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2015-06-09
焦点
户籍制度带来职业隔离
香港科技大学 吴晓刚、张卓妮
“户口、职业隔离与中国城镇的收入不平等”
《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与城镇工人之间存在很大的收入不平等,且农民工确实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遭遇职业隔离,这使他们很难进入经济回报较高的职业。而这两组人的收入差异主要来自以户口性质为基础的职业隔离,而非同工不同酬。
城镇地区内部的职业结构障碍是导致农民工低收入的主要原因,而职业隔离对收入差异的影响与农民工在性别、婚姻状况、教育和年龄等方面的特征分布密切相关,其中教育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民工普遍在农村接受教育且近80%的人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城乡地区间不平衡的机会结构,尤其是教育机会的巨大不平等,是导致农民工被隔离在低端职业从而影响其收入的重要原因。
由于农民工和城镇工人不仅在职业分布上,而且在教育等其他特征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检验户籍身份对每小时工资收入均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只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类型内收入比城镇工人低;在国有/集体企业和私有部门,农民工的收入比可匹配的城镇工人反而更高。
农民工在国有/集体企业和私有部门中比城镇工人收入更高,可能是因为留在城里的农民工具有选择性。如当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时,他们通常会选择返回农村老家。因此,经过选择且留在城镇地区的农民工很可能比城镇当地居民更加健康,而健康与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如职业收入密切相关。
因此,要改善农民工在城镇的经济社会地位,需要在国家层面制定长远的相关政策,改善城乡间在教育机会等方面存在的结构不平衡状况,更要集中梳理城镇地区对外来人口/劳动力相关的歧视性政策措施,完善相关制度,消除针对农民工的准入障碍,打破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隔离,建立公平、开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民工获得平等的就业权。
制度
新农保制度建设还需要完善
中央财经大学 张川川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
《經济学》(季刊)2014年第14卷第1期
自2009年以来,“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的影响如何?
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减少了贫困的发生、提高了其主观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消费和减少了老年人的劳动供给。而理应作为首要政策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更显著。
这些表明“新农保”政策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促进农户家庭和谐以及实现老有所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家庭消费和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在规模上十分有限,就切实促进农民消费和最终实现农民老有所养而言,“新农保”制度建设还有很大完善空间。
观点
婚姻使人更快乐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John F. Helliwell等
“家庭生活如何?关于婚姻的新证据和幸福的设定点”
NBER工作论文第20794号
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婚姻与幸福正相关。有人认为,这种相关性可能是因为更快乐的人比较容易结婚。而另一些人提出证据表明,婚姻带来的幸福不能持久。
英国年度人口调查的新数据表明,在各年龄组中,已婚人士相比未婚人士,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呈现较浅的深U型,这意味着婚姻可能有助于缓解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年危机,也意味着婚姻带来的好处不太可能是短暂的。
友谊是婚姻中的一种心理机制,可能有助于解释婚姻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且如果配偶是其最好的朋友,那么婚姻幸福的作用会增大两倍。
利用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虽然婚姻对于幸福感的整体影响可能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但除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所有地区的婚姻都缓解了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