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压迫下的印第安人

2015-06-10李幸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印第安人主题饥饿

李幸

摘 要:秘鲁作家罗西·阿莱格里亚的《饥饿的狗》是一个简短但蕴意深刻的故事。该故事讲述了生活在安第斯山高原牧羊的印第安人,在饥荒之年所受的苦难和折磨,更悲剧的是,他们驯服的牧羊犬因忍受不住饥饿而反抗主人,最后成了狼一般野狗。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题,揭示在自然环境和政府的双重压迫下,生活在底层的印第安人悲惨的生活以及他们勇敢的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的精神。

关键词:饥饿;狗;印第安人;主题

西罗·阿莱格里亚是秘鲁著名的小说家。他出生于秘鲁,曾长期流亡智利、美国、古巴等地。60年代回秘鲁,并于1967年在利马去世。1941年,阿莱格里亚的代表作小说 《广漠的世界》 被广泛关注。他的小说描绘了印第安人平凡的生活和凄惨的处境,具有秘鲁特色和印第安人民族传统。他的作品揭示和鞭笞了封建庄园主和其他统治阶级人物的贪婪和残暴。《饥饿的狗》 由十九个小故事组成,有些章节甚至可以独立成章,其情节又都围绕小说的主线展开。这样的描写手法既继承了西班牙古典小说的传统,也是阿莱格里亚的一个写作特色 [1](P. 90)。阿莱格里亚正是以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秘鲁山地和原始森林,使印第安人的面貌更加清晰,也凸显了他们不屈不饶的性格。

一、印第安人的生活

小说的背景是安第斯山崇高的山峰和滔滔的马拉尼翁河。秘鲁的印第安民族千百年来在这里放牧和耕作,故事的中处处看得到印第安人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小说的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牧羊人西蒙的小女儿安图卡放牧场景。她唱着优美的歌谣,带着牧羊犬在辽阔而荒凉的安第斯山上放牧。那的环境并不好,甚至“几棵青草简直就可以算是冷漠的大自然的额外恩赐了”[2] (p.2)。但人们还是用歌来歌颂大自然:“太阳是我生身父;月亮是我亲生母;晶莹星斗撒满天;姐姐妹妹无奇数”[3] (p.2)。他们相信和大自然能朝夕相处共处,亲密无间。然而白天他们担心羊群走散,深夜还要对突如其来的豹子和狐狸有所防备。不难看出他们的生存受当地自然环境牵制。故事发生的那一年是大旱之年,所以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农民们常常凝望万里晴空,心里为来年的种子和如何挨到下一次收成发愁。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缩口粮。但饥饿打不败生活在边缘地带的人们。只会让他们更团结。虽然家里的粮食快见底了,但当有人想找老印第安人西蒙借粮食,叫他收养孩子时,西蒙还是答应了。当马特欧被抓去当兵之后,人们还积极的帮他家干活。马欧特的儿子达米安即使再饥饿,也没有宰家里最后那头羊。即使在干旱和饥荒面前,人们还是坚强的面对严酷的蓝天,以此来表明印第安人还在进行最后的挣扎。他们的眼里流露出痛苦,但是带着出不凡的神情和不肯轻易放弃生命的精神。

印第安人不仅跟自然斗争,也要跟压迫作斗争。“秘鲁的印第安人有着特殊的文明传统。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受到剥削和压迫。殖民者包括后来的秘鲁白人,除了不断地搜刮他们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还不给他们任何权利”[4] (P. 20)。只要天一直不下雨,不管有钱人还是穷人,都遭受苦难。但是富人只受大旱之灾,而穷人却受不尽的法律之害, 还有不尽的心灵折磨。马特欧是西蒙的女婿。在家里他是丈夫,父亲还有主人。有一天,马特欧在地里干活,警察发现了他,强迫他去当兵。在人们眼里警察不是什么善类:“因为警察到乡下来总没什么好事,不是抓人,就是征马,要牛,抢羊,甚至还要逮鸡”[5] (p.26)。警察问他有没有兵役证,他当然是没有的。因为当局政府不会给他们发放,所以那些年轻人都会被抓去当兵,有去无回。警察抓着他来到他的家里,不仅对他家进行破坏,而且还羞辱他的妻子马尔蒂娜。抓走了马特欧,家里就没了依靠,这让生活本来艰苦的一家人变得更加无助。马特欧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不是被抓去当兵就是在心惊胆战的活着。统治者们就是这样压迫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

小说中有一段讲的是两个强盗的故事。他们是“塞雷东兄弟”——胡连和波拉斯。专门在深夜里盗取人们的牲畜,然后再拿去卖。其实他们都是当地的印第安人而已。在成为强盗之前,胡连有过一段悲惨的故事。他生长在一个土地非常贫瘠的地方。而且东家对他很刻薄,常常对他又大又骂,甚至每天用鞭子抽打他,于是他无意中把东家给捅死了。那个时候的他还是单纯的,因为他只是为了活命。胡连为了生存选择当强盗。艾丽莎是他的慰藉。当胡连知道艾丽莎有了他的孩子时,他“那张英俊而高尚的脸隐藏在夜幕中,既没有偷过东西也没有杀过人,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像孩子一样地纯洁”[6] (p.63)。最后胡连还是悲惨地死在警察的手里。可怜的印第安人受到压迫,或是选择忍气吞声,或是想起身反抗,可是最后都以悲剧收场。

