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赵世家》中神异性材料整理与内涵分析

2015-06-10冯怡青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史记

冯怡青

摘 要:《史记·赵世家》中包含了大量神异性材料,这些神异性材料甚至勾勒出了赵氏五百多年的发展轮廓。文中神异性材料和历史真实相结合,使史传文叙述方式更加生动,同时这些神异性材料的选取和记录也体现了司马迁的历史观和天命观,神异性材料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史记·赵世家》;神异性材料;天命观

一、《赵世家》中的神异材料记述

若从神异材料在文本中的记载方式来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少量的神异描写作为小片段穿插在文中,在文本中只是侧面材料,主要起著烘托和佐证的作用。一种是大量神异描写在文本中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神异描写出现在文本多处地方,甚至伴随着文本中所描述的事件整个发展过程。后者的典型代表就是记载神异事件材料最甚的《赵世家》。赵霈林先生在《司马迁与帝王天命神话的终结》中说“《赵世家》中神话和神话材料贯串通篇,为全部《史记》所仅见”①《赵世家》中的神话相当复杂,有的神话材料涉及多个时间段,从获得预言到预言成为现实历时上百年。在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有神异性描写出现。

《史记》中记载赵氏建立到灭亡约五百多年,在这五百多年中,神话和神异性材料几乎统摄了整个赵氏的发展,赵氏的兴盛、遭祸、复兴、衰落、灭亡,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神异描写。

赵氏逐渐兴盛,繁衍至五世时赵夙生。“赵夙,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犇齐。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復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復穰。”②赵夙能够得封耿地,当然和他所创军功有关,但司马迁在叙述时依然加上了占卜一事。而后赵衰追随晋文公重耳,出谋划计使得晋文公可以返国并最终称霸诸侯,文中仅用一句话说明了原因,“赵衰卜事晋献公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③从赵盾到赵文子时期,历经晋灵公、晋景公、晋厉公三世,这期间赵氏命运起伏变化都根据赵盾的一个梦境展开。“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④解读梦境所需要的占卜活动也记述在文中,“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⑤一个普通的梦境不仅预示了即将临近的灾祸,甚至揭示了赵氏家族未来命运,晋景公三年屠岸贾族灭赵氏,独遗留了赵氏孤儿,十五年后赵氏孤儿赵武得復赵氏田邑如故。这段历史的描述中有两处穿插了神异材料,一是屠岸贾为了灭赵氏满门而大肆搜婴,赵氏能够保佑后嗣缘于赵朔之妻的祝祷“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⑥另一处是赵氏得以复位缘于“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⑦

及至与赵简子相关的神异材料是为赵简子大病五日不醒,扁鹊道明缘由后则简子寤,对大夫云:“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适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⑧这段来源于梦境的神异性描写之后,司马迁又紧接着描写了赵简子路遇野人(天帝使者)的情形,通过野人之口对赵简子的梦进行分析解释,实质上是重新明确地传达天帝的旨意,射杀熊羆实质上是指晋国大乱时灭范氏和中行氏;赐给二笥预示着将来能克代、智氏;赐给翟犬预示其子必克代国且后代将胡服改制,略中山、胡地。

赵襄子受神人竹中朱书,被告知三件事,其一是“余将使女反灭知氏”、其一为“余将赐女胡林之地”以及“至于后世……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赵襄子约于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接受的神的预言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全部实现。《赵世家》中最后一处神异描写出现于赵孝成王时期,“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筮史敢解释穿左右颜色相异的衣服预示残缺不全不合规范,乘龙飞天却不至反坠预示了赵氏有气无实,而金玉堆积表明赵氏将有忧患。正如梦中所示,赵氏自此逐渐走向衰落直至幽缪王七年即公元前228年为秦所灭。

二、神异性材料对《赵世家》叙事的影响

《赵世家》中常规的历史史料和神异性材料相互交融,司马迁在叙述时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历史的神话化还是神话的历史化之类的问题在司马迁那里是不存在的,只要是符合他的六艺,能够反映历史,其言尤雅的,他都看作是历史记载下来。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历史与神话交错的局面在历史著述中存在并发展着。”⑨神异性材料给略嫌干瘪的历史事实叙述添加进浓重的感情色彩,也给其叙述过程创造出缓冲地带。史传文不能只是单纯的史实堆积,神异性材料在增强叙述效果层面起着不能忽视的作用。《赵世家》中的历史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以赵盾、赵简子、赵襄子、赵孝成王为中心,司马迁所记载的与这四人有关的神异性材料足以概括赵氏五百多年的发展演变,这一演变过程可以用“否极泰来,盛极则衰”八字概括,历史的发展往往如此,但是如何用合适的节奏来记叙历史的大开大合是及其考较史官功力的,司马迁正是将其卓荦的史学和文学才华以恰当的方式体现于《赵世家》中,才使得《赵世家》既不失史传文的真实及历史著述特性又有极强的可读性。

