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教育改革走向

2015-06-09蔡芳婷

科教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变迁教育改革影响

蔡芳婷

摘 要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变迁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下的走向,以应对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的挑战。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教育改革 影响 走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01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in Perspective of Social Change

CAI Fangti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72)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hange and education reform,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nges of the three education reform put forward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nges of direction,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modern society background.

Key words social change; education reform; impact; direction

1 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基本概述

1.1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前进、倒退及停滞等一切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的总称。社会变迁的内容包括政治方面的变迁、经济方面的变迁、文化方面的变迁、科技方面的变迁、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乃至到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等。社会变迁的表现方式分为以社会的整体和局部变迁、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其中,社会变迁的方向分为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性质又可以分为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的社会变迁。同时,人们通过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可以分为自发性的社会变迁及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社会变迁都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1.2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教育社会学学者一般认为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动因及条件。从社会变迁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来看,社会不断的变迁导致的结果是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教育目标的更新、教育观念的变化、甚至教育功能的转化。从教育引导人们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而言,例如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在文化上传递意识形态方面、在经济上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在政治上推动制度革新等方面,教育往往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从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引起社会变迁的重要性来谈,教育又是社会变迁的条件。教育作为社会变迁的条件就意味着,教育功能对社会变迁过程具有有限性,因此,教育须借助其他相应的条件(如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和环境来促进社会变迁。

2 社会变迁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社会变迁主要是通过政治变迁、经济变迁和文化变迁来推进教育的改革。

(1)政治变迁决定教育改革的性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形式决定了教育改革为谁服务,决定了教育的内容的政治取向。在政治体制方面表现在,如我国封建阶级社会,教育改革始终围绕着封建的统治阶层服务的;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体制具有浓厚的宗教性,究其根源是统治阶层由僧侣阶级占据着;到了中世纪末兴起的行会学校,以及早期大学的产生则表明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在国家形式方面,表现在封建社会里,专制的国家形式导致了整个教育体制也伴随着专制化,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民主的国家形式推动了其教育体制的民主化,如教育体制的宗教性逐渐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重发展;此外,国家权力的分配也对教育体制具有制约作用,如以中央集权制为代表的法国,其教育体制的具有统一化色彩,而以地方分权制为代表的美国,它的教育体制则体现了多元化特色。

(2)经济变迁决定教育改革方式的渐变与突变。“前进的”社会剧变将推动“前进的”教育重构。①在教育改革方式的渐变方面,例如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力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经济的剧变给英国的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是迅速出现了教育内涵的逐渐重组与规模的逐渐扩大化。这一经济剧变就要求逐渐改革宗教教学,消减古典科目,导入实科课程等,从而使得英国的中等教育逐渐开始迈向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眼光和机敏特征的资产阶级新人之目标。而在教育改革方式的突变方面,以我国为例,我国解放初期进行的疾风暴雨式的社会大改造几乎广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所有因素及其所有层面,是社会系统整体特质的剧变,其时的教育大改造也几乎广及整个教育系统的所有范畴及其所有层面,是教育系统整体特质的突变,即由解放前的“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教育”迅速转变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3)文化变迁影响教育改革的方向。首先,先进的文化影响了教育改革的进步性。学校教育在文化上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如政治观点、道德观念、信仰、艺术等,向学生传授悠久的历史文化或先进的现有文化,并使学生通过文化的传播来了解并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形态具有先进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随之多元化。教育改革的进步性体现在:提高了知识的丰富程度,加深了知识的深度,注重了知识传播思维方式的创新性,知识传播的载体由手口相传到文字书籍再到科技网络。其次,文化的倒退性导致教育改革的落后性。我国的“文化大革命”可以归入典型的“倒退的”文化变迁。“文革”时期采取的政治上的专制、思想上的禁锢、文化上的愚昧导致了我国教育的“倒退的”重构。如学制的随意缩短、学校权力机构的非专业化、教师尊严的丧失、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贬值、高考制度的取消及中等教育结构的单一化等。

3 社会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的走向

当今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逐渐变迁到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阶段。教育在应对社会现代化挑战下,不可避免地要作出相应的改革。

(1)教育改革在政治变迁下的走向。现代社会,教育内容的改革,向人们传播了先进的思想,介绍了科学的意识形态,促进了人们对政治民主的认知,从而加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推动了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其中尤其表现在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两个方面。通过在教育制度上的改革,确保人们接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扩大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化。这体现在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同程度的义务教育上,较普遍地扩大了人们接受基础教育教育的机会。在现代社会里政治文明主张实行法治反对专制,更强调了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前提下,这就要求政府在对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要实行分权与放权,对教育的管制不能搞一刀切,统得过牢过死。同时加大对教育的立法保障,对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高校要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大学章程的权威,使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此外,要积极推进教育的民主化进程。比利时学者亨里·雅纳说:“机会均等的原则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的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②因此,教育改革要突出教育的公平性,尤其是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现代政治文明要求国家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所以课程改革要全面走向素质教育。

(2)教育改革在经济变迁下的走向。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等物力资本的。”③由此可见,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必然对经济变迁具有先行作用。教育改革对经济改革提供人才和先进的改革思想,有力地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教育改革在培养人才方面对教育的课程内容、高等教育的专业及学科方向进行改革,通过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从而间接地对经济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经济改革上的领导层、管理层都需要教育先行来培养其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起到最大的积极指导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现代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与竞争性致使我国的教育改革要紧密联系市场的供求关系。因此,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要积极适应市场的需要,确立好与市场的关系。国家在立法上要保障教育方针与经济密切联系落到实处,对教育的调控也要通过拨款的形式大力扶持。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法规要积极把“自由竞争”的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允许有限的教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流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市场缺乏的人才,在招生与就业问题上要有科学的预测与规划,努力促进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源所具备的价值发挥最大化。

(3)教育改革在文化变迁下的走向。人类学家认为文化的变迁基于两个基本的过程,即一个是文化传播,另一个是文化创造。文化传播的过程倾向于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传播,而文化创造则是着眼于是新文化因素的产生的过程。教育改革对文化变迁的影响是最为密切的,教育不但能促进文化的不断传播,而且也能够促进文化的再创造。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教育会选择性地综合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对文化的传播内容进行反馈、修正与传承。同时,教育促进文化创造。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它或因社会变革、受教育者不同的身心状况以及教育者自身价值观的差异,赋予已有文化以新的意义;或因融汇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使原有文化发生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衍生出新的文化要素。这些新的文化意义或文化要素往往会成为文化创造和革新的萌芽。④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衍生出新的文化要素和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摩尔根认为人类是“通过知识经验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⑤学校教育就是通过用人类缓慢积累的知识经验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从而加剧实现了文化的再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文化变迁深刻影响着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面向开放的世界,加大国际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文化现代化提高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要求教育改革的内容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此外,快速更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强调了教育改革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加大力度开发远程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微课”及MOOC等。教育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革,才能积极地应对文化变迁所带来的挑战。

注释

①⑤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② 胡宗仁.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探讨——一种教育社会学的视角[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③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④ 郑金洲.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J].上饶师专学报,1996(1).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教育改革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