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中出现的误区

2015-06-10彭丽丽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疏导表现爱国主义

【摘要】20世纪90年代,民族主义再次掀起一股热潮,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日常生活来说,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一致的,就其本质而言,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另一种表现方式。但是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当今我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出现了弊端,存在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产生浮躁、自负心理,混淆历史与现实,并在网络迅速发展下,不断扩散这种激进情绪。这样一种激进民族主义情绪是爱国主义的毒瘤,要不得。因此我们既要正视民族主义存在,对大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也要尊重大学生爱国热情,辩证看待历史与现实,更要抓好网络新媒体管理,优化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中的激进民族主义进行疏导。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 激进民族主义 表现 疏导

中圖分类号:G414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曾经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消失。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员,为了抵御西方愈发强大的势力不得不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求帮助,于是民族主义趁势而起,掀起一股民族主义浪潮。当然这种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精神语境下的民族主义,可以说与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大众特别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始与民族主义出现裂痕,呈现出一种非理性、激进色彩的情感,爱国主义变成了民族主义的口号,甚至变成激进民族主义的一个工具。那么,如何疏导大学生群体爱国主义精神中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在当今面临复杂多变形势下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一、爱国主义与激进民族主义的关系

2014年2月《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内容,体现着其重大的凝聚作用和深厚的历史情感,彰显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大学生群体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承载者,其爱国主义精神则不仅仅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更是指为了祖国利益而奋斗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民族主义作为舶来品,在当代中国则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民权与民主的诉求,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的一种本能反应。而激进民族主义则是民族情感民族意识在外部刺激下的一种情绪化、非理性化的表达,是民族主义的一种发炎红肿状态。就如英国政治学家米纳格认为,“爱国主义就是热爱本国的现实情况,因此主要表现为抵抗外来侵略以捍卫现实存在的祖国;反之,民族主义则是致力于实现祖国尚未达到的理想目标”。[1]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名义下的激进民族主义表现及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我国民族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加重。从1993年“银河号事件”开始,到北约轰炸我国南斯拉夫大使馆,再到奥运火炬受阻、钓鱼岛事件等,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如同大火蔓延般迅速崛起,但是这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爱国主义却往往走向非理性、激进甚至极端。而此时,潜伏已久的激进民族主义正好戴上爱国主义的面具,打着爱国的幌子,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将爱国主义变成民族主义的一句口号。

(一)自古以来的民族优越感导致大学生盲目排斥外来文化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天朝上国”大国的观念一直蕴藏在国人心中,形成了浓厚的民族优越感,这主要体现在文化方面,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才是优秀的,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糟粕,依旧沉醉在昔日中国的辉煌之中。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有一部分认为中华民族就是世界各民族中最好的民族,中国的“仁义礼智信”要比西方“自由民主博爱”更好,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要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更长久。他们认为对本民族传统的保护和继承、对一切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抵制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重大学生浮躁、自大的心理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我国经济有更多的机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一下子增强了不少,但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开始浮躁、骄傲,出现自大、自负的心理。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欲极大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断发展经济,强大国家,因此在他们心中,一直就是“有钱了腰杆子就得挺起来”的观念。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时候,总用自己民族的优点去和他们的缺点比,用他们不足为虑的“反面教材”来夸大本民族的优秀与强大。

(三)长久的“受害意识”使得大学生混淆历史与现实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形成的“受害意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仍不能彻底消除,并且一旦受到某些外部刺激,就会演变成为激进民族主义。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不断强大,出现了“中国威胁论”,西方国家由此开始对中国实行新帝国主义式的威胁和压迫,于是民族主义带着强烈的情绪作为一种独立话语登上了政治舞台。当代大学生以80后、90后居多,他们的年龄特征使他们看待历史和现实出现偏差,他们只看到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历史上的冲突与仇恨,完全忽视当今时代的主题,用激进的手段解决所谓的历史问题。2002年日本首相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2004年中国大陆民间发起的“保钓行动”、2005年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2008年奥运圣火法国受阻后的家乐福事件等等,这些事件本应该可以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处理,但是大学生们却将历史的情感带到当下,采用如暴力游行、殴打外国人、抵制外国商品、抢砸出售外国商品的商店、毁坏外国车辆等不理智的方式,进行自己的爱国宣言,但是这种激进民族主义情绪却偏偏绑架了爱国主义。

