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诗疗疟

2015-06-10董改正

祝您健康 2015年2期
关键词:诗话疟疾典故

董改正

杜甫的老乡郑虔,大杜甫二十岁,二人是忘年交。郑虔是唐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等,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唐玄宗曾称他诗、书、画为“郑虔三绝”。一次郑虔妻子得了疟疾,杜甫来看望,见她病势沉重,就对好友说道:“你让嫂子诵读我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边读边默想意境,当有奇效。”郑虔无奈,依言而行。

几日后杜甫再来看望,问起疗效,郑虔叹道:“并无效果。”杜甫略思之,说:“看来不下猛药不行。兄长您再让嫂子诵读‘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两句试试。”郑虔走进内室,将此二句说与妻子,妻子骤听,惊惶坐起,汗如雨下,湿透内衣,竟是大好了。

这便是典故“杜诗疗疟”的来由。《西清诗话》、《古今诗话》、《刘宾客嘉话录》等都有载录,略有出入。有从杜诗所作年代对照二人年谱考证此事真假的,有从杜甫曾得疟疾而己诗不能治疗怀疑此事真实的,有从二人关系考证老杜自负其诗的,却忘了最简单的一个事实,即:郑虔之于医道之深,杜甫安敢置喙?只是后人笔墨游戏而已。

老杜对于自己的学问是自许的。“开口咏凤凰”,“下笔如有神”,“窃比稷与契”,比现在的应聘者敢说得多。杜诗沉郁,老杜端严,纵使相携李白畅游,无衣食住行之忧,有酒朋诗友之乐,也无多少快诗传世。我想,心系天下苍生的儒者杜甫,是绝不会做出如此恶搞事情的。

这句传说疗效奇好的诗,出自《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花卿不是美女,乃是一位勇将,原名花敬定。在《高适传》中,关于花卿有介绍:“西川牙将花敬定,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掠夺的程度令人胆战:见蜀中妇女臂上但有手镯的,断臂而取之。

此诗的第一句就是“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恐怕是大人用来止儿啼的。猛将花敬定,既然可止儿啼,其令人发指之兽行,当然可以治疟疾。这也许就是好事者杜撰典故的来由。

但花卿没有走出西川。他在追杀段子璋残部时,由于兵力少,反被斩杀。《蜀中名胜记》记载:“花卿丧其元,犹操戈至东馆镇,下马沃盥。适遇浣纱女谓:‘无头何盥以为?’遂自僵仆。郡民葬之溪上,庙祀不绝”。无头的花卿到溪边洗手,被浣纱女一语惊醒,方知自己已死,这才仆倒。他被立庙祭祀,至宋时依然享受祭祀。黄山谷诗话曰:“花卿冢,在丹陵县之东馆镇,至今有英气,血食其乡。”这是老杜没有想到的。

杜甫草堂后世常有诗人志士凭吊,并未“血食其乡”,这也是可以奇怪的。杜诗疗疟,靠的是花卿的“勇猛”。诗人的大愿是“致君尧舜上”,是要医治他的家国,但终于未能实现。留下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典故,被后人玩味,诗人有知,悲哀而已。诗人病死舟中,这句令后世诗人引为同类而骄傲的疗疟诗句,被考证,被怀疑,留下一地苍凉。 (编辑 林 妙)

猜你喜欢

诗话疟疾典故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非洲“两苏”地区疟疾预防与治疗
新诗话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衔月楼诗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