二、饥饿的狗

牧羊犬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饥饿的狗更凸显了印第安人民的悲剧性。由于人们以放牧为生,所以狗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最早来到西蒙家的狗是桑博,小骨等。因为西蒙家的狗以忠心出名,所以人们都想从他家领一只回去。有一次安图卡在放牧的时候遇到了“塞雷东兄弟”,得知是西蒙家的狗时,胡连抢走了一只叫小骨的狗。开始小骨一直反抗,但是在饥饿难耐和胡连的关心下,它正式融入了这个强盗的集体里。最后为了保护胡连,惨死在警察的枪口下。小骨是悲惨的。还有马欧特家的狗雄狄,当马欧特被抓去当兵后,雄狄勇敢的保卫着他的家,不让别人欺负她的妻子。当达米安饿死在荒原上时,雄狄为了保护他的尸体,被秃鹰啄伤。

人们对狗有着深深的感情,不只是它可以保护家里的牲畜,而是狗已经成为家里的一员。即使在饥荒的时,人们还是一样的照顾狗和它们的后代。狗和人患难与共。然而饥饿对于人来说是悲惨的,对于动物来说还要再加上一个“更”字。“漫长的干旱冷酷无情,令人窒息。不管是人和牲畜受着煎熬,整个大自然都发出了无可解救的干渴和死亡的吼声”[7] (p.120)。当家里的粮食已经不能满足那些饥狗时, 荒野里就出现了一批批“受到无法满足的欲望的驱使而焦灼地到处乱窜的狗群”[8] (p.125)。就这样,西蒙家的狗也开始爆发了。在一次放牧中,安图卡发现她们家的狗——万卡,桑博和小皮拖走了一头羊,正悄悄地躲在一个隐蔽的山窝里大口地吃着。安图卡吓坏了,她开始吆喝、恐吓,还举起了捻线杆,结果都毫无作用。难以置信的是那几只狗还因安图卡打扰它们吃羊而发出忿怒的叫声。最后,狗因為饥荒变成恶狼一般。确实,荒凉的原野以及干旱的奥秘全部变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那些狗都被赶出了主人的家,奔向了荒凉的原野。等着它们的是漫无止境的饥荒和苦难。饥饿的狗聚成群,东游西走。山上的野草野菜都被羊群啃得光秃秃,庄稼没有收成,人们也开始防备这些狗群,于是,它们没有食物的来源,最后有的孤独而饥饿的等待死亡,有的则残杀同类,最后大多都饿死在这片荒凉的原野上。

印第安人民的心里受到一定的冲击:这些曾经与他们患难与共的狗,现在变成了他们日夜防备的敌人。他们的命运是凄惨的。现在他们只有默默的祈祷,希望能迎来一场大雨来唤醒这片大地,滋润人们快要干枯的心灵。终于在十一月份,雨点滋润了大地。希望也终于来了。一天,西蒙在屋檐下欣赏着正在复苏的景象,他发现万卡在远处站着。于是他把万卡召唤回来了。万卡又重新回到了它护卫的岗位上,为主人守卫着这群羊。他们又开始相互依靠了。虽然还有很多的苦难等着他们,但这些不屈不饶的印第安人相信总会等来希望。也许就是这样,印第安人才能世世代代的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坚强的生活着。但是万卡的回归同时也更加表明印第安人民的悲惨生活不会结束,只会周而复始。

三、总结

阿莱格里亚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秘鲁的印第安人生活的环境。从一方面读者可以体会到那里的印第安人民对这片土地的又爱又恨的感情。他们受到两方面的压迫。一方面是自然灾害。人们在这片土地以放牧为生,可是老天怜悯他们。因为干旱,他们面临饥荒。但在饥荒面前,人们并没有因此放弃生命,也没有失去善良的心。另一方面他们还受到政府和警察的压迫。政府强迫他们去当兵,警察到家了抢砸东西,无疑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悲催。面对这样的双重压迫,人们还是坚定地等待希望。和印第安人共患难的狗,由开始的尽责温顺,到后来受不了饥饿的驱使,最后变成一群凶残的野狗。他们不仅破坏庄稼,还捕猎主人家里的牲畜。最后还相互残杀。但最终,善良的人们还是接纳了他们。对于饿狗的变化,人们是无奈的。一方面它们反映了人们在饥荒时期的痛苦,表明印第安人的悲剧性;另一方面更加彰显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的善良和坚韧的品性。阿莱格里亚通过描述秘鲁的印第安人们在大旱之年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对边缘人物以及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关注,并呼吁人们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 冯平,刘东岳,牛江涛.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2][3][5][6][7][8]罗西·阿莱格里亚. 《饥饿的狗》[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

[4] 周明艳. 从略萨看后殖民作家与本土文化的疏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9-23.

猜你喜欢

印第安人主题饥饿
美国首次统计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死亡人数,但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向着“零饥饿”的目标
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象形文字名称和标志
英勇反抗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的生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回忆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