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学习草法的好教材

2015-06-10辛尘

中国书法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字法文字学章草

辛尘

东芹兄来信,命我参加讨论他的新著《草书字法解析——文字学视角下的草法研究》。这部书稿我在两年前曾浏览过,今夏出国前也听到外面沸沸扬扬地谈论此书的出版。但我当时三缄其口。为什么?一是我没有看到新书,书稿也只匆匆翻过一遍,没有细读,没有吃透东芹的意图。二是瞄了一眼评论,大多是没有好好读书就发议论的。对于不读原书就敢发议论的人,我觉得现今有一个最贴切的形容——『任性』,或者瞎捧场,大大咧咧地说些不着调的恭维话,或者一味卖弄,无由头地妄加批评。任性者很轻松,但对原书作者、读者都是不负责任的。我没那么任性,所以不敢妄言。东芹既然提出要求,我就请他将此书的电子版发给我,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现在我才敢发言了。

《草书字法解析》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有什么高深的学术价值或理论贡献,我估计这话即使我敢说东芹也未必敢接。因为,这部著作虽然戴了顶『文字学视角』的桂冠一这不能不说是博士的迂腐一,但它是其『下』的研究。说白了,东芹是借用了文字学中的『字族理论』和『文字构形理论』来研究书法中的草书字法,他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是书法艺术的。也许将来哪位文字学家从这部书受到启发研究出重要的文字学新理论,或者东芹本人扔下毛笔继续朝文字学方向发展,那是另一回事;至少在目前,我认为此书属于书法艺术范畴。

撇开文字学的学术性来讨论此书,问题就变得十分简明了。这么说不会贬低东芹的研究价值,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正可以排除可能来自文字学界的干扰,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充分确认这项研究成果的极高的实用价值。我对东芹说,要讨论此书,先必须为它定位,为谁而写,为何如此写,何人必读,读有何益,这些问题说清楚了,大家自然就认清此书的价值了。以这样的思路来分析,我认为,东芹的这部著作是一本难得的学习草法的好教材。

东芹是位书法家,三年前在读博士之前,他的专业是书法,他的职业是高校书法教师。以这样的知识背景和身份,他能为谁编撰此书?当然是为了书法专业的学生,为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甚至是为了书法家。东芹本人擅长草书,深知学习草法的难处在于首先要熟记一整套汉字草书符号,相当于是学一门外语;同时还要学习这些草书符号使转的笔法,二者合一方为草法。其中,字法是笔法的前提和载体,最为关键。他在十多年研究草书的基础上,没有忙着出去写字挣钱,而是安安静静地在家埋头故纸堆,研究如何能够帮助别人迅速而有效地学习草书、掌握草法,花五年工夫写成此书。虽然主要讲解的是草书字法,但是其中选用的大量字例图片,都是二王、孙过庭、怀素、黄庭坚、赵孟頫等等古贤手迹,实际上具有了『图解笔法』的功能。所以我称此书为『草法教材』。先不说此书的好处,光说东芹这份使命感和公益心,就足以令人感动、令人敬佩!当今书法界若是少一些忙于制造热哄,多一些像东芹这样踏踏实实做事之人,何愁没有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

在中国书法史上,草书的兴起、草法的研究标志着书法从实用书写走向自觉艺术;与其他诸书体相比,草法包含了书法艺术最丰富、难度最高的技巧,也最富有表情性;古代『书圣』必精于草书,有『草圣』而无『楷圣』『行圣』,等等这些,都说明草书在书法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历代书家都很重视草书,当今书法界尤其如此。一是因为清代碑学兴起之后,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篆、隶、楷等铭刻书上,草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研究金石古文字的人多,研究中古以来草法的人少。近现代虽然出了极少几位草书名家,但最多也只能是『当代草圣』,是在当代书家中比较出来的高手,还不足以与古代草圣相提并论。所以,草书似乎可以作为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二是当今社会除了土豪金主买字喜欢小楷之外,为数众多的人喜欢草书,包括凑热闹的人觉得草书比楷书容易忽悠观众,书法家们认为草书最容易抒发情感、表现个性、彰显形式感或艺术性,官员们认为草书容易体现气魄和盛世高情,等等等等,学草书、写草书热火朝天。但是,当今的书法界有多少人在潜心系统研究草法呢7有,不过很少。绝大多数写草书的书家满足于背诵草诀歌,满足于会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或者遇到不会写的字临时查字典。有多少人不仅自己吃透草法,还愿意著书立说帮助别人学习草法呢7极少,几乎没有。据说高二适先生当年研究了一套草法,得知于右任先生去世,痛失知音,竞将手稿付之一炬。东芹正是这极少几人中的一位,他把自己多年的心血和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了。

有人会说,现在出版了许多草书字典,书法字典更多,上网查字也极方便,何必要像东芹那样系统研究草书的字法7这种想法若是出自业余爱好者,或许还可以谅解,若是专业书家或是立志在草书创作上有所成就者也这么想,那就不可思议了。从源头上看,草书虽然来自于人们个人化的简省快速书写,但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书体,它必须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否则你写的别人不认识,就没法交流。所以写草书首先必须懂得它的字法,以熟练掌握它的字法为创作的前提。如果不能系统掌握草书字法,出去写字丟人现眼事小,靠查字典搞创作,要么是拼凑痕迹太重,写起来磕磕碰碰的不贯畅;要么就是设计起稿过头,作品里全是必然效果而没有生趣。唯有系统掌握草书字法,熟悉得如同家常便饭,创作书写才不会被字法拖累,在连续贯畅的挥运中把精力集中于节奏的把握、情感的传达、形式的变化和整体的控制上。不像东芹那样系统研究草书字法,怎么能创作出好作品呢?

