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程防治水污染
2015-06-10方明
方明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三个时期的治理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21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4月16日,备受瞩目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公布。该《计划》由国务院印发,主要内容有: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十条(简称“水十条”),具体包括35项措施。
主要指标明确
当前,水污染已是影响我国水安全的突出因素,表现在水环境质量差、水资源保障能力脆弱、水生态受损严重、水环境隐患多等方面。国家将水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向水污染宣战,解决好水安全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类、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公布了35项具体措施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
《计划》中的35项措施包括狠抓工业污染防治、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科学保护水资源、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法规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依法公开环境信息、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加强社会监督,等等。《计划》提出了水污染防治落实责任和全民参与的任务,明确了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面的责任。
《计划》中每项措施都公布了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单位的名单,做到了任务项项落实到位。如“控制用水总量”由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财政部等参与;“提高用水效率”由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财政部等参与;“加大执法力度”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央编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林业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环保、水利、发改、财政、国土、林业、农业等的部门力量,开创“九龙”合力防治水污染的新局面。
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重点行业”
《计划》明确提出,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2016年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有专家指出,这是《计划》的一个突出亮点,问题看得透,症结把握得准。实际上,随着新环保法、“大气十条”和《计划》的实施,地方和企业会发现污染环境的成本越来越高。今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就会被重罚,甚至被取缔。
《计划》要求,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2017年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氮肥行业尿素生产完成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制革行业实施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
在我国水污染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建立“硬”的制度和机制,用“硬”手段实现整治水污染的目标。十大重点行业的整治,表面看是治标,实际更是治本,是生态建设淘汰落后、污染产能,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之举。
凸显“全链条”治水的特点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陈明认为,《计划》具有6个特点:一是体现了流域管理要求;二是强化了水陆统筹管理;三是建立了系统治理的格局;四是突出措施的系统性、综合性,多措并举,建立了从源头到末端全覆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体系;五是形成协力治污的局面;六是突出执法监督作用。
陈明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重点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全力做好《计划》的贯彻落实。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严控地下水超采、提高用水效率、科学保护水资源、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严格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提升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河湖水质尽快改善做出贡献。
万亿治水盛宴开席
专家分析,《计划》的最大亮点是从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到水环境,提出了较高标准的具体量化指标,并且采用系统治理的思路,从控制污染源、增加生态水量、生态修复等各方面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
《计划》还强调了节约保护水资源,主要从控制用水总量和提高用水效率两方面着手。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
因此,水污染防治和节水两个领域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根据相关测算,到2020年,完成《计划》相应目标需要投入资金4万亿元至5万亿元(其中近三年投入约为2万亿元),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约1.5万亿元。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计划》的实施,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增加2.3%,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