(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速大学生激进情绪的扩散与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家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网络的普及为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平台,打破了之前纵向交流和政府垄断舆论的局面。当前大学生激进情绪的表达往往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盲从性,加之网络便捷快速的特点使他们这种情绪的扩散速度极快,范围极广,在微博、微信、QQ、BBS等工具中经常出现煽动性、攻击性言论,然后引起一次次轩然大波,并且还会使人分不清真假。毕竟现在的网络绝大部分还是不记名的,是相对自由宽松的,网络的交融复杂,使得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一秒钟之间就能够直接交流,直接获得信息。

三、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中激进民族主义情绪的疏导

大学生有爱国主义精神固然是好的,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认同情感、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其往往会带有偏激的情感色彩,其最终的结果可能不仅未体现爱国精神,反倒以爱国为由进行民族分裂、挑拨民族情感等活动,对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对国家、民族也会有负面作用。因此,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中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进行合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正视民族主义存在,对大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中国民族主义是世界现代化过程的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与历史环境以及社会政治条件有密切关联。”[3]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主义应该是出现在20世纪初,由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革命所引起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大学生一方面要在心里上肯定民族主义存在,知道其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自觉矫正和抑制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感,防止极端化。此外,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其他思潮相互交织,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教育,在认清多种文化本质和多种思潮理念的基础上,允许它们部分合理的存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4]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因其出现一部分瑕疵就丢弃整块璞玉,而是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借鉴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精华,尊重其他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

(二)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自我定位,戒骄戒躁

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本国、本民族和自身的定位不够准确。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确实增强不少,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成为同美国一样的大国了,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仍旧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作为大学生,要理性的爱国,不能一味仇视他国而成为“愤青”,要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要在看清本国与他国存在相异之处的基础上正确定位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防止爱国主义向激进化方向发展。

(三)尊重大学生爱国热情,辩证看待历史与现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名句从小就深深烙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大学生在拳拳爱国之心下出现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打击、否定这种民族主义,这样就会抹杀他们的爱国情怀,而是要在疏导激进民族主义情绪的过程中呵护大学生爱国的血性,尊重他们爱国的热情,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维去看待历史与现实。首先,在大學生爱国热情高涨的时候,切不能简单粗暴的打压过激爱国行为,可以通过小范围教育、引导的方式层层扩大教育影响的范围。当然,也不能只是在突发情况发生的情况下才搞突击式的疏导教育,短时间内是不能达成理想效果的,因此防患于未然是很必要的。其次,在对待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历史问题上,用唯物辩证的思维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当前出现的一些民族矛盾、国家冲突,公正的对待现实与历史间的嫌隙,不要被历史问题牵制现实问题。此外,还要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爱国热情和理性爱国的培养,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不能浮于表面搞形式主义。除了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重要的是在高校校园内形成一个健康理性的爱国情怀氛围,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摒弃高高在上的纯理论灌输,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科学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社会不良分子“有心”利用,成为爱国的“奴隶”。

(四)抓好网络新媒体管理,优化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教育

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网络在我国迅速普及化,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开放的思想和行动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与空间,网络民族主义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但是,我们不能任由民族主义往激进化方向发展,“中国不能实行极端、狂热、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必须奉行温和、理性和开放的民族主义”。[6]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提到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共识。我们要时刻掌握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表现、变化和主流思想,要能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和支配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增强对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控制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克服其向极端与非理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J].战略与管理,2000(5):6

[2] 姬泰然.从“狭隘”到“理性”的条件——上世纪九十年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多维解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2):107

[3] 徐迅.民族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27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5] 张永红.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透视[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1

[6] 林治波.当代中国是否需要民族主义[Z].央视国际网站《网评天下》论坛

作者简介:彭丽丽(1991.2——),女,25,汉族,籍贯江苏省南通市,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1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疏导表现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浅谈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与对策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班主任疏导智障生不良心理的方法探讨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