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景观
2015-06-09李在磊
李在磊
2015年5月7日,顾客在郑州市澳洲跨境电商体验馆内挑选商品
东莞创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广平,自2009年起便尝试通过互联网进行对外贸易。在他看来,虽然2014年热起来的跨境电商仍然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但“遍地捡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但是,2015年谢广平又开辟出一块新的业务增长点——培训。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包括企业、院校、政府在内的机构,纷纷找上门,向他讨教跨境电商的窍门。
“想了解跨境电商的人很多,源源不断。”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商培训机构执行董事张何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员络绎不绝。
跨境电商这一新生事物蒸蒸日上,但主动向其靠拢的人,对它的运作方式并不算了解。
客服是难点
“第一步,要把自己的产品放到网上去卖。”张何文曾参与撰写过一本跨境电商培训教材。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交易平台有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速卖通3个,其中前两者覆盖欧美,阿里巴巴速卖通则独辟蹊径,占领了俄罗斯、拉丁美洲的市场。3个平台功能、特点、面对群体都有差别,再加上其它几个相对较小的电商机构,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的所有需求。
“交易平台、支付系统已经被巨头们瓜分了,一般人很难再进去。”张何文说,针对这两方面的条件,广大中小企业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出伯仲,需要在细节层面下足功夫。
例如,线上客服水平,就直接将不同档次的公司拉开距离。一般而言,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基本都能解决英文交流问题。但要想遍地开花,全世界拓展业务,仅仅掌握英文这一门语言工具是不够的。
为了争夺西欧、拉美的市场份额,谢广平高薪聘请了法语、西班牙语八级的员工,专门负责线上的咨询、服务。但是,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小语种的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在他们网店出没,让客服团队应接不暇。这时,谢广平只得求助于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
“语言鸿沟导致70%的交易电商与消费者是没有交流的,这在国内网购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精通跨境电商业务,刘来峰被佛山英皇卫浴有限公司人才引进,专职负责跨境电商事业部的业务。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国内商家与国外消费者甚少交流,也与外国人不善于“讨价还价”的消费习惯有一定关系,但也能反映出,跨境电商的客服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物流是瓶颈
服务是仅次于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商的服务短板,在退货机制方面体现得尤为显著。
“如果货值比较小,电商是默认不退货的。”刘来峰继续解释说,商品出国后,物流成本急剧上升,造成退货困难的现象。如果是类似于高档浴缸这样的高价产品,货物的品牌溢价可以抵消往返的物流费用,但诸如数据线之类的便宜货,承担退货后附加上去的快递费,就不划算。
“一些信誉好的电商,干脆再免费给你发一次货。”刘来峰说。但如此一来,就存在消费者欺诈跨境电商企业的可能。
那么出国后的物流成本,到底能大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东莞市邮政局电商包裹分局局长助理王朝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邮政局跨境电商包裹的平均重量为161克,平均单价18.53元。
这已经是他们经过层层压缩后的成本。王朝坤提供的数据显示,东莞国际小包业务量近年以140%以上速度增长,目前日均量约为7万件,高峰期达到10万件。
“如果再能增加,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王朝坤说,随着跨境电商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成本进一步摊薄是大概率事件。
刘来峰也认为,将来跨境电商成为主流产业之后,物流成本可以降低到支付得起退货费用的程度,但消耗掉的时间成本,仍然难以愈合。“来来回回折腾这么长时间,还是太久了。”他说。
在短期内,物流问题将成为跨境电商难以突破的技术桎梏。
解决这一难题最直接的办法,就得寄希望于拓建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仓库——先将商品以一般贸易的方式发送到海外,放至仓库内存储,等到消费者下单后,便可以直接从海外仓取货、发货。海外仓除了可以降低通关物流退税的综合成本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海外配送及退换货效率。
但是,筹建海外仓的代价,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不确定的风险
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关税也是跨境电商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
海关对进出口实物一律按照“货物”、“物品”两大类标准划分,两类产品的监管准则也区别对待。通常,货物的监管较为严格,包含有“一关三检”程序,根据不同货物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并申请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适用于传统出口贸易以及B2B模式。
而走邮政途径的物品,原则上需要按照各国法律主动申报,按章缴纳“行邮税”,B2C多为此种类型。但界定“自用”与“合理数量”的尺度,弹性较大。越界,则被视为“货物”。
“因为国际小包的价值比较低,而且数量很大,抽检率很低,所以绝大部分跨境电商不交税。”张何文分析说,跨境B2C的快递、邮件清关,与传统一般贸易的清关,存在着“可交可不交”与“必须交”的区别。目前来看,国家层面从鼓励跨境电商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把裁量的尺度收缩过窄。但这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风险。
同时,国外的海关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跨境电商对本国贸易的冲击,并采取了措施。
“阿根廷规定,每人每年只能购买两次,而且超过25美元的货物,加收50%的关税。”谢广平为此忧心忡忡,他十分担心跨境电商发展壮大后,会演变出新一轮的针对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壁垒。
在对外贸易的第一线摸爬滚打,谢广平渐渐摸透了世界各大洲群体的消费习惯。
其中,欧美网友消费力最强,而且热衷使用亚马逊、eBay两个交易平台。阿里巴巴速卖通则驰骋于俄罗斯、拉丁美洲市场。俄罗斯消费商品以轻工业制品为主,并偏好于反季节产品,而且对货物的快递速度要求不高,对价格则较为敏感。“他们国家本来就很大,本身已经习惯慢节奏了。”他分析说。
巴西则是一个增速非常之快的新兴市场,不过,巴西消费者喜欢商家包邮。
谢广平说,总结这些销售经验,可以有效降低不可控的风险。
成长中的产业链
完善跨境电商的产业链条,是规避风险的不二法门。
“产业链完善了,服务才能跟得上。”佛山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黄永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才有财力物力修建海外仓,但从长远看,一个孤零零的仓库发挥的作用有限,将来有条件的电商企业,还要在海外组建自己的售后服务团队。
“最好是雇佣当地人为海外员工,便于了解消费习惯、文化习俗。”他说,应该依托海外仓储资源与专业服务,发展本地化配送和售后服务。与海外零售商仓储资源互补,并与境外专业贸易展配合,提供小批量、多批次、常态化的采购。
而在产业链前端,软件开发、金融贷款、培训机构、网店代运营等衍生产业,陆陆续续冒出了头。“就像当时的淘宝一样,为它服务的产业越来越多。” 黄永坤说。
目前,东莞市“一点四仓一平台”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其中,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点正在建设,出口建管仓、进口保税仓和中小电商公共仓将于2015年7月投入使用,一批大型电商正在园区周边布局企业自用仓。对接中心园区并集合了市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与行政服务的“东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将于2015年6月初上线运行。
“东莞走在前边,如果他们探索得好,别的地方也可以学习。”王朝坤认为,东莞对外贸易发达,所以跨境电商走在前列,但并没有走过多政策上的绿色捷径,而是充分利用了技术、模式创新,所以别的地方完全可以有样学样,借鉴经验。