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主发展课程体系的建构
2015-06-09商红领
商红领
中关村第一小学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自主创新高科技园区,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60多年的办学历史赋予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国家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化,学生、家长、社会对基础教育需求越发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学校“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选择、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发展现状,我们把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会学习、懂生活、能负责、敢担当”的学生。在总结多年来实践“自主教育”的育人模式和“新学堂自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将育人模式定位在通过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探索益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方式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实现自主发展。
一、自主发展课程的基本内涵
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系统的课程内容设置、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学生自主发展平台的搭建,充分挖掘每个生命个体的潜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成长为独特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二、自主发展课程的框架
在学校“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选择的引领下,在“自主教育”的育人实践过程中,我们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建构,形成学校自主发展课程“6–2–6模型”(见图1)。
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6–2–6模型”的核心指向人的发展,通过六个课程领域(道德与公益、语言与人文、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数学与科学、国际理解)、两种方式(必修课程、可选择课程)、六大平台(自主管理、自主选择、自主展示、自主提高、自主实践、个性化问题解决)的建设与实施,使学生“会学习、懂生活、能负责、敢担当”,拥有健全的人格,快乐自信、身心健康地成长。
1.内容统整,形式扩展—六大领域、两种方式和谐育人
我们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生活空间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将现有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从内容上进行整合与补充,形成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的六大课程领域(见表1)。
表1 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六大课程领域
领域
类别 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
道德与公益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心理游戏
志愿者联盟
……
语言与人文 语文 国学启蒙
思维与表达
……
体育与健康 体育 足球
篮球
……
艺术与审美 音乐
美术 视听动漫秀
音画联觉
……
数学与科学 数学
科学
综合 生活中的数学
美丽的地球日记
……
国际理解 英语 趣味阅读
……
在每个领域课程群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我们站在课程领域的视角,挖掘其育人功能,使其教育价值和功能逐渐清晰。道德与公益领域的课程核心在于突出体现学生公民素养的形成和热心公益事业意识的发展;语言与人文领域的突出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数学与科学领域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艺术与审美领域的重点则突出体现综合的艺术,突出审美;体育与健康领域的重点是让学生热爱运动,培养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国际理解领域的重点则是要引导学生拥有国际视野,理解文化差异。
为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我们扩展了六大领域课程的学习方式,包括必修课程和可选择课程。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完成国家课程的育人目标,满足共性的发展需求。可选择课程紧紧围绕道德与公益、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国际理解六个领域,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延伸与拓展,以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作为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开发与实践着眼于国家课程标准中学科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形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素材,活用学校、社区等资源,细化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可选择、多元化、源于生活、适应成长的可选择课程中实现多元差异发展。在育人过程中,实现两种方式的互补,同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1)道德与公益:以德奠基人生
道德与公益课程是以学生道德成长的核心关系为原点,表现为五种形式: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己”包括生理的我、心理的我和精神的我,培养健康、积极、乐观的我。“我与他人”培养学生平等尊重、乐观以及合作分享的品质。“我与集体”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和集体观念。“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突出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语言与人文:悦读乐写,善思考
语言与人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提升阅读、写作、表达、传统文化、思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语言与人文课程包括“阅读与欣赏、活动与习作、国学启蒙、思维与表达”四个模块,基本思路是:激发兴趣、由说到写、读写互促、说写并重、夯实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体育与健康:宜动、易乐、益健康
体育与健康领域课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基本的运动能力为目的,依据课标和“体育艺术二加一”项目的精神,从学生的兴趣、体育能力、体育基础,以及学校体育办学的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条件出发,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至少能够基本形成两项擅长的体育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能,增强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最终以身心健康为学生奠基人生。
(4)艺术与审美:美养心灵
艺术与审美领域课程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出发,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学会欣赏艺术之美,通过艺术升华成一种懂得生活之美的情怀,在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习热情,挖掘潜能,提升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5)数学与科学:探物怡情,明理求真
数学与科学领域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探究性学习为载体,整合学科教师、教育专家、科学家等资源,以学校、实验室、社会为学堂,着力引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思辨能力、合作与创新意识、思维与实践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在教学中注重以情促知、以知怡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探索热情。
(6)国际理解:感悟差异,理解文化
国际理解课程是依托英语学科,为学生打开国际视野,促进其理解不同文化意识、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课程。国际理解课程按照“对节日概念与其相关名词的介绍”“跨文化比较”“将外显的文化意识转化为内在的品质”的设计思路,开设认读与拼写、趣味阅读、视听表演、原著欣赏等课程。
2. 重点关注,专门设计—专设衔接课程,呵护学生顺利发展
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原动力,针对一年级和六年级这两个涉及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的关键年级,我们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专门设计、建构出一年级的融合课程和六年级的毕业课程,减轻学生身心焦虑与负担,减少适应不良,为实现学生充满自信与热情地学习、成长及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3.开发课程资源,打破时空界限—六大平台促进个性化成长
从广义的“课程”定义出发,学校中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工作都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体需求,我们不断丰富和开发学校、社区、社会的课程资源,打破课堂、学校等时空界限,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及时、多元的机会,让其进行选择、展示、实践体验,并由此逐渐形成中关村一小自主发展课程的六大支持性平台(见图2)。
六大平台打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壁垒,使课程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每次活动,延伸到社区、社会,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与实践、尝试、体验、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每一名学生在中关村一小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
发展点。
中关村一小的自主发展课程通过改变教育供给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使教育适合每个儿童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为课程改革之路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