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养老:银发中国的重中之重
2015-06-10张天潘
张天潘
近日,一位西安七旬空巢老人花千元买充气娃娃解闷的新闻刊登在网站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网站纷纷转载,众多网友对此事进行评论。报道中老人说,去年别人给他介绍过一个女伴,“当时相处得还可以”。有一次他提出发生性关系,谁知对方说,“这么大年龄还想这事,老不正经”。他便买了一个充气娃娃,这不仅解决了他生理方面的需求,同时也陪伴他左右,陪他一起吃、陪他一起喝、陪他一起坐着,看窗外的世界。
这个新闻的出现,让人们在惊愕的同时,不禁陷入沉思,老年人精神与情感需求,谁来慰藉?近些年来,有关空巢老人的新闻时有发生,比如病故在家中多日无人知晓,以及农村空巢老人自杀等惨剧。这些都反映了当下空巢老人的现状,从生存、生活到精神的多层面需求上,无一不处于极度的匮乏状态。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中国,空巢老人(包括绝对空巢的失独老人),将成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而农村空巢老人,由于中国城乡差异、户籍制度、社会福利等各种限制与影响,又成为重中之重。
空巢老人:困境与需求
空巢状态目前已经成为老年人群体的主要家庭形态了。2015年5月13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据了解,本次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区)、321个县(市、区)、1624个村(居)的32494个家庭,人口184439人。报告显示,目前家庭规模小型化,2人、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同时,家庭类型多样化,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根据数据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與配偶居住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1.9%。
在养老方面,老年人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对社会服务需求较大。总的来说,数量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面临着三大挑战:生存保障、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
在生存保障、生活服务上,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老年人接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比重很低,且城乡差异不大。老年人接受过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为身体健康检查、咨询,约27%老年人接受过该服务,其次是上门看病和帮助干农活、陪同看病,但接受过这几类服务的老年人很少,分别只有7.5%、6.8%和4.4%。
老年人获得的外部经济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比城镇更强。居住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倾向于同子女住在一起。随着年龄增长,名下有房产的老人比例降低。82.4%的60至64岁老年人(或配偶)有房产,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比重降低至43.9%,且这一现象在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原因或为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把房子交给子女换得子女养老。
在情感和精神慰藉与关怀上,部分“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自暴自弃等情绪。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和关怀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是一种更大的伤害,这也是农村老人自杀等现象频发的根源之一,这些老年人在心理上,有了被遗弃感、无用感等,导致他们对于晚年生活笼罩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
农村空巢老人:被遗忘的角落
农村老人,因为子女长期离家进城工作,犹如被遗弃一般。有的不仅自己无人照看,还要照顾孙辈孩童,处境更是堪忧,成为最容易被伤害的群体。2013年,陕西商南县一男子半月连杀7名留守老人,对其中的6旬老妇先强奸再实施杀害。2012年,广西全州县抓获一青年男子,其一年多时间抢劫强奸农村留守中老年妇女达106起,这些案件由于受害者年事已高,子孙满堂,碍于面子,大都不敢声张,没有报案。无家人照顾而社会照料又缺失,造成了农村老人的生存生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最薄弱的一环。
2014年7月至9月和2014年年底至2015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发起了一项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为主题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调研的642位农村老人中,非“空巢”老人比例仅为10%,九成受访老人为“空巢老人”。
而这些老人的问题,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28.9%的城镇老年人感觉养老目前没有困难,而农村则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超10个百分点。
国务院参事马力曾在北京大学第八届中国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透露,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养老。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在我国940万无法自理的老人中,农村占了746万。
但这些在家庭无法保障其安度晚年的时候,与城市老人还不一样的是,他们面临着双重的问题,一个是自身的意愿问题,一个是外部能够提供的支持条件欠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妇女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居住于自己家中或子女家中,居家养老条件充分,而选择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的比例仅为4.5%。对老人的养老意愿调查显示,在养老方式上选择“自己或老两口互相照料”、“依靠子女”、“居住养老院”的比例分别为:48.8%、41.7%、6.0%,农村老人养老的“家庭倾向”明显。对养老院的态度的调查显示,选择“不愿意”的老人比例大,机构养老缺乏老人的理解。受农村长久以来的文化氛围和习惯的影响,老人出于“费用”、“子女选择”、“养老院缺乏亲情”及“名声”等原因,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不去养老院进行养老。
事实上,养老院养老的客观现实也让农村老人不得不居家养老。我国农村发展在经济和建设上相对落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单位数为32787个,农村地区缺乏进行机构养老的硬件设施。
