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胎”闹剧之前传

2015-06-09李滢

检察风云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二胎希希爷爷奶奶

李滢

自二胎政策宣布以来,很多符合条件的父母都开始蠢蠢欲动,用心准备。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父母因为头胎的阻拦,让生二胎的过程充满了艰辛,甚至不得不放弃生二胎的计划以维持家庭暂时的安宁。

先来看几则消息:

新闻一

44岁的肖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王先生开公司,家里经济情况较好。国家“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身为独生女的肖女士与丈夫合计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在努力备孕一年后,肖女士终于如愿怀上了二胎。

然而面对家里即将增加一个新成员的事实,肖女士13岁的女儿雯雯(化名)却百般不愿意。雯雯说“如果妈妈生弟弟妹妹,我就跳楼”。一开始肖女士和王先生并未在意,以为她只是随便说说,但随着肖女士的肚子越来越大,雯雯的脾气也越来越大。她从一开始的在家扔东西,威胁父母要逃学、拒绝参加中考、要离家出走,到吵着要自杀、甚至真的用刀片割手腕。肖女士夫妇尝试与女儿沟通却无果,女儿态度非常强硬。经过反复考虑,最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不得不含泪到医院做了终止妊娠的手术。

新闻二

山东烟台孙女士的女儿小茹今年六岁,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可最近两个星期突然开始闹情绪,经常无缘无故发火,前天干脆拒绝吃饭,把自己锁进卧室,绝食两天。“我哪里不好?为什么还要生个弟弟?”经了解才知道,原来父母曾私下说想再生个男孩,小茹无意中听到了。于是便有了反常的表现。

新闻三

网友“滴答”在网上晒出一张《保证书》,在上面,她和老公向女儿保证:我保证永远第一喜欢我家大宝。女儿在下面签字“可以”,然后女儿、父母双方签名,写保证日期。

据“滴答”介绍,之前她和大宝说想给她要个弟弟或妹妹后,大宝一下子接受不了,很反对,怕家里突然再多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就不爱她了。怕孩子有逆反心理,他们暂时搁置了二胎计划,没再跟女儿提这事。

一次,“滴答”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在网上晒自己家的二宝。女儿要过手机看了一眼,说家里有个小不点也挺好玩儿的,但表示,如果想要,一定得先給她写个《保证书》,保证永远第一爱她才让妈妈生二胎。于是就有了这张让人啼笑皆非的《保证书》。

这几则消息一出,并非只是增加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让人觉得五味杂陈之余不禁思考:一胎们的种种行为表现到底说明了什么?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我们不妨借助想象让时光倒退几年,看看这些二胎闹剧的前传会是怎样。

前传一:公主诞生记

从前形容父母爱孩子爱到极致有这么一个说法: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囡囡的父母对她的爱就是这样,一点也不夸张。囡囡从出生起全家人都视她为掌上明珠,在她还是个小baby的时候,她吃的用的全是父母能提供的最好的,只要一听到她哭家人就争着抢着来抱,只要她用小手一指大人就立马把东西给她拿过来。等她长大点,吃饭大人喂、穿衣大人帮,她只要等着被伺候就行。到了囡囡有自我意识的年龄,那更是她要什么大人就给她买什么。延迟满足在囡囡这本字典里根本就不存在,所有的东西都是“我要”、“我现在就要”。如果家人实在是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无法及时满足,还会给囡囡赔礼道歉,求得囡囡的原谅,并用另一个东西来补偿。面对囡囡的霸道任性,囡囡的父母越来越感觉吃力,却又无可奈何。

解读:溺爱不是爱

相信每个人都会同意,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什么是健康的爱却让一些父母困惑。爱就是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含期待回报的、发自内心的一股温柔的能量,它包含了温暖、欣赏、尊重和信任。爱就是爱本身,不加控制(如“你要听话”、“你要乖”);不求回报(如“你以后要孝顺”、“你一定要出人头地”);不含乞求(如“我是不是天下最好的妈妈”、“我是不是最爱你”)。当爱到过度,变成溺爱,爱就已经不是爱本身了,在这份原始的爱里面夹杂了太多复杂的东西:也许是父母幼年未满足的被照顾被疼爱的期待、或许是父母渴望得到认同的需要、或许是父母对自身的不满和无力、或许是父母对依赖的强烈需要。太多的爱让亲子关系变成相互控制,因为“爱”,父母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不能发展自己;因为“爱”,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只能退回家中求父母来满足。

