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探析
2015-06-11赵新燕
赵新燕
摘 要: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判定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辅导员开展就业工作的角度出发,希望探索出一条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高校教师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对学校就业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率;全员参与就业
1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分析看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市场经济的原因、社会结构的原因以及高校和學生自身的原因。
一是,经济转型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文化和教育的差距,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与此同时,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对毕业生就业势必造成巨大的冲击。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也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会指向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吸收能力是远远低于毕业生的数量的,因此,会造成大量的毕业生争夺某一个职位的现象。
二是,社会结构的影响。目前,城乡的差别比较明显,大部分的农村人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城市之外,而大学都设立在相对比较富裕的中心城市,毕业生就业的地域也往往会选择大城市,而非是回到农村,所以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纷纷地想尽办法能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难就成为了很好理解的事情了。
三是,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造成就业压力。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近些年来,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到了高等教育,进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享有的教育平等的权利。同时,高校扩招使得教育产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高校扩招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硬件设施跟不上、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矛盾尤其是学生就业竞争加剧等问题,应该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大发展和继续发展阶段,高等学校毕业生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毕业生也将成为新增劳动者的主力军。
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就业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时候,不能向用人单位很好的主动地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来赢得竞争、赢得岗位,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家庭,甚至消极等待,无所事事,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挨等心理严重。有的毕业生将工作的稳定性看成是择业的唯一标准,将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或是与专业相对偏离的工作都排除在外,就使得部分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同时,看好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缺乏创业或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些调查表明,毕业生选择发达地区的占70.7%,而愿意到落后地区的只有29.3%。而在就业行业上,大学生们又都普遍向往早已"人满为患"的机关、事业、大企业,而对需要人员多的基层、服务业或是集体、私营企业不感兴趣,这种心理也势必会造成就业问题和人才分布格局的不合理。
2 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作为高校又当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努力提高就业率,提升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呢?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总结日常的工作经验,将做好就业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梳理如下。
2.1 潜心了解行业知识,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作为辅导员,要想带好一个专业,首先就要了解这个行业,针对自己所带专业,认真学习研究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而对行业有个感性认知。
第二,多与专业老师沟通请教,了解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以便自己更好地根据专业要求来开展日常工作。
第三,走进企业,深入企业,准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为专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同时可以与企业员工零距离接触,不仅可以深刻的了解了企业,更收获了一份友谊。
第四,"梦想"盒子,助力成功。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职业规划,大一侧重于指导确立目标方向,大二侧重激发专业兴趣,教育学生塑造和完善自己,建立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进入毕业年,侧重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明确未来的职业选择以及生涯发展,增强就业的主动性,指导就业技巧及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理,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过程中,针对大学生缺乏目标性这一普遍现象,班会上,让大家写下自己在一学期的小目标,放进写着"梦想"二字的盒子里,在下一学期初,看有没有达到自己当时制定的目标,这样的活动收到不错的效果。
2.2 利用第二课堂,与专业教师合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这里,所理解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开发,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本领,而这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专业课程学习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需要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
第一,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合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在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专业下一步培养更加适合实际工作的人才提供了依据。
第二,恳请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专业技能能力训练。就业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人职匹配问题,胜任一份工作,就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技能能力的提高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组织学生活动时,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开展关于求职简历、应聘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担任评委做现场指导,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效果良好。
第三,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这种大环境下,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做创新创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3 用心培养成熟心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进入毕业年,可针对学生在专业理想、坚持诚信、调整就业期望及增强就业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合理定位,調整好心态,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第一,引导先就业再择业。小李同学在实习的时间里,给许多的大公司、大企业投了很多份的简历,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甚至有些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我们了解情况之后,帮他分析了优势和不足,用榜样去激励他,让他重新振作,引导他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优势去赢得一份工作,通过先就业,接触外界,扩大视野,为择业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同学进行自主创业,来拓展就业渠道。将国家鼓励青年创业的利好政策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去创业。
第三,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引导毕业生报名西部志愿服务,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也是很好的做法。
2.4 关爱实习学生,完成从实习到就业的转化。
当学生从学校走向实习岗位的时候,他们仍然少不经事,刚刚进入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老师,我们主管总是看我不顺眼,经常冲我发火;老师,我们住在地下室里,而且还很潮,我皮肤过敏,起了一身湿疹;老师,我不小心把头磕破了,您看看怎么办啊?老师,老师,咱们同学被客户揍了;老师,我都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半年了,就是不给我调岗;老师,我们签订了就业协议、劳动合同之后,户口和档案怎么办啊?"类似这样的电话会有很多。
此时此刻,学生们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帮助,可以采用各种新媒体和现场指导,用心地去了解学生工作、生活情况,与企业一起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用爱心和责任心鼓励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实现从实习到正式就业的转变。
学生就业工作是老师们的共同事业,老师们用爱和责任共同来照亮学生的就业之路,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梦、创业梦,圆满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王倩,魏俊玲.高校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河北企业,2011(10).
[2]朱志萍.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6).
基金项目:本文章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之部分成果。
项目编号:2015XGY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