另外,就算有了一定的养老机构,但其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亦是令人堪忧。在2015年的5月25日晚7时55分,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家名为康乐园的民办老年公寓发生火灾,造成38名老人死亡,6人受伤。这个康乐园老年公寓创办者就是看准了一个政府与社会服务的空白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从而迅速发展起来。可是农村养老院要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支付能力差,但是运营成本高,低额度的财政办不好,但财政很难补贴得起,于是就使用了易燃的泡沫板填充的彩钢板房,而这可是县里最好的养老院。这代表着中国农村养老最真实的现状。
同时从养老的经济供养情况来说,当前农村老人主要的收入來源还是“个人劳务”和“子女供养”,个人劳务收入决定了老人对于土地的依赖,而子女供养缺乏稳定性。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课题组在日前发布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指出,农村老人消费支出中,医疗支出为第二位,近四成老人患高血压,两成老人患颈椎、腰椎病,近五成的农村老人每天都需要吃药。农村老人医疗费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常见病的住院费用可以报销一半,像尿毒症等大病、慢性病,新农合最高可以报销75%以上。但新农合只能在户籍地参保和报销,移居城市,就意味着农村老人无法享受这一福利。目前新农合尚未全国统筹,多数地区无法异地看病、报销。各省分割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是阻碍农村老人进城的重要因素。老人即使想要进入机构进行养老,也缺乏必备的经济条件,因此居家养老被迫成为最佳选择。
养老问题:政府与社会协同
养老问题,正如网络流传的图片显示,“198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 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2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这个虽然不乏公众戏谑和情绪发泄,但也说明了养老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巨大负担之一。而要求政府全责包办买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妇女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为了解决居家养老本身的缺陷和空巢状态下的养老难题,应对农村地区养老资源稀缺的情况,大部分农村居民将解决养老困境的希望寄托在政府或者村集体上(66.7%),我国目前在农村养老问题上也是主要依靠政府作为主要承担主体。政府作为正式支持,主要通过建设养老保障制度、硬件配套、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等手段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效果有限。
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例,由于农村老人的数量相对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老人的覆盖面很小,保障水平低,保障能力十分微弱,而从软件建设来看,目前针对农村老人的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不甚理想,活动形式简单,主要通过免费体检、露天电影及戏曲表演,无法很好地满足老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而针对“空巢”状态下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方面,政府也是难以发挥作用。
目前一些地方也在积极地探索农村养老模式,以河北省肥乡县为例。自2008年,肥乡县前屯村集体出资,把村里废弃小学改造成全县第一家“互助幸福院”,免费提供住宿,并配备有电扇、暖气、厨房等设施。老人签协议入住,吃饭、穿衣、医疗等由子女出资,也没有专门服务员,老人之间自我管理、互助服务。村集体一次性投资建设外,每年水、电等费用仅几千元,老人每月只需花费几十元。有啥急事,其他老人可立刻联系子女,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肥乡县办起第一家农村互助幸福院后,在民政部门和村集体的推动之下,截至2012年4月,该县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40家(包括联建25家),覆盖全县265个村。2011年3月,河北省将这种模式确定为农村养老“幸福工程”,在全省推广。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肥乡县调研时,称赞这种农村互助幸福院,“村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是农民家门口的幸福院,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此后,全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160多个县(市)6500多人专程到肥乡参观学习。
但是,政府的补助、财政的拨款,对于目前的现状,还是远远不够的,终归还是杯水车薪。目前,即便是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得比较成熟的肥乡县,互助院的修建改造和生活设施添置也属于前期的一次性投入,此后每年给每位老人补贴的500元仅用于水电气等基本开销,无法用于设备更新和维护。
另外,互助养老主要是解决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有很多瘫痪、半瘫痪、智障等失能老人,他们的养老仍是难题。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700多万,其中80%以上在农村。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由于地方政府力量有限,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亟待解决。
那么这个时候,确实应该仰赖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鼓励民间力量(包括人员、组织、资本等等)参与到这个重大的社会议题解决当中。对于社会组织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是一块大展身手的公益领域。对公益组织来说,在国家福利建制远远未达到一个合理程度之时,它们能够起到很大的补充作用。政府可以利用专业的社会组织,切实加强社会事务的管理和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的专业化。
也正是基于此,在2015年12月6日启动的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就将致力于服务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服务,期望通过其所代表的社会组织的探索,能够在政府的成绩之上,做一个推动,以社会组织的优势,为政府进行试验和探索,形成新的路径和模式,从而对中国养老问题的逐渐解决有所裨益。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这本身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体现,通过政府主导和引导、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加上市场化运作,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的公共资源整合,进行多样化的探索,既可以解决农村老人自身的养老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也是对于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增加了养老模式不同模式与不同经验的生成,在困难重重、压力日渐增大的情况下,探索出新的适应广阔中国农村的多样化养老模式,让所有不论是城镇的还是农村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