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居”的老人
2015-06-10
他:孤单单留守杭州,脚伤了却不敢告诉老伴 王师傅今年72岁,老伴黄阿姨68岁,老家就在杭州江干闻皇庙社区,有个很出息的宝贝女儿,现在在北京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任高管。
大约9年前,外孙女出生,女儿求援:“妈妈,来帮我带带孩子吧。”那时,黄阿姨虽然退休了,但还兼职给几个企业做会计。王师傅也被单位返聘。但为了女儿和外孙女,老两口最终决定,黄阿姨飞去北京,王师傅留杭州。
老伴去了北京,王师傅就开始了“独居”的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出门,面对空空荡荡的房子,怎么会不孤单。王师傅说:“好在我初三到大学一直是住校,自理能力还算强,虽然做饭有问题,可搞卫生还行。老太婆无论在不在,家都干干净净的。”
老伴不在身邊,早餐就在楼下小店吃一碗馄饨,一个包子。中午是单位食堂,晚上是哪儿方便去哪儿了,知味观、中式快餐店,能对付过去就行了。
空下来就会想到千里之外的女儿、外孙、老伴,这个时候,王师傅就会给老伴打个电话,吃什么了,外孙女们乖不乖呀。只是,真出了什么事儿,这电话却反而不敢打了。
前几年,王师傅参加单位里的会议时,脚底打滑摔了一跤,满脸是血,血压嗖一下高到吓人。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但要联系家人时,王师傅却死活不肯给电话。“那时女儿在坐月子,老伴得陪着,她们知道了肯定担心得要命。”就这样隔了两天,还是另外一位同事辗转从别人那儿要到了黄阿姨的电话,这消息才传到了北京。“女儿老伴一天好几个电话,我跟他们说没关系的,不用回来的,有人照顾的。”王师傅的伤很快就痊愈了,只是高血压的毛病却就这么给“激”出来了。
她:北上的黄阿姨带孩子从早忙到晚 而和女儿住在一起的黄阿姨,孤单感是没有的,她的作息时间表满满当当。
早上5点30分起床,准备早餐,煮稀饭或是做煎饼,变着花样让孩子们吃饱吃好。7点多,孩子们出门,黄阿姨先洗碗,然后拉上一辆带轮的小车子买菜去了。“每次买菜,要买到拖不动为止,这样可以管够2、3天。”下午要洗衣打扫房子。晚上等孩子们吃完饭收拾妥当,就8点多了,差不多可以准备睡觉了。
“买菜路过公园,好多老人唱歌、跳舞,真是羡慕,现在是连这点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黄阿姨说,“家里就剩了我一个人时也会觉得孤单。可是亲朋好友都在杭州,你说我们这半百年纪了,再去交朋友,挺难了。”
其实黄阿姨挺矛盾。人在杭州,要想外孙女们。“两个外孙女对我很依恋的,都爱和我睡,我睡当中,她们一边一个。我回了杭州,外孙女们电话都不敢打过来,问问为什么,说打了电话要哭的。”
但是在孩子们身边,黄阿姨就挂心一个人在杭州的老伴。“怕他吃不好,怕他爬凳子晒衣服不小心摔了,怕他晚上一个人没意思。”
现在,王师傅算是完全退休了,他和黄阿姨能一块儿结伴去北京了。两个外孙女周末暑假都要上各种学习班,王师傅是接送的主力,可是帮黄阿姨减轻了不少负担。
只是,因为饮食习惯上的差异,王师傅每次去北京回来,就会瘦上那么一圈,倒是不挑食的黄阿姨适应能力强了不少。现在两个外孙女都长大了,按黄阿姨的话说,快要熬出头啦。
“被分居”的老人容易遭遇情感危机 黄阿姨和老伴的故事越来越多的在上演。
杭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喆告诉记者,已经有人大代表的提案,注意到了这些从外地来杭州投靠子女的老人,这些老人中的一部分,就为了照顾第三代,只能和老伴分居两地。
“让年纪大的人重新适应新环境,其实是很困难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心情和情绪都不是特别好。”张喆分析,这群老人会面临着语言不通、风俗习惯大相径庭等重重问题,有些人甚至不敢出门,“长期分居的老人,重新住到一起,还可能遭遇情感危机。”张喆举例,一对老夫妻原本剩菜都舍不得倒掉。
当老太帮着儿子带孙子之后,受年轻人影响,觉得剩菜不应该吃。后来老太重新和老先生过日子,剩菜如何处理就成了老两口的新矛盾,老先生觉得老太太变得矫情和难伺候了,两个人吵了不止一次。
“子女不能因为工作忙,就忽略远道而来的父母。子女要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走出去,参与进去,找到伙伴。”张喆建议,子女不能只“利用”老人,更要拉进老人和城市的距离,也要关心父母之间的情感问题。摘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