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班级心理活动课的时间与探索

2015-06-1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班级活动课程心理辅导

〔关键词〕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践证明,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的载体,它是一种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辅导。“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高中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的发展需求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它创设学生学习、生活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完善。

二、课题研究总体部署

本课题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课题。衢州二中作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在全市起着示范带头作用。经课题组讨论,我校决定开展“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题研究,选择衢州市范围内共19所高中为样本进行调查,并结合衢州二中多年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对“如何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课题研究由衢州二中心理教研组组长朱久良老师牵头开展。

三、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情况

1. 调查对象

衢州市高中共19所,其中4所市直高中,5所县(区)高中,10所乡镇高中,涵盖了衢州市6个县(区)。本课题研究共发放问卷19份,回收19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份,回收有效率100%。

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自编调查问卷“学校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情况调查问卷”,共计10题,包含3题多选题。问题涵盖面较广,内容涉及高中班级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开设形式、辅导教材、师资力量及教师的认知等一系列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衢州市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情况。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微机处理。从统计结果来看,衢州市高中在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 衢州市高中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情况

衢州市有8所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占了42%。从开课的年级看,6所在高一年级,占60%;3所在高二年级,占30%;高三年级1所,占10%。其中,2所高中在高一高二均有开课。从开课的形式看,3所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占37%;5所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占63%。从课时上看,5所高中每班每月开设2节以上,占63%;3所高中每班每月开设1节,占37%。从教材使用上看,只有1所高中有统一的心理辅导教材,占12%。从专职教师上看,有5所学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占62%。总体上看,衢州市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开设年级差异较大,高三开课很少;开课形式有必修和选修;多数学校没有统一的课时与教材;各校的专职心理教师也参差不齐。

2. 学校教师对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认知统计

数据显示,38%的教师认为开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27%的教师认为开课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25%的教师认为开课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10%的教师则认为开课没有什么益处。可见,大多数教师认为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对学生终生发展有帮助。

数据显示,针对有些学校没有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情况,31%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不重视,27%的教师认为缺乏专职心理教师,25%的教师认为没有课程计划,17%的教师认为没有统一教材。调查结果表明,学校没有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没有课程计划和统一的教材。

数据显示,针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23%的教师认为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19%的教师认为应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5%的教师认为应开设班级心理辅导课,6%的教师认为应举办趣味户外拓展活动,37%的教师认为形式应该多样化。数据表明,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应该多样化,其次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再次是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这说明部分教师对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发展性、预防性功能认识不足。

四、衢州二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与成效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这很正常。但为使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并能正确对待心理困惑和心理危机,教育者必须抢先一步加强预防。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去开展诸如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而应该积极主动开展预防性、发展性辅导。衢州二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开展早,成效显著。

(一)学校领导理念新,抓得早

衢州二中领导理念新,把学生的终生发展放在首位。2005年学校就倡导班主任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上1节,并列入班级考核。在此基础上,再推荐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全校展示,供全校班主任共享。

学校始终秉持着“相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尝有成功的情绪体验”的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形成“全员心育”的校园氛围。2010年,我校开辟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室,购置了活动课桌椅,装修与布置了教室,优化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环境。

(二)开展班主任心理辅导课评比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熟悉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引发学生共鸣。自2005年至今,我校已开展了十届班主任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活动。这对推动班主任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着积极作用,也有利于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

(三)专业教师引领,辅导课更规范

2010年,我校引进专职心理教师,并系统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安排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课。其中,高一年级开设选修课,高二年级开设必修课,其主题涉及自我评价、亲子沟通、异性交往、情绪管理、考试焦虑、生涯规划等。心理教师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积极面对人生。endprint

(四)展示观摩课,推动课程横向开展

我校专职心理教师曾多次在校内外展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观摩课:2010年,韩秀老师在衢州市心理健康C证培训会上,展示了主题为“心想事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的观摩课;2011年,为衢州中专200余名教师上了一堂主题为“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观摩课;2012年,向我校高三年级全体班主任展示了一堂主题为“突破‘心理高原期,轻松迎考”的示范课。这些观摩课的展示,让听课的教师领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独特魅力,并从形式到内涵上把握上课的技巧,有助于推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横向开展。

总之,我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发展性、预防性辅导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了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求助意识,大大缓解了学生因学习压力、人际交往、青春期困惑等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我校教师在衢州市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中连续三届荣获一等奖。

五、存在问题

总结衢州市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目前仍有一部分学校没有很好地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观念缺失

部分学校领导尚未真正转变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多数学校领导仍然秉承以“升学”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辅助功能,或作为一支“救火队”,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并以学校课时紧张为由,拒绝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二)学校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学校层面,由于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考核、评估挂钩,学校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少动力。在教师层面,由于没有督导与考核机制,没有将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与工作量及职称挂钩,有许多获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的教师并没有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教师有兴趣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少制度的保障,多数心理教师仍以孤军作战为主,没有形成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团队,不利于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课程设置缺少规划

多数学校对心理辅导课缺少统一的课程设置规划,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基本上都是由学校随意决定。学校自主安排课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特色,兼顾本校学生的需求,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缺少内容的系统性和课时的规范性。课程游离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之外,缺少以生为本的教育计划。数据显示,衢州市多数学校把心理辅导活动课安排在高一年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德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非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四)师资问题成发展的“瓶颈”

目前,衢州市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主要是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这些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尚未把现代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之甚少,即便有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但他们中的多数人尚未掌握专门的心理辅导技术。从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际运作来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是制约心理辅导课开设的重要“瓶颈”。

六、对策分析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如若上述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那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其心理素质就是一句空话。为使高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真正起到发展性、预防性辅导,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强学校领导对心理辅导课的认识

实践证明,学校领导重视是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开设的前提。一方面,需要学校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到它是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在提高自我认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学校应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时间、场地、师资等方面予以保证,使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二)加强班级心理辅导课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要加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有制度保证,学校应有分管领导负责实施与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活动场地和设施的管理,校内可制订《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估条例》等规章制度,以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加强教材建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材编写应凸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求。

(三)优化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只有优化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才有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有保障。首先,要组建专、兼职心理教师团队。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需要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参与。要解决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编制、工作量及职称等问题,以吸引心理专业的毕业生到学校任教。其次,要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对专、兼职心理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辅导理念等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培训计划。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衢州,3240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马茜元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班级活动课程心理辅导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