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研究

2015-06-09张洁

科教导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

张洁

摘 要 通过分析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本文结合师生互动的参与式教学的方法与优势,探讨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实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英语精读 参与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63

English Intensive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

ZHANG Jie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inefficiency of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 in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teaching, aims at stimulat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s well as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knowledge so as to realize their subject positions in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strategies

1 英语精读教学中的新问题、新形势与新要求

一直以来,英语精读课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以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于一体,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课程。学生的语言习得情况、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受到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突出强调语法讲解、学习语言重难点及理解课文是精读课常用的教学策略。这种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无法掌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尽管教师备课辛苦,但收效甚微,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得到有效地激发,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倡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其合作精神”。①该《大纲》的制定出台给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通过恰当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将学生由课堂的听课者转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学活动。古语云“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精读课教师,不仅要以“授之以鱼”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授之以渔”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的方式不再只是“读书本”,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知识,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教学生学。

2 参与式教学模式课堂应用的理论基础

所谓参与式教学模式,即将师生双方置身于一个地位平等、气氛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师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双方相互参与、激励协调、促进统一,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以平等参与,重视过程,完全开放的特点,②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20世纪90年以来,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其强调听课者高度参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的特点,在西方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自20世纪末引入中国后,广泛应用到各类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③

参与式活动是一个参与、互动、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不是等待“灌输”的被教育的过程。④与传统的单一教学资源不同,参与式教学模式会让每个参与者都是教育资源,而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即受教育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鼓励学习者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每一成绩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各学习小组之间相互传递共享所学的知识信息,所有的信息最后汇总给任课教师,教师将所接收到的知识信息与教学课堂中的参与者分享,从而实现交互式的信息交流。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颠覆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参与者,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翁的乐趣以及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这种教学模式也符合现阶段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3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有效调控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教学设备要求不高,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可帮助学生快速地成长。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作为认知主体始终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也是其明显缺陷。任何现代的东西都离不开传统的积淀,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将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添加到传统教学中,使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形成性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积极性,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1 小组合作

作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策略之一,交互活动方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英语专业大一年级,每班40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体差异等因素,组建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在本组中都承担一部分任务,并将小组合作配合着讲授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参与交流、互动的机会较多,课堂参与程度也有所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精读课的教学参与活动主要体现在生词、课文学习和练习等方面。对于单词、语言点的学习,不再只是教师逐一进行讲解,组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将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小组成员相互分享各自学习成果,检查掌握熟练程度,共同进步。对于课文的学习,不再只拘泥于课文内容的学习,而是将参与式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诸如通过查阅网络资料、相关文献,学习本课有关的西方文化等等,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作具体的练习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新角度看问题,自己找到答案,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

3.2 课堂展示

单纯地讲解语言规则或机械地进行句型操练不能达到语言课堂教学的要求,还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语言学习者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立某些特定的交际场景,学生作为交际者参与其中。比如,让学生成为一堂课的主讲教师。以精读I Unit2为例,本单元语法学习是关于时间状语从句。讲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即讲解该语法知识的相关内容,每一名同学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方式收集相关知识点以备课堂讲解。在讲解时,由教师随机邀请一位学生作为该知识点的主讲教师为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同学在认真聆听后可根据讲授情况进行补充。在精读课堂中,所有的小组讨论成果、角色扮演都离不开课堂展示这一环节。这是参与式教学一项重要的活动,使参与者将所学习到的技能,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笔者安排每堂课上课前安排2-3位学生进行即兴演讲,教师根据演讲内容进行相关话题的提问,学生根据问题阐述个人观点。即兴演讲一来可以锻炼学生大胆说英语的勇气,二来可以用于帮助提高学生听解文章的能力。

笔者以英语精读I中的第三单元《万圣节背后的故事》一文为例,学生通过抽签方式选定学习任务,即分别从节日起源、风俗习惯、庆祝方式、特色食物、中西节日差异等5部分对该西方节日进行阐释。每个小组根据抽签的结果决定本组负责介绍的内容,小组内部按照事先的分工安排,查找资料并汇总核心内容,以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形成本组的学习成果,以PPT或Role-play的方式介绍万圣节。

3.3 课堂评价

我国的课程考试形式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但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缺乏必要的记录与考量,无法给出客观真实的考核结果。英语精读课程考核亦是如此。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大优势即评价主体多元化。鉴于此,评价主体除教师外,学生的自评也设为评价主体,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评价方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学习能力的掌握,实现学生学习绩效的形成性动态评价,从而达到教学双向调节功能。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程度、角色扮演表现、课堂展示等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处在活跃的师生课堂互动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释放评价的价值。

4 总结

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在其提出之初以其能够突出和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机械地听记学习知识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问题赢得了众多师生的青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为双向教学资源,互为补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向交流的弊端,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英语精读课的教学质量。

注释

①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② 蔺永诚,刘箴.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154-156.

③ 苏丽丽.参与式教学法国内研究现状及评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4).

④ 彼得·泰勒.如何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参与式课程开发指南[M].陈则航,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