你或许要说了,古人已经做了许多研究,总结草法、草诀歌,于右任先生也创立了『准草书』,何必要读东芹编撰的这本书?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过去的草诀歌虽然曾经确实起到了普及草书字法的作用,但那是靠强记的,而不是基于理解的;是以韵文串字编写的,而不是按照科学化的体系编纂的;是一字一式的,而不是展示多式并说明宜取哪一式的;是一人书写、摹刻翻刻的,而不是历代名帖名碑影印汇集、反复求证的。后者是东芹著作的基本模式,你说你该选择哪一种?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是他一人书写的,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你会觉得『凭什么一定要学他』。东芹所选的字法标准全部采集自以晋唐名家为主的古代权威法帖,而且是多家并列对照,既可以证字法,也能够学笔法,你会觉得『不学这些还能学什么』。

实际上,东芹为编撰这部草书字法真是煞费苦心了。他仔细研究了既有草书字法编写的得失,不同于既有的书法字典简单依据一般汉字字典的体例罗列历代书法字形,而是以文字学字族理论和构形理论为依据,精选出草书的七十一个偏旁符号和三百五十五个字根符号,逐条分析讲解,既便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更指导你如何举一反三地运用,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他对偏旁符号与字根符号的研究,不同于前辈学者逐一探寻源流、演变,而是把历代名帖名碑字迹作为既成事实,排列起来比较研究,精挑细选其中主流的作为标准,并且考虑此偏旁符号或字根符号的唯一性、可变性和适用范围;涉及源流问题、引用秦汉字样,也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为主要目的,而不过多纠缠于学术问题。他花费很大的精力搜集复制古代名家手迹作为字法标准例证,是采纳了启功先生的设想,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字法、笔法兼得的最佳范本,增强本书的权威性。他对具有多种草法的偏旁符号和字根符号不是强加取舍,而是在比较其使用广泛性的基础上,给出标准选择的建议,又留有变化的可能。他还专门列出异体字、未完全草化字根两章,将草字中的一些特例收集起来并加以分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帮助记忆的有效手段。

明眼人不难看出,此书是古往今来草书字法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发挥,也是东芹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的经验梳理和凝结;是一本精心设计的草法教科书,也是图例精美、查检便利的草法字典。如果想学草书,你说此书是不是必读?

我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学写章草,对如何掌握草书字法也有一些心得体会。记得初学的时候,努力搜集章草图片资料,毛笔写章草,钢笔也写章草,写信用章草,记笔记也用章草,甚至请太太朗读我用章草写的速记,无非是想从中寻找草书构形规律,熟记字法并尝试拓展。那时得到一本高二适先生《新订急就章及其考证》,真是欢喜得不得了。后来可以查阅的资料渐渐多了,再不断翻看、订正、充实、丰富。这是一个艰苦而且漫长的过程。所以,当读到东芹的这本著作,拍案叫好,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即使现在读此书,我还是有很多收获,以前学草书字法毕竟没有这样逐一推敲过。因此,我觉得应当建议喜欢写草书的书法家们也读一读东芹的这本书。

应该是前年吧,有一次与东芹聊天,我建议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一下能否编一部草书查楷书的字典,以帮助广大读者解决识草难的问题。这次细读此书,感觉编草查楷字典确有难度,但也不是全无可能。待回国后再与东芹聊聊。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本文责编:范国新

关于取消《隶书君子贤者联》《篆书孟浩然诗三首》十一届国展入展资格的处理决定

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作者许全业的《隶书君子贤者联》被评为优秀作品。作品展示后,有读者对其入展资格提出质疑,引起书界关注。本着对国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组委会专门召集七位评审专家就此件作品进行了复查审议。

在将该作品与公开出版物《石门颂集联》中文字内容完全相同的一副对联仔细比对的基础上,专家组认为:单就作品本身而言,许全业的《隶书君子贤者联》气息醇和,笔墨沉厚,尚能体现作者比较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尤其是在大字方面的驾驭能力,但作为国展投稿作品,其性质仍属临摹《石门颂》集联。根据征稿启事中『发现临摹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古今作品一含古代碑帖集字、集联一,取消入展、优秀作品资格』之规定和专家无记名投票结果,组委会同意取消许全业的《隶书君子贤者联》的优秀作品及入展资格。

在全國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作者赵廷山的《篆书孟浩然诗三首》被评为人展作品。作品展示后,有读者对其入展资格提出质疑。本着对国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组委会专门召集评审专家就此件作品进行了复查审议。

在将该作品与公开出版物《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刘颜涛》其中一幅内容章法基本一致的作品仔细比对的基础上,专家组认为:赵廷山的《篆书孟浩然诗三首》篆书,行书落款轻松畅达,尚能体现作者比较扎实的书法基本功,但其篆书笔法、结构与刘颜涛作品基本一致。作为国展投稿作品,其性质仍属于抄袭。根据征稿启事中『发现临摹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古今作品一含古代碑帖集字、集联一,取消入展、优秀作品资格』之规定和专家无记名投票结果,组委会同意取消赵廷山的《篆书孟浩然诗三首》的入展资格。

猜你喜欢

字法文字学章草
清代文字学大师段玉裁
近现代章草观念及其创作(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谈张耀山的简章
章草对联
“无法之法”
唐代书法家学的传习内容
“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
“三字法”求解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
新见黄淬伯《文字学讲义》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