的粉丝互动,网络宣传形式创新推广等等,都会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带来极大好处。

传统民俗文化有其特有的文化吸引力,将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实现前期宣传、形式创新、体验互动、后期研究总结这一循环打通,民俗文化其前景是乐观的。

4、徽文化发展前景以及必要性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扩大徽文化在合肥的影响力,更利于徽文化的传播也能使作为地域文化的徽文化借助合肥的发展而有更为长久的影响,省城合肥同样也可以因此而更具凝聚力,在文化内涵上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加快合肥城的经济发展速度。

总之,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内涵极其丰富。虽然徽州文化不可避免地也有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但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加以挖掘和扬弃,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就会得以彰显,并对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展较快,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还可选择在一些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边缘地带或城乡结合部,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建立具有乡村野趣的民俗旅游度假区。如宁国市的恩龙山庄,以木屋度假区的形式,建在城市近郊,遍种万亩银杏,设置了种植区、狩猎区、烧烤区、民俗体验区等多种游览项目,成为江浙沪地区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点。[3]我们可以迎着国家今些年来对中部城市的政策性支持的利好局势,通过发扬徽文化凝聚徽州大地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让硬实力和软实力齐头并进,首先摆脱经济水平实力中下游的形势,再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大湖名城,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的崛起是对于合肥市相当具有潜力的。

參考文献

[1]胡迟.安徽的特色民俗[J].江淮文史,出版年缺失,卷缺失(期缺失):页码范围缺失.

[2]王筱莲.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民俗[J].戏剧之家,出版年缺失,2014(5): 271

[3]黄薇薇.安徽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初步研究[J].旅游资源,2006 22(3): 295~300 .

猜你喜欢

徽菜徽州合肥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徽州春雪
文旅融合下徽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徽州绿荫
概说徽菜
尹亲林:寻味徽菜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