前传二:只因你是女孩

产房外,新爸爸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焦急地等待。随着“哇”的一声哭声,产房外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在他们心里有一个可以说出来的愿望,希望孩子健康,还有一个没有被说出来却异常强烈的愿望,希望TA是个男孩。

家里人都喜欢薇薇,但彼此都有些隐隐的遗憾,如果这是个男孩该多好。爷爷奶奶的态度有些明显,薇薇感觉他们更喜欢堂弟,她到了爷爷奶奶家他们也高兴,可是堂弟一来他们都会出来迎接,马上给他好吃的,虽然薇薇也有一份。每次薇薇摔倒,爸爸都不会过来扶,不管她摔的是轻是重,爸爸总是丢下一句:“自己站起来,像个男孩子一样!”薇薇怎么也想不明白,我明明是女孩子为什么要像男孩子一样?每次从爷爷奶奶家回来妈妈都不高兴,不理爸爸也不愿理薇薇。

薇薇从小听话、礼貌、能歌善舞,她知道家人都对她很好、喜欢她,但她也感觉到家人还有一些爱她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直到有一天,薇薇听到爸爸妈妈私下商量想生一个男孩,她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解读: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中国重男轻女之风由来已久,从文化的角度,当家中有一个男孩时父母脸上有光,也得到“养儿防老”的安全感,同时通过这个男孩“祖宗香火”得以延续,死亡的恐惧被消解。无论出于何种解释,也不管“希望有个男孩”的愿望在家庭中是被公开谈论还是作为秘密,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子女都将因此受到伤害。

对于女孩来说,她作为女孩的身份从一出生开始就没有得到认可和尊重。她感觉到被忽视、不被爱、不被接纳,她们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恐惧和自卑,产生强烈的没资格感。从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来说,一个人早年的亲子关系若不经过有意识的觉察和调整将会成为她一生的人际关系模板。一个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也不会接纳自己,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是不受欢迎的,不是父母期待的样子,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不够好……为了获得父母的爱,小小的女孩只能通过让自己更乖、更听话,压抑自己的本性,放弃自己的需要,来获取短暂的价值感和被爱的感觉。

而对于男孩来说,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也会让他内心充满创伤。相比姐姐妹妹们,他在家庭中承受着截然不同的关注和爱,他们或许“恃宠而骄”、自我中心,或许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期待而不堪重负。

前传三:爸爸妈妈听我的

希希的爸爸妈妈都是很纠结的人,要做一个重大的决定会特别困难,他们要瞻前顾后地想很久,有时候就算做了决定也会后悔不已、担惊受怕。希希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到了两岁后开始有自我意识了,什么都是“不”“我的”,爸爸妈妈要向东她偏要向西。每次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希希的爸爸妈妈就很纠结,到底是坚持呢,还是依了希希?最后他们还是决定就听希希的,她说周末去公园就去公园,她说去游乐场就去游乐场,她说要吃必胜客就吃必胜客……这样一来,希希的爸爸妈妈觉得轻松了好多,原来需要他们夫妻商量的事,现在直接问希希好了,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也避免了他们纠结挣扎,他们只要执行就好。慢慢地,希希成了这个家的老大,什么事都要经过她的批准同意,她当了爸妈的爸妈。

解读:爱只能在秩序的范围内流淌

每个人在她的家庭中都有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由他归属于这个家庭的时间来决定。父母作为家庭的开始,他们在最高的位置,即第一位,然后生了一个孩子,孩子排在第二,再生老二,老二排在第三,以此排序。这是非常神圣的、原生的秩序,孩子源自于他的父母,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源头,他们占有最高的位置,如果孩子站在第一位,父母位居第二,那么次序就倒错了。这会让孩子陷入极大的困惑,也影响家庭正常功能的发挥。所以,要决定家中很多大事是父母的权利,是经由父母商量确定的,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只能接受并尊重,而不是冲到父母之上干扰父母的决定,对于生育孩子这件事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看到新闻,看到那些阻止父母生二胎的孩子们,他们的行为仅是冰山一角,下面则是更为庞大的关于成长历程、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的故事。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猜你喜欢

二胎希希爷爷奶奶
敞开怀抱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杨杨和希希
我的爷爷奶奶
不想要,就礼貌拒绝
我的爷爷奶奶
向爷爷奶奶致敬
我的爷爷奶奶
家庭生育二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孩子,妈妈对你的爱是不会改变的
让我们走近希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