三、司马迁选取神异性材料的深层意蕴

《赵世家》一文中的神异性材料类型有占筮、梦境以及神人授书。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深层含义,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这些神异性材料所体现的都是天神和世人(拥有王权的少数)之间的沟通交联。如果说《五帝本纪》、《殷本纪》等篇章之中的神异性材料选取是因为久远的上古时代本身就是历史与神话传说相互交融,那么在世家、列传诸篇中所出现的神异性描述则真实地反映了司马迁的天命观。

钱钟书先生曾说:“马迁唯不信天道,故好言天命;盖信有天命,即疑无天道,曰天命不可知者,乃谓天道无知尔。天道而有知,则报施不爽,人世之成亏荣悴,应各如其分,咸得所当,无复不平则鸣或饮恨吞声矣。顾事乃大谬不然,理遂大惑不解。”⑩《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将天命划归为中国哲学用语“或指上帝的旨意和命令、或指必然性或命运,或指先天自然的禀赋。”从历史材料的选取和记述中不难看出司马迁具有比他所处时代更为先进的历史观,因此这里所说的天命观也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从《赵世家》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相信天命的存在,天命被认为有规律和至上神两种意义。个人乃至国家王权的命运都听命于天神的安排,天神具有不可抗拒性和至上性,顺天则兴,逆天则亡,因此赵简子、赵襄子丝毫不敢忤逆天神的命令,这些人间的王权拥有者不过是天神命令的执行者,起到的作用就是沟通天人。天神的安排看上去似乎是单纯的命令,其实历史会顺应其安排发展完全是因为这样的安排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王权的拥有者要以德奉天,才会得到神的旨意和授权;个人必须德才兼备才能受到天神的青睐并对其委以重任。正如赵盾直言正谏,不惜冒犯晋灵公,故能得到神灵指示得以知晓赵氏后代数百年命运起伏。这样的天命观并不同于单纯的天人合一观念,更不是无条件地相信天道,逆来顺受。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就曾对天道公正提出疑问“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司马迁所相信的天命不是无可奈何之际的推诿和借口,《蒙恬列传》中蒙恬面对秦二世赐死的命令起先拒绝但最终却说:“恬固当死。起临洮之辽东,城渐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随后服药自杀。司马迁认为蒙恬作为名将,在秦朝初建政权还不稳定时,没有做到直言强谏以抚恤百姓,休养生息,而是好大喜功,为了自己的功德置百姓劳苦于不顾,这样的作法才是导致他最终惨死的根本原因,与所谓的地脉并无关系。从这点可以看出司马迁天命观的先进性,保有仁德且顺应民意就是顺应天命,司马迁的天命观受到董仲舒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但他思想的主体仍然是儒家的仁德观念,因此他相信天命并且在天神的旨意中处处贯穿儒家思想的精华。虽然这种天命观在今天仍不能逃脱被贴上唯心主义的标签,但在历史相对性的前提下依然不能否认它的可取之处。

神异性材料被选取进入历史著述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些材料并不是司马迁独创,但他引用时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修改和整理,因此这些经过加工的神话或神异性材料不再是單纯的记录,而是成为了探讨研究司马迁历史观、天命观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极具文学色彩的记述也给历史著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如侯忠义在《<史记>与神话传说——<史记与文学>研究之一》中所说:“由于神话传说入史,使《史记》的叙事富有故事性,传奇性,使人物增加了形象性和感染力。这就是《史记》所以具有文学性的原因之一。”但《史记》毕竟是首先作为历史著述存在的,不能因为《赵世家》中神异性材料的大量存在而否定其史学价值,更不能因为司马迁的天命观而质疑《史记》的史料真实。

注释:

①赵霈林:司马迁与帝王天命神话的终结——《高祖本纪》和《赵世家》的神话学审视. 天津社会科学, 2002

②[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1781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1781页

④[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1783页

⑤[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1783页

⑥[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1783页

⑦[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1784页

⑧[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1787页

⑨王清华:《史记》中的神话和神异性记述研究, 2006

⑩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06-307页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第2124-2125页

[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第2570页

侯忠义:《史记》与神话传说——《史记与文学》研究之一.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 [J].中华书局,1959年版.

[2] 张强.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 [J].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3] 赵沛霖.先秦神话思想史论 [J].学苑出版社,2002年3月版.

[4] 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 [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

猜你喜欢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